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背景:目前有关上颈椎多节段有限元模型的相关文献很少,尚无建立Hangman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报道。 目的:建立C2~4节段正常颈椎及不同程度Hangma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模拟及加载验证。 方法:选择一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2~4节段CT扫描,以CT扫描图像为基础,在计算机工作站利用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C2~4节段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椎体和椎弓、椎间盘、韧带成分,在此模型基础上逐步模拟切断双侧C2椎弓峡部、切除C2~3前纵韧带和部分椎间盘的Hangman骨折模型,分别计算正常颈椎、不同Hangman骨折模型在模拟施加50 N载荷下,C2~3,C3~4节段三维六自由度的角位移(ROM)。 结果与结论:C2~3节段Hangman骨折加韧带椎间盘切除模型在各个方向上均较正常和固定模型ROM增大,在屈伸运动时增大最明显,而在旋转和侧屈时与正常标本相差不多。C3~4节段各组间的ROM相差不超过0.16°。各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位移和应力验证结果与实验生物力学结果基本相符,提示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颈椎生物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肺复苏术(CPR)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经急诊院前、院内行CPR的心搏骤停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入重症监护室(ICU)后予以CBP联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24 h(T2)、48 h(T3)及72 h(T4)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72 h 存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不同时间PT、APTT、TT、F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时治疗组与对照组PT、APTT、TT、F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 时治疗组与对照组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 时治疗组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PT、APTT和TT在T2、T3、T4时较T1时降低,T3、T4时较T2时降低,T4时较T3时降低(P<0.05);治疗组Fg水平T3、T4时较T1时升高,T4时较T2、T3时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72 h后存活率高于对照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CBP可使CPR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短期内临床获益,CBP是治疗CPR后凝血功能障碍、防治MODS和改善预后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3.
解冰  田竞  杨超  周大鹏  项良碧 《中国骨伤》2015,28(7):633-637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4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119例.其中治疗组52例,男12例,女40例,平均年龄(71.4±12.8)岁,术前接受rHuEPO 10 000 U(隔日1次)加右旋糖酐铁200 mg(每日3次);对照组67例,男16例,女51例,平均年龄(70.9±16.2)岁,术前仅接受右旋糖酐铁200 mg(每日3次).所有患者采用PFNA-Ⅱ(辛迪思公司)或Intertan(施乐辉公司)在闭合复位下固定骨折,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平均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30 d内死亡率.结果:119例中71例围手术期接受了至少1U(200 ml)异体血输入.治疗组围手术期输血率48.1%,低于对照组的68.7%(x2=4.77,P<0.05);治疗组平均输血量(1.8±0.4) U/pte,低于对照组的(3.6±1.1) U/pte (t=2.244,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30 d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术后30d较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高.两组术后血栓事件、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择期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应用rHuE-PO可降低围手术期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但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134.
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冰  田竞  刘欣伟  周大鹏  项良碧 《中国骨伤》2014,27(10):870-873
目的:探讨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年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副舟骨融合手术治疗35例(38足)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44岁,平均(32.4±7.3)岁;病程3~10个月.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影像学数据,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对足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除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53.5±14.7)个月.32例(35足)患者达到影像学愈合,术后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3.7±2.3)周.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2=12.14,P<0.01).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9.4±3.5)°vs (8.3±2.7)°,t=0.736,P>0.05],跟骨倾斜角[(17.7±2.2)°vs(18.9±3.4)°,t=0.794,P>0.05],距舟覆盖角[(14.3±3.4)°vs (12.5±4.6)°,t=0.947,P>0.05]及第1跖楔关节高度[(14.8±3.1)mmvs (15.9±2.8) mm,t=0.81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45.6±5.3 vs 82.5±7.4,t=3.21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当副舟骨骨块较大,不伴有僵硬性扁平足时,副舟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手术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输血量,采用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18)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91±131)m L,58例术后输血(1.97±0.5)单位红细胞悬液,平均住院时间(14.8±4.5)d,随访6~15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愈合,未出现各类并发症。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75.1±13.4)分。结论:Inter Tan髓内钉具有股骨头颈防旋、加压的生物力学特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SMAD3信号通路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只,制作瘢痕模型。建模成功后,观察组于创面9点每点注射2 U浓度为40 U/ml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于造模后即刻于创面9点每点注射0.05 ml生理盐水。于术后30 d将动物处死取材。HE、Masson染色检测观察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ColⅠ、α-SMA、SMAD3和SMAD3磷酸化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MAD3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经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沉积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的COLⅠ和α-SMA的mRN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发现,A型肉毒毒素能够显著抑制组织中COLⅠ、α-SMA蛋白的表达及SMAD3的磷酸化水平,但是不影响总的SMAD3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能够明显...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综述中药企业生产节能问题研究进展 ,为实现综合节能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国内外表的有关制药工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从过程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的角度给出一套整体解决方案。结论 :通过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先进过程系统技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可以实现中药企业用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析肱骨近端骨折髓内支撑术后康复治疗中,配合中医针刺治疗,在术后患者肱骨及肩关节的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肱骨近端骨折髓内支撑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的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内旋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ee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mi 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0例确诊为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及30例正常皮肤瘢痕组织的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133a的表达水平。然后,将购买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采用mi R-133a、miR-133a模拟物、miR-133a抑制物转染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3a表达情况,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ell counting kit-8assay,CCK-8)检测mi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通过Transwell检测mi R-133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节作用。结果 miR-133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瘢痕组织。成功构建过表达/低表达mi R-133a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CCK-8和Transwell结果显示,mi R-133a上调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 R-133a下调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mi R-133a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