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颅骨及脑组织CT/MR显示差异对脑瘤放疗剂量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接受放疗的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患者,每例患者均行CT和MR模拟定位,将CT图像和MR图像刚性配准,在CT/MR融合图像上勾画肿瘤靶区、危及器官、颅骨(分别命名为Skull-CT、Skull-MR)、脑组织(分别命名为Brain-CT、不包含脑膜的Brain-MR-1、包含脑膜的Brain-MR-2)等组织和器官。基于CT图像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为Plan1;复制CT图像,基于CT/MR图像确定的颅骨(Skull)显示的差异区域Skull-sub赋予CT值20 HU,得到CT2图像,再将Plan1复制到CT2图像上进行放疗剂量的再次计算,获得Plan2。评估两组计划的靶区及组织器官的剂量学变化。  结果  Skull-MR较Skull-CT体积平均减少约46%,Brain-CT的体积较不包含脑膜的Brain-MR-1与包含脑膜的Brain-MR-2平均减少约0.8%和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相比Plan1,Plan2的颅骨剂量变化率平均 < 3.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come,PTV)剂量指标的变化率除了靶区剂量均匀性(HI)平均减少约6.8%,其他指标平均变化均 < 1.1%;危及器官的剂量平均变化率均 < 2%。此外,全脑放疗患者的PTVBrain-MR-1及PTVBrain-MR-2剂量指标较PTVBrain-CT,除了HI平均变化约11%和2.4%,其他指标的平均变化率均 < 2.2%。  结论  颅骨及脑组织在CT/MR上的显示差异显著,虽然未对正常器官与肿瘤靶区的放疗剂量带来显著性变化,但对HI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 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 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3.
一体化PET/MR技术具有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PET和MRI图像的独特优势,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准确定量分析脑血流量(CBF)对研究脑血管病、脑肿瘤、癫痫等脑部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归具有重要价值。一体化PET/MR可实现无创、简便、准确获得动脉输入函数,从而精准定量CBF。本文对一体化PET/MR评估CBF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一体化PET/MR检查护理规范是关于PET/MR检查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包括检查前准备、注射药物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和个人辐射防护。旨在为核医学科护士在临床PET/MR检查中提供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汉字及图片语义加工的脑机制。方法对13名正常青年受试者进行视觉方式呈现汉字及图片语义辨别任务的fMRI扫描,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结果fMRI显示两种任务均激活了左侧顶下小叶、额中回、额下回、右侧小脑及双侧梭状回、舌回、枕中回、枕下回、辅助运动区。其中左侧顶下小叶、额中回及双侧枕中回、梭状回在图片语义辨别任务激活明显强于汉字任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汉字及图片语义的脑加工均存在偏侧化现象,图片语义的脑处理有更多的脑活动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 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I数据计算ALFF及fALFF,分析梗死组发病7天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之间、后者与对照组之间ALFF及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大脑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PCC)和健侧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颞极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患者恢复期健侧楔叶、颞下回、枕中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均<0.05)。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额上回、PCC及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颞下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梗死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梗死组内不同时期之间各脑区fALFF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随运动恢复而发生脑皮质功能代偿;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可显示更多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  相似文献   
67.
尹勇  刘同海  卢洁  陈进琥  朱健 《山东医药》2008,48(41):15-17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对患者实施治疗前的扫描,根据CBCT图像,测量其运动范围,确定个体化的肉眼肿瘤区(G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通过使用CBCT,考虑肿瘤运动幅度,会造成GTY平均增加30.4 cm3,平均百分数为115.8%;而PTN平均减少40.2 cm3,平均百分数为39.4%.结论 利用CBCT图像,可以减小GTV外放边界,减少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指标V20、Dmea和脊髓最大受量,从而降低正常肺组织和脊髓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郑莎莎  卢洁  邱立军  王晓怡  赵澄  张营  罗玉敏  李坤成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54-1057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脑缺血早期再灌注的动态变化,观察缺血早期再灌注对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6只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h后再灌注)及对照组(永久性缺血),每组8只。分别于制作MCAO模型后30min、2h、6h、12h及24h行MRI扫描。计算并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大鼠每次扫描的脑梗死体积、脑梗死体积的增长率、脑梗死最大层面梗死区域的ADC值和rADC值。磁共振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行HE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大鼠MCAO后DWI均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为低信号。MCAO后2h、6h、12h及24h的DWI图上缺血再灌注组体积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仅12h及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后30min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梗死区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h、6h、12h及24h时缺血再灌注组梗死区ADC值及rADC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大鼠MCAO后HE染色均显示脑梗死灶体积与相应DWI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是评价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的敏感方法,为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9.
患者 女,56岁.1周前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就诊.患者无腹痛、腰痛,无肉眼及镜下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CT平扫:左肾实质内可见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8 cm×7.7cm×9.2 cm,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不规则片状钙化及脂肪密度灶(CT值:- 96 HU),包膜可见钙化(图1~7),CT诊断:左肾实性占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应用变形配准功能评价肺癌患者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并与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制定了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计划,放疗过程中重新行CT模拟,并重新设计相同的治疗计划.采用Mimvista软件,运用变形配准,分别在2次CT图像上进行剂量累加.采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计算2次放疗计划的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分别对两种方法的双侧肺组织、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平均剂量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定位和复位图像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两种方法所得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积受照体积和剂量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右肺的平均剂量除外(t=2.98,P<0.05).结论 变形配准法可以准确评价肺癌患者多次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肺癌患者的靶区变化不大并且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应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可粗略评价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