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前胸腺瘤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胸腺扩大切除术,包括完整切除胸腺和纵隔脂肪组织。常用手术方法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的开放性手术方法、VATS(电视胸腔镜手术)和R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研究发现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作为最新型的微创技术在胸腺瘤手术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本文将RATS与VATS以及开放性手术的应用进行对比,综述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腺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入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对照组化验/检测费用、返院复查路费高于观察组,但药物费用及治疗总费用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随访就医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胃肠道出血率、皮肤及鼻黏膜出血率与总出血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下肢DVT的效果优于华法林,但从经济性角度分析,华法林的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且效果尚可,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5.
以顺铂为主方案加黄芪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顺铂(DDP)为主的CTP(环磷酰胺,CTX;吡喃阿霉素,THP;顺铂,DDP)和IP(异环磷酰胺,IFO;顺铂)联合方案,并分别加或不加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123例,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23例NSCLC患者中男性91例,女性32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58岁,40岁以上者101例(82.1%)。有吸烟史者96例(78.0%)。初治者103例,复治者20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  相似文献   
26.
【例1】 男,38岁。因双侧颈部肿块半年,牙龈出血2天于1998年8月31日入院。半年前因咽部不适、鼻塞、左耳鸣、双侧颈部出现肿块,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肿块进行性增大,又行扁桃体切除术,仍无效,遂行颈部肿块活检,病理报告为炎症。症状进行性加重,近2日牙龈出血,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颈部各有多个质中等硬、饱满、无压痛的淋巴结,1cm×1cm~4cm×4cm大小。骨髓穿刺及鼻咽部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T细胞型)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讨论 ①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其质地、压痛和淋巴瘤…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及中药全方组,每组6只。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中药全方组给予对应中药浸膏12.2 g/(kg·d)连续灌胃7天,其余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尾静脉注射LPS建立ARDS大鼠模型,造模后16小时麻醉处死各组动物进行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Rap1b、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antigen-1,MAC-1)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a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ap1b、LFA-1及MAC-1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胰-肾和肝-肾联合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患者行经门静脉-小肠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术:1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的病人施行肝一肾联合移植术。术后均采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和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例患者术后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C肽恢复正常。随访12~18个月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 联合脏器移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的有效率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2月到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大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病例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都比较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死亡率为3.1%,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腹腔镜辅助大部胃癌切除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早期胃癌,也可以应用于经过选择的进展期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安全可靠,在技术上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患儿,女性,4岁。因左眼突出伴视力下降1个月余入院。约1个月前,患儿被无意中发现左眼睑肿胀,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左眼球外突明显,同时伴有左眼视力下降。于2009年9月26日到外院就诊,CT检查提示左眶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