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的防护价值   总被引:39,自引:16,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既要达到诊断目的,又要把辐射限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的放射防护原则,笔者对比分析了36例常规及低剂量婴幼儿颅脑CT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部病变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DT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且髓内无明显T2高信号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分析影像表现和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及FA图。其中约90%(36/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ADC值较正常部位升高(P=0.015),约70%(28/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FA值较正常部位降低(P=0.037)。结论DTI对CSM患者早期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3.
螺旋CT颅底区域扫描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颅底区骨及脑组织螺旋CT扫描及成像参数。方法 对42例疑颅底区病变患者分别行1mm,3mm,5mm层厚螺旋CT扫描,改变扫描及成像参数,以对颞骨内细微结构如听小骨或骨病显示的清晰度及颅底区域脑组织及其病变显示清晰度为标准,分析扫描和成像参数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用1mm层厚,小扫描野,0.2mm骨重建,只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及其病变,用3mm层厚,适当增加管电压及照射量,一次扫描,再以1mm间隔,分别以骨和标准算法重建,以骨窗和脑窗显示,能分别清晰显示骨和脑组织及其病变。5mm层厚扫描只能较清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结论 颅底区螺旋CT扫描用3mm层厚扫描及成像参数组合的成像质量最佳,可用它来代替常规5mm层厚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94.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婴幼儿患者36例行常规及低剂量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白子菜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白子菜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白子菜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造模5 h后开始连续灌药,7 d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情况,关节组织单位面积内炎症细胞计数及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浓度。结果中、高剂量白子菜提取物组与秋水仙碱组在足趾炎症情况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各药物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药物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秋水仙碱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秋水仙碱组及白子菜醇提取物中剂量组IL-1β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秋水仙碱及中剂量白子菜醇提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大鼠模型具有抗炎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IPA)MRI特征,探讨其最大径、体积与其侵袭性的关系;研究垂体腺瘤(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IPA,并以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IPA)为对照,PA的性质由MRI表现和术中所见共同确定,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IPA的判断标准采用Knosp分级标准,3、4级视为MRI海绵窦侵袭;测量PA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最大径,用公式(长×宽×高×1/2)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法检测80例PA组织标本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的侵袭性特征与3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PA多见于大腺瘤及巨大腺瘤,肿瘤的侵袭性与其最大径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IPA的MMP-9、MMP-14及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IPA组(P<0.05)。结论:MRI评价IPA侵袭性的准确性较高,其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MMP-9、MMP-14及VEGF可作为判断IPA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脊髓急性外伤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脊髓急性外伤出血的患者行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二维扰相梯度回波(T2*加权2D-MERGE T2* WI)及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SE-T2 WI序列扫描,病变组所有病例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包括颈段脊髓挫裂伤12例、胸段脊髓挫裂伤6例、胸腰段脊髓挫裂伤3例.比较分析SWI及T2* WI、T2WI对脊髓出血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1例脊髓挫裂伤常规FSE-T2WI均显示水肿征象,其中6例在SWI、2D-MERGE T2* WI及FSE-T1 WI、FSE-T2WI均未见出血征象;7例仅在SWI显示出血征象;8例在SWI显示低信号出血征象较2D-MERGE T2* WI及常规FSE-T2WI更敏感.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脊髓急性外伤性出血比常规MRI更敏感,可作为脊髓出血性病变MRI检查重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98.
头颈部CTA两种扫描方式及其辐射剂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头颈部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的扫描方式,减少其辐射危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6例头颈部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减影成像法及常规扫描成像法各43例,观察其成像质量,比较其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in等)、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常规扫描成像与减影成像法的图像质量相同,单次扫描CTDIvol相同,但DLP降低约48.26%左右。结论:常规扫描法能有效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剂量长度乘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减少其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基于Reference-Region模型的DCE-MRI 评价恩度对兔VX2骨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将成功建立胫骨VX2肿瘤模型(软组织肿块直径>1.0 cm)的20只兔子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分别于给药前、连续给药14天后(对照组药物为生理盐水;实验组药物为恩度,药物浓度为1.5 mg/8 mL)行DCE-MRI扫描,使用Referrence Region模型获得肿瘤组织的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和反流速率常数Kep。于第14天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肿瘤外周及中心区域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得到肿瘤不同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将DCE-MRI各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肿瘤外周区域和中心区域的Ktrans值在治疗前分别为(32.58±3.10)和(28.50±3.54)min-1,治疗后分别为(37.66±2.78)和(34.20±3.39)min-1;实验组中肿瘤组织的外周区域和中心区域的Ktrans值在治疗前分别为(27.70±4.75)和(23.90±4.40)min-1,在治疗后分别为(22.20±4.29)和(18.30±4.23)min-1。实验组VX2骨肿瘤外周区域与中心区域的Ktrans值、MVD值及VEGF表达情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肿瘤外周和中心区域的VEGF表达、MVD值与Ktrans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24、0.945、0.848和0.909,P<0.01);与Kep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2、0.162、0.219和0.042,P>0.01)。结论:兔VX2骨肿瘤模型的血流灌注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基于Reference模型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可以评价恩度对兔VX2骨肿瘤抗血管生成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探索X线照射后大鼠股骨骨髓微血管渗透性变化.方法:36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n=18)和对照组(n=18),辐射组大鼠接受6.0Gy高能量X线全身照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照射处理.分别在X线照射前后各时间点行股骨DCE-MRI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股骨兴趣区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大鼠股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辐射组在辐射前后各时间点DCE-MRI灌注参数Ktrans、Kep、Vp、V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9.097,P<0.01;F=21.349,P<0.01;F=27.059,P<0.01;F=32.061,P<0.01).Ktrans值逐渐增加,在辐射后第7天达到峰值;Vp值逐渐减小;Kep值照射后第4天减小(P<0.01),第7天较第4天增大(P<0.01);Ve值照射后第4天增大(P<0.01),第7天与第4天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节点对照组各渗透性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辐射组大鼠MVD与Ktrans、Kep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36、-0.8055,P值均<0.05)、与Vp呈正相关(r=0.6451,P<0.05)、与Ve值无相关性(r=0.1426,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评价早期放射性骨髓损伤的微血管渗透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