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是新近在骨和牙齿组织中发现的蛋白.检测MEPE在牙齿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随着组织分化MEPE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MEPE蛋白在人牙胚中的表达进行初步定位.分别分离培养人的牙髓细胞和成釉器上皮细胞,应用半定量PCR技术探讨MEPE在这两种细胞中的时序表达变化.结果 MEPE在成釉细胞、牙髓和成牙本质细胞中均有表达.MEPE的表达随着牙髓细胞的分化而逐渐下调.随着成釉器上皮细胞培养代次的增加,MEPE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MEPE的下调提示MEPE可能在牙齿硬组织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共病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实验二:KM雄性小鼠16只,分为SQ+AMTB(SQ-A)组和SQ+ AMTB溶媒对照组(SQ-V).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d,术后1、3、5d测定术侧机械痛阈值(MWT)、冷痛阈值及热痛潜伏期(PWL),CON、CQ、NS、SQ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搔抓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实验二:SNI模型建立第5天分别鞘注AMTB(SQ-A)及溶媒(SQ-V)前后测定疼痛行为学,注射氯喹和生理盐水后观察瘙痒行为学.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d冷痛阈值及MWT降低,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而PWL仅在术后1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较SQ-V组鞘注后冷痛阈值、MWT显著升高(P<0.05),两组PW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Q组较NS组定向搔抓次数显著增多,搔抓潜伏期缩短(P<0.05),SQ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CQ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搔抓次数显著高于SQ-V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瘙痒共病时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TRPM8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K- h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ESCs; K-h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Ca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的过程是从h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构建脊索瘤患者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从SEER数据库(2004~2015年)中鉴定和收集597例脊索瘤患者.Nomogram是基于建模组420例拥有完整数据的患者建立的.C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确定Nomogram的预测精度和判别能力.结果 建立了基于年龄、种族、原发部位及数量、肿瘤分期(TNM)...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穿山龙药材固体发酵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70%乙醇回流法对穿山龙药材以及穿山龙药材米曲霉固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D101树脂纯化;MTT法,双染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对HepG2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均能使HepG2细胞存活率下降,呈现剂量依赖性;双染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均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01),凋亡比例明显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穿山龙总皂苷和穿山龙米曲霉发酵物总皂苷处理的HepG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穿山龙药材经过米曲霉固体发酵前后,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发酵没有使穿山龙药材抗肿瘤活性发生改变,均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上调caspase-3的表达,对其上游Bax及Bcl-2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7.
研究Pax6基因纯合突变胎鼠上前牙区额外牙的发生情况,为研究Pax6在上前牙发生、发育中的作用及额外牙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E18.5 DEBA Pax6基因纯合突变胎鼠20只,制作胎鼠头部组织冠状面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观察上前牙区额外牙的发生情况;E18.5 C57BL/6NCrlBR Pax6基因野生型胎鼠18只作为对照.结果 20只Pax6基因纯合突变胎鼠中,4只上前牙区显示有额外牙牙胚;18只Pax6基因野生型胎鼠上前牙区均无额外牙牙胚.Pax6基因纯合突变胎鼠和Pax6基因野生型胎鼠的下前牙区和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区牙胚的数目相同,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Pax6基因在胎鼠上前牙发生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急性黄疸型肝炎可发生于各型病毒性肝炎 ,黄疸的消退是肝功恢复的重要标志 ,而一般保肝药物在退黄方面作用较差。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起到较好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90例均为本院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3月住院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4 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胆红素 (TBIL)、谷草转氨酶 (AST)、白蛋白 (ALB)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诊断按 1995年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讨论修订的标准执行。1.2 治…  相似文献   
49.
牙阻生(impaction of teeth)是指超过了应该正常完全萌出的时间,牙仍在颌骨内未萌出或者仅部分萌出。阻生可以是一颗牙或者数颗牙受累,常对称性发生。牙阻生常见于恒牙列,最常累及第三磨牙、下颌前磨牙和上颌尖牙,乳牙列罕见[1-4]。在乳牙阻生的报道中,多为下颌第二乳磨牙阻生,上颌第二乳磨牙少见[2-7]。上颌第一乳磨牙及其继承恒牙易位埋伏阻生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上颌第一乳磨牙与第一前磨牙异位埋伏阻生的患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0.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并探讨医院逐步建立麻醉科、麻醉医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江苏省23所医院432名麻醉科医师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江苏省部分城市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麻醉工作中的风险或意外,劳动时间过长,科研、职称晋升,领导的要求,医患关系,外科医师的干预,麻醉设备、药品不足。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受工作风险、休假制度、每日手术例数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苏省部分麻醉科医师工作压力来源虽是多方面的,但有所侧重,各医院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减轻麻醉科医师压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