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正>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缺乏显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Lnc RNA不仅参与了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善,而且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之后再生过程。Lnc RNA通过调控某些重要编码基因的表达,使神经系统按照一定  相似文献   
5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39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39个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39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4种手术入路:①前外侧切口(Smith-Peterson,S-P切口)3髋,②后外侧切口(Gibson切口)12髋,③后侧切口(Moore切口)髋,④改良Hardinge切口(外侧切口)8髋。假体类型有3种:①国产假体23髋;②合资假体10髋;③进口假体6髋。26髋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3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技术。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1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6髋,强直性脊柱炎4髋,股骨颈骨折5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髋,髋臼骨折1髋,翻修术2髋。参照Harris评分法,将手术后疗效的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尚可、差4级。优≥90分,良≥70分,尚可≥50分,差<50分。结果:35例39髋中,术中猝死1例。获得随访28髋,随访时间平均3年6月(6个月-21年5月)。优8髋,良8髋,尚可9髋,差3髋,优良率为57.2%。结论:①术中猝死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例似与使用骨水泥有关,对术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病人,使用骨水泥更要谨慎。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多种手术入路,改良Hardinge切口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③国产假体型号如与手术关节相匹配,并且操作技术熟练,假体安放位置准确,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④病人术前的全身状况对手术疗效有很大影响,对合并膝、踝关节病变者,术后应继续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应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大鼠鼻粘膜来源干细胞(REMSCs)分化为施万样细胞与PC12高分化细胞共培养后髓鞘形成及轴突生长情况。[方法]取大鼠鼻甲组织分离、培养及鉴定REMSCs,使用Heregulin、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Forskolin将REMSCs诱导分化为施万样细胞。将分化后形成的施万样细胞与PC12高分化细胞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电镜观察髓鞘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BP。[结果]大鼠REMSCs表达外胚层标志物:nestin,SOX10和Vimentin。REMSCs诱导后形成的施万细胞成双极纺锤状,并且能够在体外持续增殖。倒置显微镜观察到施万样细胞沿PC12高分化细胞轴突生长并且促进PC12高分化细胞轴突延长,电镜显示施万样细胞和PC12高分化细胞形成髓鞘样结构。Western blot显示MBP在共培养3,6,9 d呈递增趋势。[结论]从下鼻甲分离的REMSCs诱导后可形成施万样细胞,施万样细胞具有形成髓鞘及促进轴突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54.
55.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分子对Rho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Richardson等[1]发现脊髓损伤后轴突很难再生,主要是由于轴突周围环境中存在抑制分子,而不是轴突本身失去再生能力.目前已有共识认为轴突再生同时受到损伤后的细胞外基质分子和细胞内因子的共同调节.生长抑制蛋白被认为是抑制轴突再生的最主要原因[2],它们通过影响细胞内一种小GTPase-RhoA信号通路来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现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lit2(hSlit2)全长cDNA进行真核表达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分段克隆的方法获得hSlit2全长cDNA的克隆,并构建hSlit2全长cDN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MV-GFP-C/hSlit2,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转染到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其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证实hSlit2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荧光蛋白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hSlit2全长cDNA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论: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hSlit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完善hSlit2蛋白及各水解片段功能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7.
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常发生于青壮年,多在扭腰或搬重物过程中发生,因此常被按“急性腰扭伤”治疗,效果不明显,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我们从1995年7月至1998年明,共收治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35例,女3例。年龄21—50岁,平均37岁。第一次发作35例,第二次发作3例。病程<4小时30例,4小时~24小时6例,>24小时2例。诊断标准:①青壮年,有腰扭伤史。②剧烈腰痛,可放射到臀部、大腿,但不过膝。③强迫体位,腰部不能活动;骶棘肌僵硬。④X线片除腰椎弧度改变外,无明显异常。⑤小关节…  相似文献   
58.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4年11月-2001年4月处理的103例胸腰椎骨折和椎弓断裂滑脱患者进行总结,并对19例并发症原因加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7.3%。固定节段错误2例;椎弓银钉位置不良4例;过度撑开复位2例;深部感染2例;断钉及钉道松动7例;连接杆翻转1例;取内固定截瘫1例。结论: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并发症并非少见。应选择可靠的内固定物;严格地规范手术操作,加强术中X线透视监测,使手术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59.
成人创伤性孤立性桡骨头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成人创伤性桡骨头脱位的机制。方法 对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进行了动态模拟冲击试验和扭转试验。结果  7侧冲击试验的标本中 ,在轻度屈肘、前臂旋转位有 4侧发生脱位或半脱位。 6侧扭转试验的标本 ,在旋转超过正常范围时 ,有 4侧发生了脱位或半脱位。 5例临床病例 ,3例发生于跌倒、前臂轻度旋前位 ;2例发生于极度旋转位。结论 孤立性桡骨头脱位在前臂轻度旋前、屈肘位 ,桡骨头受到轴向冲击力或前臂在极度旋转位 ,桡骨头受到扭转暴力时最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60.
张卫东  刘平  刘锦波  李立 《山东医药》2007,47(34):24-25
目的观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输注氯诺昔康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用氯诺昔康)、对照组(用芬太尼)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三组术前及术后24、48h的P-选择素(GMP-140)、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聚集率(PAgT)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组内与术前比较,实验组各指标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术后输注氯诺昔康对血小板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