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71.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2.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3.
74.
背景:近几年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重视,但并未见应用其修复软骨缺损的报道。目的:将动员后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复合后注入关节腔内,探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2月龄兔,取外周血后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以透明质酸钠为细胞载体材料,将它与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制成细胞混悬液。于3月龄兔双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负重区制造软骨缺损区,随机选取10只以左膝为实验组,术后1周关节腔内注射含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悬液0.5mL,右膝为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0.5mL,其余5只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后12周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处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结果与结论:①兔外周血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的形态相似,能够进行原代培养。②膝关节内注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后未见红肿等现象发生,关节活动良好。③治疗后12周时,实验组部分缺损区基本被软骨样组织填满,表面较平整光滑。但部分边界尚可见,浅层纤维化较明显。实验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说明动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短期内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共79个病椎行PVP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 d、3、6个月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椎体穿刺均成功。术中发生骨水泥沿椎体静脉丛渗漏2例,停止注射骨水泥同时给予激素静脉注射,术中注射骨水泥时发生血压下降2例,下肢轻度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注射后恢复。术中未出现肺栓塞、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3 d及3、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6%、71%、67%。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术后出现神经症状1例,积极治疗2周后恢复。术后3、6个月分别有1、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转移(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止痛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6.
侯煜  玉树敬  冯和林  郝艳坤  冯建刚 《河北医药》2010,32(16):2221-222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效果。方法对66例(86膝)膝关节髌骨软化合并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患者分为2组,分别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周支持带平衡术两种不同方法比较其疗效。结果 86膝平均随访2年按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及测量患者相称角(Congruence Angle)、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指数(PEI)。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加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对合不良所致的应力失衡,阻止髌股软骨面进一步磨损,恢复髌周"十字"力学平衡,增加髌骨活动度、改善疼痛症状及关节伸屈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4~63岁,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肾癌2例,舌癌和食管癌各1例,肿瘤位于颈椎管内1例,胸椎管内4例,胸腰段2例,腰椎管内3例。硬膜内髓外转移8例,硬膜内髓内转移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McCormick分级及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分别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的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术后3个月神经及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椎管内硬膜下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260min(180.0±25.4min),术中出血量400~2100ml(1050.0±350.4)ml,术后的生存时间10~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70±0.67分降至1.70±0.67分(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从术前的42.00±4.21分提升至术后的69.00±7.37分(P0.05)。术后3个月McCormick分级9例较术前明显的提升,1例3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症状恶化的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血肿1例),均为髓内转移患者,分别经保守及二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脊髓内转移患者手术应谨慎施行。  相似文献   
78.
犬马尾神经分级压迫的MRI与组织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 犬马尾神经分级压迫动物模型,分析MRI与组织学改变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掌握提供供客观依据。方法8只犬分为4组,每组2只,对照组仅行腰5-6椎板切除,其中3组行腰5-6椎板切除并且马尾神经分别被压迫25%、50%、75%。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洛铂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加入不同浓度洛铂: 2、4和8 μg/ml)。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洛铂对MG-63细胞的形态改变、生长及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诱导等作用,并绘制不同浓度时MG-63细胞的生长曲线,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析洛铂对MG-63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洛铂能够抑制MG-63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洛铂可使MG-63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洛铂能显著抑制MG-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可能与调节 MG-63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0.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