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比较不同置钉方案的矫形效果,探讨手术策略的选择。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后路CD矫形模拟技术,分别设置不同的置钉方案,对比不同矫形操作中椎体成角及位移,比较术后矫形效果。结果 4种矫形方案的Cobb角以及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差别。融合至T10与融合至L1的矫形方案相比,顶椎区去旋转作用以及向中线纠正的能力更强。去旋转矫形过程中顶椎区的螺钉应力较高,尤其在长节段矫形方案。结论对于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性以及柔韧性较好的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短节段融合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关于雌激素α受体基因如何参与骨代谢的研究,而对雌激素β受体基因如何参与骨代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目的:构建人雌激素β受体RNAi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通过病毒介导其在人成骨样MG63细胞中表达。 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雌激素β受体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3条针对人雌激素β受体干扰靶序列,并与pRNAT-H1.4/ Retro质粒定向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NAT-H1.4/Retro-雌激素β受体-shR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将pRNAT-H1.4/Retro-雌激素β受体-shRNA经脂质体转染至293细胞包装成反转录病毒。将包装好的反转录病毒,以空白及非特异性shRNA作为对照,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 结果与结论:3个连接了雌激素β受体-shRNA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分析证实目的序列己插入到预计位点,符合设计要求,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中含有针对雌激素β受体基因目的序列,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经脂质体转染至293细胞后成功包装成反转录病毒。反转录病毒载体能高效、稳定的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感染效率为70%左右。包装后的3种雌激素β受体-shRNA反转录病毒均能高效、稳定的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并显著抑制雌激素β受体的表达。其中以雌激素β受体-shRNA3为最佳的干扰序列。  相似文献   
23.
BACKGROUND: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ncerning estrogen receptor β gene, and its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the bone metabolism is still unclear now.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strogen receptor β (ER β) silencing on the expression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 a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 in human osteoblasts METHODS: There were three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hFOB 1.19 uninfected with any retrovirus); negative control group (containing invalid interference fragment ER β-shRNA-nc); optimal RNAi group (ER β-shRNA-3). ER β-shRNA retroviral vectors in the optimal RNAi group were used to transfect human osteoblasts followed by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cell expansio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ER β-silenced osteoblasts. Then under estrogen intervention, the stable inhibition rate of ER β was determined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and BMP-2 in human osteoblasts after ER β silencing were detected by RT-PCR technology and 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Human osteoblasts that were stably transfected by ER β-shRNA-3 retroviral vector was selected successfully, and ER β silencing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ell proliferation (P > 0.05). Under the interference of estrogen, the silencing efficiency of ER β protein was (93.11±0.57)% (P < 0.05), and after ER β silencing,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and BMP-2 were increased by (26.65±3.81)% and (16.62±1.71)% at mRNA level, and increased by (23.79±3.76)% and (18.08±3.20)% at protein level (both P < 0.05). In conclusion, ER β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ne metabolism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and BMP-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双节段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i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节段及其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2004年9月-2007年2月,采用Bryan Disc假体行CADR治疗C4、5、C5、6双节段颈椎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0~45岁,平均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痛、肢体疼痛麻木、肌力下降.病程12~54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神经根型、脊髓型各3例,混合型1例.术前X线片检查示均存在不同程度C4、5、C5、6椎间隙狭窄及颈椎曲度变直,CT或MRI显示C4、5、C5、6椎间盘不同程度突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和病变节段及其邻近上、下节段的活动度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声音嘶哑、肌肉痉挛、吞咽困难、颈部疼痛.术后12个月X线片示Bryan Disc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正常,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感染征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6.7个月.颈痛、肢体疼痛麻木均消失、肌力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8.35±1.27)分,术后随访时为(14.65±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变节段(C4、5)和(C5、6)活动度分别为(8.38±0.48)°和(9.16±0.54)°,术后随访时分别为(11.15±0.65) °和(12.75±0.7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邻近上位(C3、4)和下位(C6、7>)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1±0.76)°和(12.39±0.58)°,术后随访时分别为(10.26±0.47)°和(13.67±0.7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ryanDiscCA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可获满意疗效,病变节段活动度明显改善,且对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初步研究莪术油对骨肉瘤saos-2细胞的作用,并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蛋白激酶B(Akt)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以saos-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30,60,120 mg·L-1莪术油作用saos-2细胞24,48,72 h后的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莪术油(30,60,120 mg·L-1)诱导saos-2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IGF-1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及Bcl-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莪术油(30,60,120 mg·L-1)能明显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saos-2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明显下调IGF-1R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Akt及Bcl-2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莪术油具有抑制saos-2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抑制IGF-1R,Akt及Bcl-2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应用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727例,其中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测量初次手术前、后,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的主弯冠状面Cobb角、柔韧性、侧凸矫正率、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躯干偏移、矢状面平衡、T1~S1高度和T1~S1生长速度。[结果]平均随访28.8(10.9~49.2)个月。初次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72.8±15.7)°、柔韧性(35.34±10.71)%、胸椎后凸角(39.9±15.8)°、腰椎前凸角(46.2±13.8)°、躯干偏移(1.29±0.93)cm、矢状面平衡(1.96±1.10)cm、T1~S1高度(24.46±3.77)cm;初次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4.9±9.1)°、侧凸矫正率(52.01±7.69)%、胸椎后凸角(31.3±11.2)°、腰椎前凸角(46.1±5.9)°、躯干偏移(0.50±0.29)cm、矢状面平衡(1.32±1.19)cm、T1~S1高度(29.22±4.05)cm;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0.8±12.5)°、侧凸矫正率(57.92±14.80)%、胸椎后凸角(29.5±7.4)°、腰椎前凸角(48.8±5.7)°、躯干偏移(0.39±0.24)cm、矢状面平衡(0.79±0.45)cm、T1~S1高度(31.72±4.68)cm。共撑开1~4次,平均1.9次。后续撑开期间T1~S1生长速度(1.26±0.60)cm/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和脊柱纵向生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42.7岁。病灶均为非跳跃型,且累及椎体数目(需行椎体病灶清除)均为单节段或双节段。胸椎13例,胸腰段(T11~L2)5例,腰椎1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胸腰背部局部疼痛,其中12例合并病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9例合并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评估结核治愈及钛网融合情况。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1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00~1200 ml,平均360 ml。术中无死亡及瘫痪加重的病例。12例术前存在后凸畸形的患者,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2.3°矫正术后平均5.4°。随访39~51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2周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3分改善至2.1分。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术后3~9个月(平均6个月)钛网及椎板植骨获得骨性融合。9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术后并发切口浅层感染1例、脑脊液漏2例。随访期间未见结核原位复发及矫形角度丢失。结论 对于单节段或双节段受累的非跳跃型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应用异形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技术,可更好地重建病椎前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胸腰段脊柱结核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围手术期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35-60岁,平均48,25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从术前7d至术后7d在普通饮食基础上通过静脉途径增加营养供给,对照组只给予普通饮食。术前7d和术后7d对2组患者的体重、血浆清蛋白浓度、血沉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术后伤口引流液总量。结果:试验组术后体重和血浆清蛋白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体重和血浆清蛋白浓度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伤口引流液总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沉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但试验组的血沉降幅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减轻手术和结核杆菌造成的机体营养不良,有助于增强手术和抗痨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0.
后路椎间盘切除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2岁;病程21天至69个月,平均22个月.病变位于T10-11间隙12例,T11-12间隙15例,T12L1间隙9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及MR检查,31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中央型突出25例,旁中央型7例,外侧型4例.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35~22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350~800 ml,平均460 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意外发生.12例发生脑脊液漏,予硬脊膜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2例巨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减退,予激素、脱水、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肌力逐渐恢复.术后2周行X线检查示无内固定松动.随访时间14天至48个月,平均4个月.根据Otani等评分标准,优12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临床优良率83.3%.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是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