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组织工程滑膜化肌健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形成的滑膜化肌鞘内移植后的形态变化。方法:在30只兔后肢的第2践腱鞘内移植入滑膜化肌腱段替代趾深屈肌腱。在不同时相点观察移植肌腱的愈合状况,粘连程度及屈趾功能。结果:滑膜化肌腱与受体肌腱之间形成了牢固的纤维性结合,粘连轻。结论: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的滑膜化肌腱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肌腱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2.
低位脑神经MRI与薄层断面及三维重建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位脑神经包含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经延髓后外侧发出入颈静脉孔,此三对脑神经由一系列根丝附着于延髓的橄榄后沟,纤维细小,彼此不易区分,形成舌咽-迷走-副神经复合体。舌下神经由延髓腹侧沟发出入舌下神经管。低位脑神经与脑干及颅底关系密切,是神经外科手术较难处理的区域和解剖结构,也是目前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由于低位脑神经位置深在,解剖学关系复杂,相对限制了脑干和颅底外科手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 <0.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 <0.05).结论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NMDA受体或/和non-NMDA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行为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化。结果NMDA受体拮抗剂AP-5蛛网膜下腔注射后,机械性刺激缩腿反应强度阈值(MT)值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推注后热辐射刺激缩腿反应潜伏期(TL)值显著增高(P<0.05)。脊髓背侧部分氨基酸的浓度有一定变化,如AP-5注射后,脊髓背侧Asp含量(4.48±0.47);CNQX注射后为(4.98±0.41),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2.38±0.13)(P<0.05)。结论DRG炎性损伤后NMDA受体和non-NM-DA受体的激活,在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成人上肢标本3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常规固定后,解剖、观察和测量。肘关节囊动脉供应,后壁优于前壁,动脉支在囊前壁和后上壁内多纵行,其余部分多横行。肱骨下端骨外动脉均来源于肘区动脉网;外侧髁的后外侧面血供最丰富;在滑车内侧面常有呈半环形行走的滑车内侧唇动脉。尺骨上端主要由尺侧和骨间返动脉分支供应。分布于桡骨上端的动脉支,形成紧贴骨面上行的颈升动脉,该动脉分支稀疏,吻合不良。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肘关节动脉分布的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NMDA受体或/和non-NMDA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行为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化.结果 NMDA受体拮抗剂AP-5蛛网膜下腔注射后,机械性刺激缩腿反应强度阈值(MT)值显著高于用药前(P <0.05).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推注后热辐射刺激缩腿反应潜伏期(TL)值显著增高(P <0.05).脊髓背侧部分氨基酸的浓度有一定变化,如AP-5注射后,脊髓背侧Asp含量(4.48±0.47);CNQX注射后为(4.98±0.41),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2.38±0.13)(P <0.05).结论 DRG炎性损伤后NMDA受体和non-NMDA受体的激活,在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第3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报告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建立更为细致的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男性 ,2 1岁 ,身高 182 0mm ,体质量 66kg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头颈部为 1.5mm ,其他部位为 3 .0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全身均为 0 .1mm ,全身共计 183 98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10 9890 5 6( 4 0 64× 2 70 4)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62 .9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115 7.2 3GB。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址为 :http : www .chi nesevisiblehuman .com 。结论 ①经文献检索 ,目前全世界已经报道的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全身切片最薄为 0 .2mm (本研究组报道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颅底部局部切片达到 0 .1mm) ,切片数均为数千个断面 ,断面摄影分辨率均为数百万像素 ,数据量为数十个GB ,或一百多个GB ;本研究完成的数据集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为颈部外科手术定位及诊治感染蔓延、肿瘤浸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制作了15套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标本,在断面上观察了颈深筋膜的分层及特征。结果 颈深筋膜分为四层,舌骨下筋膜是单独的一层;颈深筋膜深层分为翼筋膜和椎前筋膜;颈深筋膜各层均参与颈动脉鞘的形成。结论 得出颈深筋膜分布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9.
颈深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与MRI、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颈深筋膜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与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将15例成年男性尸体头颈制成厚度为3mm的连续横断面标本,并与相应层面的MRI、CT对照,观察颈深筋膜间隙。结果:颈部MRI轴位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颈深筋膜各间隙的形态和毗邻关系,并提出颈深部间隙的几个最佳显示平面。结论:颈深部疾病影像检查应首选MRI;影像诊断中,咽旁间隙是关键性结构,根据其位置的改变,可对颈深部疾病进行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10.
将14只家兔的肠系膜上静脉随机分为两组:Ⅰ和Ⅱ。通过充压试验结果有明:兔SMV环箍应力-应变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平滑肌活性对兔SMV材料常数X2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