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随访12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动力髋螺钉组91.4%,Gamma钉组94.1%,PFN组94.4%。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83.
2012年3月20~22日,国际脊柱外科前沿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pine Surgery,ISSAS)第十二届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位脊柱外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38位专家注册参加了本次大会.为期3d的会议进行了主题讨论:脊柱微创技术,腰椎外科,颈椎外科,矢状位平衡和畸形;专题论坛包括: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生物学治疗的历史和展望,脊柱畸形的生物力学,微创技术是希望还是陷阱,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循证医学,脊柱外科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感染.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取回顾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痛融合邻近正常椎间盘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行椎间盘切除和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手术前行椎间盘造影时,不包括邻近融合节段的正常椎间盘。所有的患者随访35.6个月(24—80个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49例临床效果优良,随访2年以上,38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5例患者在渡过21个月的无症状期后出现疼痛复发,采用腰椎MRI和椎间盘造影复查。结果MRI发现15例患者中的8例出现了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而此8例中仅有1例(2%)经过MRI和椎间盘造影同时证实该节段为疼痛的原因,从而再次进行融合手术。结论术前MRI上表现为正常的相邻椎间盘在椎间融合术后不容易变成病变节段,因此没有必要常规在术前为了排除病变节段而行相邻于拟融合节段的正常椎间盘的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治疗的114例Lenke 1A型AIS病人的病例资料,筛选出术后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病人共21例(18.4%),其中男4例,女17例。测量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病人在术后即刻、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术后1年、术后2年与末次随访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对比上述时间节点的冠状面平衡、远端Cobb角、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下位椎间隙冠状面成角、LIV下位椎体偏离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双肩高度差(shoulder height difference,SHD)、T1倾斜角、锁骨角等影像学参数。评估远端附加现象发生后的长期随访变化。结果 21例出现远端附加现象的病人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4.7±3.2)个月(61~68个月)。19例病人(90.5%)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远端附加现象,余2例(9.5%)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2例病人均采用支具治疗后好转。本组病人中无再手术病例。病人在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的肩平衡参数(SHD、T1倾斜角及锁骨角)较术后即刻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术后1年、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影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enke 1A型AIS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远端附加现象多在术后6个月内发生,发生远端附加现象时病人的肩平衡参数与术后有显著差异。长期随访表明远端附加现象多数进展缓慢,长期随访相对稳定,而对于出现进展的远端附加现象可采用支具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皮质骨螺钉置钉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71例患者。将接受X线透视辅助徒手CBT螺钉置入的患者作为徒手组(n=35),接受机器人辅助CBT螺钉置入的作为机器人组(n=36)。螺钉置钉准确性和关节突侵犯情况通过术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 CT)三维重建评估。对比两组平均单枚螺钉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医务人员术中射线暴露情况。结果 71例患者一共植入284枚CBT螺钉,其中140枚由徒手组完成,144枚由机器人组完成。机器人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2.36%vs 82.86%,P=0.015)。机器人组关节突侵犯发生率显著低于徒手组(22.22%vs 40.00%,P=0.022)。但是,单颗螺钉置钉时间机器人组显著长于徒手组[(501.92±70.08) s vs(382.54±63.21)s,P=0.000]。术中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