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递质 ,既能影响脊髓组织血液循环 ,又能促进神经毒性因子释放 ,因而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系统地探讨脊髓伤后催化NO产生的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的动态变化规律。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分组 :健康SD大鼠 36只 ,体重 2 2 0~ 30 0g ,雌雄不拘。随机分为 6组 :无损伤组 ,损伤后 2、6、12、2 4、48h组 ,每组 6只。2 主要仪器及材料 :日本岛津UV 12 0 6分光光度计 ,美国GeneAmp 96 0 0PCR仪、GDs 76 0 0凝胶…  相似文献   
52.
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的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未见iNOS mRNA表达,脊髓压迫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伤后24h达到高峰。结论:iNOS未参与脊髓组织正常生理调节,脊髓损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提示i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3.
大鼠脊髓损伤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eNOS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eNOSmRNA的表达,脊髓压迫伤后eNOSmRNA表达迅速增强,在伤后6h达到高峰。结论 eNOS可参与脊髓组织正常的生理调节,并可能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我校从1999年开始招收专升本学生,分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2个专业.笔者在专升本学生骨科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采以相应措施加以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79例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Steffee 19例,RF28例,AF 32例,比较术前术后伤椎高度、伤段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多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P2X7受体在HIV-1包膜糖蛋白gp120所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柚皮苷通过作用于P2X7受体对gp120所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产生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gp120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并通过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和柚皮苷是否对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应用逆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X7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  gp120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p120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 <0.01);gp120+柚皮苷组的细胞存活率与gp120组比较有所上升(P <0.01),但与gp120+BB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T-PCR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gp120组小胶质细胞的P2X7受体mRNA及蛋白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而gp120+柚皮苷组与gp120组比较有所下降(P <0.01)。结论  P2X7受体参与gp120所致BV2小胶质细胞损伤,柚皮苷可能通过抑制P2X7受体的表达上调对gp120所致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12年4月,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畸形和不稳定23例膝。其中骨性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左股骨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l例,左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内侧侧副韧带断裂l例。术前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36~58分,平均48.6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21°~80°,平均57.4°。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6个月。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腓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随访时,HSS评分78~98分,平均91.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45.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75°~100°,平均85.2°,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5°~120°,平均108.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慢性微量铬(Ⅵ)染毒动物模型的制备,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术后铬(Ⅵ)的释放对肝脏氧化应激的影
响。方法8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低、中及高剂量组。隔日1次分别给0、5、0、20 mg/kg体质量的三氧化铬腹腔注
射。分别于染毒4、8、12、16周用颈椎脱位法各处死小鼠5只,检测血铬含量、肝细胞活性氧自由基水平(ROS)、脂质过氧化产物
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的表达,并对小鼠肝细胞
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5 mg/kg组及10 mg/kg组血铬浓度、ROS升高并在第8周以后趋于稳定;20 mg/kg组血
铬浓度及ROS持续升高,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各实验组MDA未见明显升高。各实验组GSH含量及GR活性随着染毒时间
的延长均下降;5 mg/kg 组及10 mg/kg 组在各个时间点中GCL表达增加,20 mg/kg 组GCL表达随逐渐降低。透射电镜显示
20 mg/kg组肝细胞均出现凋亡性改变。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术后微量铬(Ⅵ)的缓慢蓄积可能会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
以及抗氧化应激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