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带隐神经小腿内侧筋膜皮支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7例,重建虎口外形美观,感觉恢复,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口服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汤金城 《中医正骨》2003,15(12):45-45
断指再植手术中 ,一方面尽量保留指体长度 ;另一方面要提高成活率 ,彻底清创 ,指体缩短 ,修剪受损血管。二者相互矛盾。自 2 0 0 1年 3月 ,作者对 37例 4 0指断指患者采用推进皮瓣进行断指再植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如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7例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15~ 6 0岁 ,平均 2 9岁。共 4 0处受伤 ,均完全性离断 ,其中电锯伤 15处 ,挤压伤10处 ,钝性刀砍伤 5处 ,其他 10处 ,受伤指别为食指 12个 ,中指 10个 ,环指 8个 ,拇指 7个 ,小指 3个。2 手术方法  常规彻底清创、标记 ,两骨断端暂不缩短。沿残指两侧正中线纵…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1] ,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 ,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 ,自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 1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年龄 7~3 8岁 ,平均 16 8岁。部位 :踝部 5例 ,足部 8例。其中 7例为贴骨疤痕 ,6例为软组织缺损性感染创面。有 2例伴有第一跖骨缺损。疤痕切除或病灶清除后切取移植皮瓣面积为 10×8cm2 ~ 15× 10cm2 。岛状皮瓣同时携带腓骨瓣者 2例同期修复跖骨缺损。1 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5.
自1997~2001年,我科共收治电击伤手8例,经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处理,术后手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汤金城 《中国骨伤》2004,17(1):58-58
指骨骨折较手部其他骨折多见,治疗方法很多,骨折复位后多数仍以限制骨折处相邻关节的活动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目前以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为多,但切开复位较闭合整复有很多缺点:克氏针贯穿关节,钢板则切口范围大,剥离软组织所致肌腱粘连,术后影响关节活动,甚至出现关节僵硬,对手  相似文献   
8.
骨盆Teepee像的影像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盆Teepee像主体结构的影像解剖,包括其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骨盆CT检查的成人检查结果进行筛选,排除骨骼畸形及由肿瘤、创伤等所导致骨盆骨性破坏的患者。将所筛选出的9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2±10.3)岁。应用Mimics 10.01对9例无病损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出的骨盆三维图像进行透明化处理后向髋臼闭孔斜位及骨盆出口位逐渐旋转,直至髋臼上方区域出现标准的“圆锥形帐篷”(即Teepee)样外观。此时的图像即骨盆Teepee像,“圆锥形帐篷”即此投照像的主体。沿主体的边缘进行剪切,对主体及其以外的骨盆结构同时显示,然后研究其于整个骨盆内的方位走行及影像解剖构成。结果:骨盆Teepee像所示主体起自髂前下棘后外侧骨皮质,经尾端、前方、外侧到头端、后方、内侧的指向,止于髂后上棘及髂后下棘之间的骨皮质。其由一顶、一底及两缘围成。其顶由髂骨的内板(形成其内缘)及外板(形成其外缘)的骨皮质相交形成,其底由坐骨大切迹形成。其内侧、下部、后方总包括小部分骶髂关节及所对应的骶骨侧骨质。结论:骨盆Teepee像的主体为丰富的骨性结构,除其内下方小部分区域外可作为容纳某些类型骨盆、髋臼骨折固定物的安全区域。骨盆Teepee像可用于指导固定物的安全置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rs分型Ⅲ、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Gamma钉42例.结果:EvansⅢ、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对于粉碎性、不稳定性患者Gamma钉疗效明显优于DHS,不应首选DHS.同时粉碎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采用病灶清除、自体骨及带血运缝匠肌骨瓣植骨、股骨头成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骨清除减压,自体骨及带血运缝匠肌骨瓣移植术,治疗Ficat Ⅱ-Ⅲ期股骨头坏死41例(44髋),随访5~10年,平均7.8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44髋中,优18髋,良22髋,一般4髋.优良率为90.9%.结论 病灶清除、自体骨及带血运缝匠肌髂骨瓣植骨、股骨头成形术适用于FicatⅡ-Ⅲ期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病人,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