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异常,与其特殊的生理时段有关,临床表现有轻有重,轻者易被忽视,重者往往不被正确认识而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与心理指导,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和谐,尤其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乃至正常人格的形成,危及国家下一代的平均智力水平和正常心态.因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2004-01~2005-12,我们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与肝郁血虚病机的相关因素做了大量观察研究,并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治疗与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价IgA肾病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452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指标、中医证候及其要素等,以初始血肌酐(SCr)较基线水平增倍或初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降低超过50%,或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期为联合终点事件指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4.1.1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测水平和区分度。结果 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 h尿蛋白定量、时间平均尿蛋白定量(TA-UP)、新牛津病理分型T评分、新牛津病理分型C评分、气阴两虚5个因子。根据上述预测因子建立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810(95%CI:0.673~0.815,P<0.001)。校正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3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0.739~0.823),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概率较好。结论 基于中医证候学的IgA肾病列线图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脾虚水湿血瘀证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入选病例来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18例经肾穿刺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经标准治疗无效、中医辨证属脾虚水湿血瘀证的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健脾祛湿和络方由生黄芪、炒白术、汉防己、当归等成分组成,疗程24周,随访24周。随访期间,完全缓解患者停用健脾祛湿和络方,其余患者继续本方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24 h尿蛋白定量,次要疗效指标为中医证积分变化、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采用SPSS 21.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至24周时较基线水平,尿蛋白下降(t=4.493,P=0.041)、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t=-13.872,P=0.033),血白蛋白升高(t=2.434, P=0.018),并随着治疗周期延长,其疗效更显著:随访至48周时与24周的24 h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值、血白蛋白升高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5,P=0.043; F=64.32,P=0.010;F=54.24,P=0.028)。随访48周的西医指标总缓解率高于24周的总缓解率(83.3%与66.7%,χ2 =15.635,P<0.05)。48周的总有效率高于24周的总有效率(94.4%与88.9%,χ2=1.843,P>0.05)。 结论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在降低尿蛋白及减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且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囊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性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双层缓释口腔贴膜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黄芩苷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保护层和生物黏附释药层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并以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体外黏附时间、抗拉力强度及溶解时间为指标,对贴膜的处方通过可视化优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及聚乙烯醇以33%∶43%∶24%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为最佳处方,其体外黏附力为254g/cm2,体外黏附时间为240min,抗拉力强度为61.5N,体外溶解时间为260mi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具有良好的互容性和成膜性。结论:黄芩苷-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可作为口腔药物的新型透颊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组分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恶液质,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肿瘤恶液质患者身体组分的变化常对临床有一定提示和预警意义,既往通过体质指数对恶液质进行评估,忽略了肌肉脂肪含量的变化及异常脂肪浸润,无法准确对身体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定量CT(QCT)能够全面、准确、高效的定量测定患者身体组分的信息,包括肌肉密度、骨密度(BMD)以及体部脂肪含量等,这些参数可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参考指标,在评估肿瘤恶液质具有较大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QCT在恶性肿瘤恶液质定量诊断及QCT基于身体组分变化进行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QCT在肿瘤恶液质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磁性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小平  王莹  鄢烈祥  史彬 《中药材》2007,30(1):82-85
目的:对苦参碱磁性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进行筛选。方法:分别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和离子凝聚法制备苦参碱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采用可视化优化方法对磁流体和微球制备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出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采用预测条件制备的磁流体的平均粒径为152.2 nm,苦参碱磁性微球的平均粒径为682.4nm,粒径分布均匀。结论:可视化优化方法能有效对苦参碱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黄芩苷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保护层和生物黏附释药层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并以贴膜的体外黏附力、体外黏附时间、抗拉力强度及溶解时间为指标,对贴膜的处方通过可视化优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壳聚糖、海藻酸钠及聚乙烯醇以33%:43%:24%的比例制成的膜剂为最佳处方,其体外黏附力为254g/cm^2,体外黏附时间为240min,抗拉力强度为61.5N,体外溶解时间为260mi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口腔贴膜具有良好的互容性和成膜性。结论:黄芩苷-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双层缓释口腔贴膜可作为口腔药物的新型透颊膜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5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NAC后肿瘤体积与NAC前肿瘤体积的比值作为评估疗效的标准。其中,反应良好组13例,反应差组12例。两组患者在NAC前、后均行3.0T MR常规序列(T1WI、T2WI、对比增强T1WI)以及IVIM-DWI扫描,测量NAC前、后肿瘤的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单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反应良好组的ADCstand值和f值在NAC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1,P=0.001;t=2.882,P=0.014);反应差组的ADCstand值和D值在NAC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P=0.012;Z=-2.223,P=0.026)。NAC前和NAC后两组间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