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与Nottingham髋部骨折评分(NHFS)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82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 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情况信息。计算每位患者的ASA分级、CONUT评分与NHFS, 以术后住院期间、30 d、3个月、6个月及1年生存情况为因变量, 3种风险评分工具为自变量,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种风险评分工具的预测能力, 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风险评分工具。结果 824例髋部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住院期间死亡率2.7%, 术后30 d死亡率4.7%, 术后3个月死亡率6.9%, 术后6个月死亡率9.2%, 术后1年死亡率13.9%。在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30 d、3个月、6个月、1年内死亡进行预测时, 以ASA分级为自变量AUC分别为0.699、0.705、0.676、0.683、0.663, 以CONUT评分为自变量AUC分别为0.754、0.723、0.73...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复杂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2003年11月,将41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Ⅰ组:自体血液回输组(n=23),Ⅱ组:非自体血液回输组(n=18)记录回输的血量、并发症,对术后第1d、第7d的血常规进行观测。结果 Ⅰ组术中平均每人自体血回输1835ml,无输血反应及并发症。Ⅰ、Ⅱ两组术后第1d、第7d血常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复杂脊柱外科手术中安全有效补充失血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血输入。自体血液回输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肿瘤刮除植骨并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14年11月,对11例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刮除、自体髂骨移植并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女性4例,男性7例,年龄12~27岁,平均18.55岁。手术采用S-P切口,脱位髋关节,于股骨头软骨处开窗,刮除肿瘤病灶,取自体髂骨块植骨并用可吸收螺钉1枚固定髂骨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植骨愈合时间、肿瘤复发、髋关节功能等情况。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功能。[结果]11例患者随访时间24~69个月,平均37个月。植骨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35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53±9.3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85.15±4.23)分,优良率81.85%;术后1年(91.24±3.12)分,优良率100%;术后2年(92.62±3.18)分,优良率100%。术后3个月、1年、2年的Harri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的Harris评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患者应用肿瘤刮除自体髂骨移植并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治疗,可以获得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短的植骨愈合时间以及满意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上臂血管神经损伤并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上臂血管神经损伤并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患者共4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0个月.4例肢体及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良好,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觉恢复,受区运动功能根据肌肉受伤程度部分或大部分恢复.结论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上臂血管神经损伤并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是治疗肢体复合组织损伤及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一期修复,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的多孔双相陶瓷(BCP)异位成骨活性.方法 A组(rhBMP-2+bFGF缓释微球/BCP)、B组(BCP)、C组(bFGF缓释微球/BCP)、D组(rhBMP-2缓释微球/BCP),其中bFGF和rhBMP的浓度各为5、15μg.规格均为3mm×8mm×28mm.将材料植入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12周分别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测量新骨面积和血管生成.结果 8、12周A组成骨活性较其他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4周材料中有较多间充质细胞,并有少量毛细血管的生长;8周时可见散在分布的不成熟新生骨组织,材料基本降解;12周时出现成熟度较低的编织骨,为膜内成骨.结论 BCP复合rhBMP-2和bFGF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活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ability of biphasic ceramics phosphate (BCP)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icrospheres.Methods Th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rhBMP-2+bFGF/BCP), group B (BCP), group C (bFGF/BCP), and group D (rhBMP-2/BCP). The concentrations of bFGF and rhBMP were 5 μg and 15 μg, respectively. All the samples were 3 mm×8 mm×28 mm in size. The muscle pouches of the rabbits were implanted with the samples. The ectopic bone formation was evalu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istology, osteogenic area, and blood capillary number at 4th, 8th and 12th week after operation.Results At any specified time point, the value of the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other groups (P< 0.05). The h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group A had more mesenchymal (MES) cells and fewer blood capillaries at 4th week after operation. At 8th week, the composite was degradated and diffusely distributed, and the immature new bone was found. There were low-grade mature woven bones at 12th week, and the membranous bone formation occurred.Conclusion BCP combined with rhBMP-2 and bFGF microspheres has good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取第3代细胞,设立2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基础培养基,实验组加入淫羊藿苷诱导.用倒置光学显微镜、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细胞.进行对比,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规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CMSCs表面标记CD44、CD34阴性,检测结果符合huCMSCs的特征.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淫羊藿苷组诱导后细胞液中成骨细胞特征性碱性磷酸酶强阳性表达及钙沉积.淫羊藿苷组细胞内AL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s可以在体外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成功,淫羊藿苷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可作为骨性诱导因子.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Icariine on 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 and inducing them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Methods MSCs were isolated and expanded in vitro and their surface antigens of huCMSC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HuCMSCs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blank control group, huMSCs were incubated in basic mediu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uMSCs were incubated in Icariine medium,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SCs were examin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staining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ALP activities. Results HuCMSCs were strongly positive for CD44, and negative for CD34; strongly positive expression for ALP and calcium deposition was detected from the second day to the fourth day in Icariine group;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Icariine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Conclusion HuCMSCs can be successfully cultured from the adherent tissue pieces, Icariine enhances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CMSCs and be used as an osteoinductive factor.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用胰酶消化法降低异体真皮的抗原性后,探讨不同类型的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重组后对猪复合皮成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移植实验分三组,婴儿组为异体新生猪真皮+成年猪自体表皮皮片;成年组为异体成年猪真皮+成年猪自体表皮皮片;对照组为成年猪自体表皮皮片。术后观察三组皮片的成活质量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根据皮片的成活率、收缩率、瘢痕增生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皮片质量的优劣依次是婴儿组,成年组,对照组。结论 低抗原性的异体真皮能改进重组复合皮移植的质量,而且以含异体新生儿猪真皮组成的复合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8.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 ,而局部可供的皮肤少 ,造成修复困难[1] 。作者自 1996年 1月以来 ,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踝部及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13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其中男 9例、女 4例 ,年龄 7~4 6岁 ,右足 8例 ,左足 5例 ,致伤原因 :摩托车车轮挫伤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6例 ,车祸致小腿下 1/ 3皮肤缺损 4例 ,跟腱处 2例 ,重物砸伤踝前及足背皮肤缺损 1例。缺损面积 :8cm× 5cm~ 15cm× 11cm ,急诊修复 11例 ,延…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介绍S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方法:通过术前骨盆CT或标准骶骨侧位X线片测量确定S2节段有足够的置钉空间。全麻后患者仰卧或俯卧,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在标准骶骨侧位透视像监视下将导针尖确定在S2神经根管前缘线、椎体前缘线及S1骶前孔下缘三者所围成的区域内并打入髂骨外板1~2 mm,然后在骨盆出口位透视像监视下引导导针沿S1骶前孔下缘及S2骶前孔上缘之间的区域行进,在骨盆入口位透视像监视下确认导针位于S2椎体及侧块前缘的后方,将导针打至合适长度,再次透视标准骶骨侧位像确认导针尖位于椎体前缘线后方及S2骶神经根管前缘线的前方。之后沿导针测量长度,钻孔、攻丝后拧入骶髂螺钉。结果:应用此技术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27例,置入30枚S2骶髂螺钉。经术后骨盆出入口位X线及CT检查确认所有螺钉均位于S2椎体及侧块骨质内,置钉均准确。结论: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安全且可复制,可用于指导S2骶髂螺钉的置入以增加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环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介绍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的分型及其意义.方法:对127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图像进行观察,测量S1的平向骶髂螺钉通道,根据平向通道的大小对上骶段进行分型.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至少4层扫描图像上其宽度均>7.3 mm,则将其定义为正常型上骶段;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扫描层面上其最大宽度≤7.3 mm,则将其定义为过渡型;如平向通道不存在,即在所有扫描层面上其宽度均≤0 mm,则将其定义为变异型.计算各型的例数、百分比及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值.结果:正常型58例(45.7%),其平向螺钉通道平均宽度13.9 mm;过渡型42例(33.1%),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5.2 mm;变异型27例(21.2%),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为0.9 mm.所有病例的上骶段可归属于3型中的1型.结论:正常型上骶段因存在平向安全通道而可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及变异型上骶段因无平向通道而无法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较变异型的优势表现在其标准骶骨侧位像上的有限平向通道可以作为进钉点的选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