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讨应用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确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脊柱结核共1 054例,男542例,女512例,平均年龄(39.23±6.81)岁(3~84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胸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肋间神经痛、截瘫等。其中单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减压,由后向前椎体间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术725例(后路组);采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板内固定术329例(前路组)。[结果]与前路比较,单纯经后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108个月,平均(62.64±12.37)个月,两组间随访时间、瘫痪恢复效果、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后凸畸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优于单纯前路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发生率低于单纯前路组。[结论]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病灶较局限的单节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较单纯前路手术更加安全可行,畸形矫正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例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13~56岁,平均31.1±14.2岁。颅底凹陷(扁平)畸形16例,其中8例伴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伴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伴上述两种畸形;单纯寰椎枕骨化畸形6例;齿状突发育不良4例;单纯寰枢椎椎弓发育畸形2例。MRI示所有病例脊髓均有不同程度受压,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2±1.4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牵引重量4~7kg,平均5.2±0.7kg;牵引时间7~14d,平均10.1±2.1d;复查X线片,22例患者脱位部分复位,6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均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枢椎尽量置椎弓根螺钉(根据枢椎畸形程度,20例患者枢椎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6例单侧置钉,2例未能置钉),余固定节段(固定至畸形椎体下2~3个节段)置侧块螺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3~5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250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1天JOA评分8~13分,平均10.6±1.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X线片和MRI,21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7例患者脱位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6~48个月,平均20.3±9.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3~6个月(平均4.3±0.9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16分,平均14.6±1.7分,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部分枕颈部畸形所致寰枢椎脱位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手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矫形工况、关键椎置钉技术矫形工况、胸腰弯选择性融合工况等.测量各种工况完成后双弯Cobb角度、计算矫形率,分析各种工况的矫形效果.[结果]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非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7.8%,主胸弯矫形率43.9%;关键椎置钉技术:胸腰弯矫形率44.2%,主胸弯矫形率19.1%;胸腰弯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3.5%,主胸弯矫形率14.3%.[结论]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因矫形力施加点更多,矫形效果较关键椎置钉技术更佳;Lenke 6型脊柱侧凸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应慎重,非选择性融合策略能明显矫正双弯,纠正脊柱序列,更适合该类型病例.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 2010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08例符合该术式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植骨融合清况,采用3/6/9随访方式,即术后3、6、9个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5.14±9.79)个月.两种术式植骨均获得融合,两种术式各有1例窦道形成.按JOA评分标准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在后凸畸形矫正、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病变胸段治愈型结核合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7例,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加椎间植骨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脊柱Cobb角、侧位片上C7~S1的水平距离及神经功能AISA分级;定期行放射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Cobb角术前平均97.4°,术后平均为38.0°,平均矫正59.4°,矫正率61.0%。C7~S1距离术前平均50.2 mm,术后平均18.3mm,矫正率63.4%。术前7例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改善。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加椎间植骨术外科治疗效果显著,应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规范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单纯Ⅰ期后路手术治疗成人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及关键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单纯后路Ⅰ期手术治疗的病变累及一个运动单元的成人腰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68岁,平均44.7岁。患者术前均有腰部疼痛和(或)下肢放射性疼痛。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核复发、血沉变化、影像学及腰腿痛改善情况(VAS评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2~4 h,平均(2.4±0.8)h,术中出血量200~700 ml,平均(320±86)ml;腰腿痛VAS评分术前(5.7±1.4)分,术后2周降至(1.6±0.5)分;术前血沉(42.8±10.4)mm/h,术后3个月降为(12.1±5.6)mm/h。2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28.3±5.8)个月。1例术后2个月结核复发窦道形成,经清创放置局部引流加强抗痨术后3个月窦道愈合;术后1年26例患者椎体间植骨均牢固愈合,至末次随访未见结核局部复发。结论:对于病变累及一个运动单元的成人腰椎结核,单纯后路Ⅰ期手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对合并继发性椎管狭窄症的成人腰椎结核,单纯Ⅰ期后路手术是其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48.
背景:目前对雌激素β受体基因如何参与骨代谢的研究较少。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对人成骨样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先前含有最有效干扰序列及非特异性shRNA的反转录病毒分别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后,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大培养,以空白及非特异性shRNA作为对照,检测稳定抑制雌激素受体β的效率。分别向3组细胞即MG63细胞、雌激素受体βshRNA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阴性对照shRNAnc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加入17β-雌二醇(E2)干预,检测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的骨保护素、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用pRNAT–H1.4/Retro-雌激素受体β-shRNA3进一步稳转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与空白及阴性病毒对照组相比,筛选出雌激素受体β表达稳定抑制的人成骨样细胞株,雌激素受体βmRNA抑制率为(88.17±1.17)%(P < 0.05),蛋白抑制率为(89.01±1.22)%(P < 0.05),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人成骨样细胞ERβ亚型基因敲低细胞模型。雌激素干预48 h后,显示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的MG63细胞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骨保护素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 < 0.05),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 < 0.05),骨保护素RANKL表达上调(P < 0.05),提示雌激素受体β可能通过调节骨保护素/RANKL在骨代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9.
FoxM1是少数被证实在胰腺癌早期表达上调的转录因子之一,FoxM1的特定亚型与胰腺癌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癌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增殖中起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异常FoxM1表达经其下游基因的过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上皮间质转变、血管生成以及转移,随着FoxM1表达水平的下降,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也受到明显抑制,下调FoxM1可能成为一种新颖的抑制胰腺肿瘤细胞进展的手段,FoxM1有望成为抑制胰腺癌侵袭转移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伴脱位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骨折脱位患者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8~56岁.受伤节段为T12~L2,骨折椎体压缩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程度为25%~50%.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完成.将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组Ⅰ:采用2椎体4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组Ⅱ:采用3椎体6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后凸角、神经功能以及腰痛评分(low back outcome score,LBOS). 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组Ⅱ手术时间长于组Ⅰ,但并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在矫正率、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方面,组Ⅱ均明显优于组Ⅰ.两组术后神经功能以及LB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3椎体6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