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24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分析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84.38%)低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95.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检出率,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的依据,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2.
口腔修复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抽象、知识复杂等特征。从临床(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而言,案例教学更易于在教学型医院实施。在此围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科生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序列流程,在本科理论授课、课间实习和临床生产实习中递进式引入案例教学,增加了学生接触临床完整案例的机会,以培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5,CEACAM 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55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PCNA的表达情况,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SPA)及3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分析CEACAM 5、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MEC组CEACAM 5、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SPA组和对照组(P<0.01)。病理分级Ⅲ级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PC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TNM 分期Ⅲ+Ⅳ期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PC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NM 分期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PC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不同性别、年龄、部位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PCNA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涎腺MEC组织中CEACAM 5与PCNA表达阴性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表达阳性者(P<0.05)。 结论 CEACAM 5和PCNA在涎腺ME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能够协同调控肿瘤的增殖,影响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最终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up88、PINCH mRNA表达与HER-2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Nup88、PINCH mRNA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用Spearman法对Nup88、PINCH mRNA表达和HER-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575±0.230,PINCH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875±0.470;HER-2蛋白表达为:(-)20例,(+)8例,(++)5例,(+++)7例。Nup88 mRNA表达与HER-2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正相关趋势,r=0.30、P=0.062;PINCH mRNA表达与HER-2相关性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正相关趋势,r=0.31、P=0.054。结论 Nup88、PINCH mRNA与HER-2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的识别能力,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与听力正常者在音乐音色感知中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组为人工耳蜗植入时间≥0.5年的成年语后聋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例听力正常成人。使用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 u .S .I .C )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音色(包括来自不同乐器家族且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乐器以及男高音、女高音)识别能力的测试,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识别正确率。结果①实验组音色识别正确率49.23%±18.93%,对照组90.23%±12.28%,后者高于前者( P<0.001);实验组识别正确率:男高音(76.7%)最高、钢琴(73.3%)次之,吉他(23.3%)最低。②实验组对每种音色的错选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选择更为分散,其中将吉他误选为钢琴的错选率最高(66.7%);其次为长笛错选为小号(3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者对音乐音色的识别能力低于听力正常者,并且容易造成弦乐器之间、管乐器之间的混淆。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微RNA-196a(miR-196a)和miR-210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胰腺癌患者(A组)、20例良性胰腺病患者(B组)和24例健康受试者(C组)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miR-196a和miR-210表达水平。分析3组血清miR-196a和miR-210表达差异,miR-196a和miR-210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A,B,C组的miR-196a表达水平分别为(1.79±0.95),(1.24±0.92)和(0.71±0.68),miR-210表达水平(2.32±0.54),(1.25±0.36)和(0.98±0.22),A组的上述指标与B,C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腺癌患者中,半年生存率为61.54%,1年生存率为46.15%,2年生存率为3.85%。在胰腺癌患者中,miR-196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7.58±3.43)和(12.38±5.17)个月,miR-210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6.92±3.01)和(10.88±4.2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96a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6.92%,93.18%和70.10%,miR-210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68.00%,93.18%和61.18%,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8.46%,95.45%和83.92%,联合检测的上述指标与miR-196a、miR-210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的表达miR-196a和miR-21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且miR-196a、miR-210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沈阳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沈阳市62家哨点医院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共监测14 584例病例,男性7 124例、女性7 460例;病例主要集中在6-9月;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71. 49%)及全身症状与体征(24. 09%)为主;共检测病例的生物样本1 007份,诺如病毒阳性率9. 73%,致病菌检出总阳性率为5. 06%。病例的进食场所主要分布在家庭(66. 01%)、饭店(酒店)(9. 82%)、街头(5. 42%),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为肉与肉制品(16. 26%)、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3. 72%)。结论夏秋季是沈阳市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本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是诺如病毒。应根据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诊疗、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及监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 protein 4,BRD4)、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P1)与原钙黏附蛋白17( proto-cadherin 17,PCDH17)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50例,癌前病变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组织标本中BRD4、SSBP1及PCDH17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表达情况,分别采集3组血液标本,检测3组相关血清指标,应用ROC曲线分析BRD4、SSBP1及PCDH17诊断胃癌的价值。 结果 胃癌组织中BRD4和SSBP1呈高表达,而PCDH17呈低表达。3组组织样本中BRD4、SSBP1及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癌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组患者血清CA199、PGⅠ、G-17水平及HP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而PGⅡ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BRD4、SSBP1、PCDH1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4+SSBP1+PCDH17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 结论 联合检测BRD4、SSBP1与PCDH17有利于胃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灯盏花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查找与灯盏花制剂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2月,对合格系统评价中包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并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4项RCT,包括8803名患者,涉及12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方面,当疗程小于15 d时,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疗程大于20 d时,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RR=1.16,95%CI(1.02,1.33),P<0.05],其余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由高到低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灯盏生脉胶囊组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值大于灯盏细辛注射液组[MD=1.95,95%CI(0.31,1.60),P<0.05],其余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UCRA由高到低排序为灯盏生脉胶囊、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的不良事件较其他灯盏花制剂少。结论灯盏花制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不同制剂的优势与疗程长短、结局指标差异有关。综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灯盏生脉胶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
刘博  任丽萍  张佟  黄姗  范慧红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2):1890-1894
目的 为有效控制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的产品质量,标定甘氨酰-L-酪氨酸的首批国家标准物质的含量,同时揭示肽类药品标准物质标定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特殊问题。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确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关物质的测定及稳定性考察,采用质量平衡法进行标准物质含量计算,并通过核磁共振定量法对质量平衡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确证了甘氨酰-L-酪氨酸的结构,并测定了首批甘氨酰-L-酪氨酸国家标准物质的含量为88.4%。结论 针对本品的特点,分别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对本品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确保国家对照品标定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