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9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652篇
内科学   223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895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95篇
  1篇
中国医学   39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基于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进行肝门部胆管根治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基于QoR-15评分系统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对照组则为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基本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医疗满意度、术后恢复质量等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医疗满意度、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QOR-1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应用基于QoR-15的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加快患者的康复,同时增进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82.
83.
药物化学课程涉及药物种类繁多,结构式复杂,性质及构效关系难以记忆。在药物化学教学中,通过充分备课,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环境双酚A(BPA)暴露与人群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计算机检索中外期刊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 Med、EBSCO、Elsevier Science direct、Medical Evidence Matters Archive],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年4月有关BPA暴露对糖尿病患病影响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0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合并效应值OR为1.32(95%CI:1.15~1.52,P0.01);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不区分糖尿病类型三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各自合并OR值分别为1.19(95%CI:0.99~1.42)、0.70(95%CI:0.27~1.79)以及1.80(95%CI:1.39~2.34),结合漏斗图和Egger回归分析(P=0.691)发现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较高BPA暴露可增加整体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对不同类型糖尿病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以微血管性溶血及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微血管性溶血及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M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为9个月到3岁7个月。2例确诊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确诊为MMA,但未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查。4例患儿均表现为中重度贫血、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其中1例患儿肾功能异常且有血小板减低,表现为溶血尿毒综合征。2例患儿行肾脏穿刺活检,分别为肾小球增生硬化性病变伴肾小管坏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患儿均给予维生素B12等治疗,治疗后微血管性溶血指标及肾脏损伤指标明显好转。结论 MMA可出现微血管性溶血及肾脏损伤,甚至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6.
上小学的小堂弟,最近老喊胃疼,开始他妈妈没在意,以为是吃坏肚子了。但是有一次他竟然呕出一点血丝!这可吓坏了大家。带他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患了消化性溃疡。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患病人数大大增加,而且趋向年轻化。小儿的五脏六腑处于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状态,加上各种刺激因素,出现消化性溃疡便不可避免了,虽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但一旦发现呕吐物中有血丝、食欲下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估MicroRNA-208b(MiR-208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0例、冠脉正常对照组40例,取患者发病3 h内静脉血,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208b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 Tn I、CK-MB、MiR-208b在AMI组表达均明显升高(P0. 05);MiR-208b、c Tn I、CK-MB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952、0. 843、0. 769,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 90~0. 99、0. 73~0. 93、0. 67~0. 86。结论 AMI患者MiR-208b水平明显升高,其早期诊断效能优于c Tn I及CK-MB,通过检测MiR-208b水平可能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8.
我院于2011年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乡医专业(简称乡医班)08级学生的毕业技能考试中首次引入了OSCE考试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实施 由医院临床教办成立OSCE考试组织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2008级乡医班学生的OSCE考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建立一种脂多糖(LPS)刺激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R1)与其配体AngⅡ结合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LBA).方法 体外培养的HPME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当细胞达到80%~90%融合,饥饿24 h后用浓度为100 ng/ml的LPS刺激8 h,用0.025、0.05、0.1、0.2、0.4、0.8、1.6、2.0 fmol 8个不同剂量的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TL表示其放射性)在板孔中与ATR1结合 (存在或不存在5 μg AngⅡ),然后γ计数仪计数,测定ATR1的总结合 (TB) 与非特异性结合 (NSB),TL减去TB得游离放射配体 (F),TB减去NSB得ATR1的特异性结合 (B).由TB与TL作图得ATR1饱和曲线;由B/F与B作图得出Scatchart曲线.结果 随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NSB也相应逐渐增加,且由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到NSB与加入125I-AngⅡ剂量呈直线关系(r2=0.9929);Scatchart作图得B/F与B也呈直线关系,其相关系数r2=0.9514.HPMEC上仅存在单一亲和力的AngⅡ受体,反应亲和力的Kd值为109 pmol/5×105细胞,从Scatchart曲线与X轴截距得到ATR1的最大结合位点Bmax为29 pmol/5×105细胞;ATR1饱和曲线分为两段,前段斜率较大,随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TB增加明显;后端曲线较为平坦,TB随125I-AngⅡ的增加变化不明显,125I-AngⅡ在1600 pmol/5×105细胞与2000 pmol/5×105细胞之间TB的增加与NBS增加基本相当,能使ATR1饱和的125I-AngⅡ剂量为1600 pmol/5×105细胞.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RLBA方法能得到ATR1的Kd与Bmax两个基本参数,可用于LPS刺激下HPMEC的ATR1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400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中维生素E及血浆丙二醛(MDA)、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的变化。选择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患者MDA、AOP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维生素E、SOD活性、GSH-PX活性较治疗前升高(P<0.01),炎症指标CRP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6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400mg/d)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具有抗炎效应,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