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抑制乙醇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骨坏死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白鼠骨髓基质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实验周期的前半程以含终浓度0.09mol/L乙醇的培养液培养,后半程停用乙醇;实验组:实验周期的前半程以含终浓度0.09mol/L乙醇的培养液培养,后半程停用乙醇,改以含终浓度1×10^-7mol/L辛伐他汀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全程以不加乙醇和辛伐他汀的培养液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变化,测定细胞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细胞内ALP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结果按上述处理细胞并培养14d后,实验组中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处理细胞并培养21d后,实验组中脂肪细胞数量、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认为辛伐他汀能抑制乙醇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促进成骨分化,可能有治疗酒精性骨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脊柱截骨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学建 《中医正骨》1998,10(6):23-23
自1986~1996年,我们采用神经弓截骨术与椎板椎体截骨术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患者9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符合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标准〔1〕,其中男92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脊索瘤细胞系CM-319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M-319细胞,分为姜黄素0μmol/L组、姜黄素5μmol/L组、姜黄素10μmol/L组、姜黄素20μmol/L组、si-NC组、si-UHRF1组、姜黄素+pcDNA组、姜黄素+pcDNA-UHRF1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和UHRF1蛋白表达,qRT-PCR检测UHRF1 mRNA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M-319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结果姜黄素0μmol/L组CM-319细胞凋亡率7.24%±0.73%,姜黄素5、10、20μmol/L组CM-31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1%±1.57%、18.42%±1.54%、29.37%±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5;t=19.680;t=24.153,均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6±0.07,余3组分别为0.62±0.06、0.51±0.05、0.33±0.03(t=4.556;t=8.719;t=16.939,均P<0.05);Bax相对表达量为0.26±0.03、0.41±0.04、0.55±0.05、0.69±0.06(t=9.000;t=14.920;t=19.230,均P<0.05);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为0.24±0.03、0.37±0.04、0.49±0.05、0.62±0.06(t=7.800;t=12.862;t=16.994,均P<0.05),UHRF1mRNA相对表达量为1.01±0.09、0.82±0.08、0.67±0.07、0.42±0.04(t=4.734;t=8.946;t=17.972,均P<0.05),UHRF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3±0.08、0.61±0.06、0.48±0.05、0.31±0.0(t=6.600;t=11.130;t=18.258,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增敏比分别为1.433、1.708和2.183。Si-NC组CM-319细胞中UHRF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9±0.08,si-UHRF1组表达降低为0.35±0.04(t=14.758,P<0.05);CM-31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4%±0.83%和21.49%±2.11%(t=17.531,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1±0.07、0.34±0.03(t=14.575,P<0.05);Bax相对表达量为0.25±0.03、0.62±0.06(t=16.547,P<0.05);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为0.23±0.03、0.58±0.05(t=18.007,P<0.05),增敏比为1.727。姜黄素+pcDNA组CM-319细胞凋亡率为28.31%±3.01%,姜黄素+pcDNA-UHRF1组为13.59%±1.25%(t=13.549,P<0.05);Bc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3、0.63±0.06(t=14.311,P<0.05);Bax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0.07、0.42±0.04(t=10.791,P<0.05);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05、0.38±0.04(t=12.650,P<0.05),增敏比为0.539。结论姜黄素可诱导CM-319细胞凋亡并增强CM-31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下调UHRF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2003年8月,对29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行切开复位,采用髁动力螺钉(DCS)或髁支撑钢板内固定,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2个月。解剖复位21例,接近解剖复位8例,29例切口均愈合。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根据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9.6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Sanden;Ⅱ、Ⅲ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早期(伤后24th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骨折16例(18足).其中,SandersⅡ型8足,SandersⅢ型10足.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16例(17足)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皮肤坏死一足,行随意皮瓣转移术后愈合.按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优14足,良2足,中1足,差1足,优良率88.9%.结论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早期复位、钛板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患者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远期效果佳,创伤性关节炎出现率低.  相似文献   
107.
SandersⅡ Ⅲ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早期内固定的远期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早期(伤后24h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关节内骨折16例(18足)。其中,SandersⅡ型8足,SandersⅢ型10足,术后进行相应治疗。结果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16例(17足)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皮肤坏死一足,行随意皮瓣转移术后愈合。按M 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优14足,良2足,中1足,差1足,优良率88.9%。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早期复位、钛板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患者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远期效果佳,创伤性关节炎出现率低。  相似文献   
108.
借用健侧胫后血管桥接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毁损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索应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侧小腿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骨缺损或外露,免除截肢所造成重大残废.方法临床治疗14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骨缺损,应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为供血桥,切取背阔肌皮瓣12cm×18cm~24cm×38cm,通过暂借健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修复小腿巨大缺损,断蒂时同时修复健侧胫后动脉.结果14例暂借桥式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轻度感染,1例皮瓣下血肿,经及时处理均一期愈合.随访1~8年,肌皮瓣外观丰满,质地均匀.远端肢体供血明显改善,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避免截肢残废.结论对于小腿巨大软组织骨缺损外露,应用暂借对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双侧胸脐带蒂皮瓣联合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8月至2000年5月,对7例前臂及手部两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双侧胸脐带蒂皮瓣顺、逆行联合移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10cm~12cm×10cm~28cm。7例皮瓣后期均经断蒂训练,一般于术后5至6周断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1例的逆行胸脐皮瓣于术后24h,远端皮缘呈青紫色,经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正常;术后2周游离局部皮下组织后将皮瓣与创缘直接拉拢缝合。7例患者术后前臂和手部外观良好,为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软组织条件。结论双侧顺、逆行胸脐皮瓣的最佳适应证为一期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两处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介绍背阔肌皮瓣切取方法,以及供区处理原则。方法 临床切取背阔肌皮瓣治疗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14例。移位重建屈肘功能6例,屈肘及屈指功能2例,伸肘功能4例。结果 肌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经皮下潜行游离宽度在 8-10 cm以内均可完全缝合关闭创口。大于10 cm均需游离植皮而闭合创面。供区经1.5-2年观察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背阔肌皮瓣可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重建肌肉功能,供区处理得当,对供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