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0篇
  免费   1787篇
  国内免费   965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453篇
妇产科学   166篇
基础医学   1451篇
口腔科学   370篇
临床医学   4211篇
内科学   2098篇
皮肤病学   185篇
神经病学   653篇
特种医学   9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392篇
综合类   8742篇
预防医学   3370篇
眼科学   358篇
药学   3202篇
  36篇
中国医学   3342篇
肿瘤学   107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700篇
  2022年   625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847篇
  2017年   492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734篇
  2014年   1781篇
  2013年   1261篇
  2012年   1374篇
  2011年   1586篇
  2010年   1456篇
  2009年   1497篇
  2008年   1375篇
  2007年   1423篇
  2006年   1360篇
  2005年   1437篇
  2004年   1301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910篇
  2000年   856篇
  1999年   907篇
  1998年   815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38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582篇
  1993年   463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40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5篇
  1965年   10篇
  1963年   13篇
  195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991.
目的:制备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并检测其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情况及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EB病毒编码的LMP2A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v-GFP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与包装质粒pdelta-8.91?pVSVG共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包装重组慢病毒LV-LMP2A,并感染人鼻咽癌细胞CNE1,经单克隆筛选后,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MP2A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CCK8法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克隆能高表达EBV-LMP2A,CCK8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提高人鼻咽癌细胞CNE1侵袭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慢病毒载体pLMP2A,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使LMP2A基因得以高表达,并发现LMP2A能够促进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迁移?侵袭,为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 < 0.01)?以NT-proBNP 2 3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L为最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BNP≤2 254.5 pg/m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L者(P < 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各校培养方案不尽相同。经过十余年八年制教育的实践,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制定了全新的早期培养方案。开设新生课程,让学生入学后尽快由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帮助学生熟悉科研流程;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以尊重其个性发展为前提,采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采用双语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前期综合考试,实施精英教育,提高整体水平。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早期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8例合并神经损害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存活的42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58例患儿中,脑干脑炎42例(72.4%);急性弛缓性麻痹13例(22.4%),其中脑脊髓炎8例,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5例;脑炎3例(5.2%)。随访到的42例患儿中,康复30例,有后遗症12例(28.6%);肺出血、腱反射减弱和肌力0级是影响神经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以脑干脑炎和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高;合并肺出血、腱反射减弱和肌力0级的患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功能和肺组织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LPS组)、C组(ACEI+LPS组),每组10只。采用2次气管滴注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功能和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8、TNF-α含量,观察培哚普利对大鼠肺功能和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1)大鼠呼吸功能测定:A组、B组与C组的VE值(ml/min)分别为180.50±23.58、108.50±33.53与140.90±33.10;PEP值(ml/s)分别为30.20±1.67、20.30±2.78与25.77±3.45;FEV_(0.3)值(ml)分别为4.91±0.30、4.01±0.30与4.55±0.18;与A组相比,B组、C组VE值分别下降40%、22%,PEP值分别下降33%、15%,FEV_(0.3)值分别下降18%、7%。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血清中IL-8含量(ng/L),A、B、C组分别为21 1.69±13.40、386.10±26.52、324.58±25.49;肺组织匀浆中A、B、C组分别为348.96±4.78、439.28±15.15、394.00±9.7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A、B、C组分别为42.28±2.55、102.86±5.99、68.90±3.20;肺组织匀浆中A、B、C组分别为131.44±7.90、201.21±4.98、154.34±4.7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OPD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IL-8、TNF-α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起搏器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相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DDD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8.9%、44.4%、8.3%、2.8%、2.8%;DDD型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9.4%,明显高于 VVI 型的42.5%、VVIR 型的30.0%、DDDR型的31.3%、AAI 型的25.0%,各型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VI 型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7.5%、42.5%、10.0%、17.5%、2.5%;VVIR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5.0%;DDDR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1.3%、25.0%、12.5%、12.5%;AAI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结论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较好地了解不同类型起搏器工作状态,并监测起搏和起搏功能异常感知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对偏瘫侧肌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以及GaitWatch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24.54±2.47)分]、Berg评分[(39.21±2.25)分]、FIM评分[(12.46±1.06)分]、步频[(79.00±8.08)steps/min]、步幅[(59.75±3.31)cm]、步速[(40.29±5.04)cm/s]以及对照组的FMA评分[(20.67±2.65)分]、Berg评分[(28.92±2.90)分]、FIM评分[(11.92±0.97)分]、步频[(69.17±8.11)steps/min]、步幅[(56.38±3.46)cm]、步速[(36.08±4.84)cm/s]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评分以及GaitWhatch步频、步幅、步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体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针对URA5基因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收集自我校华西医院的92株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胞嘧啶(FC)、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对隐球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计算其MIC50、MIC90.结果 92株隐球菌中,91株为新生隐球菌VN 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5种抗真菌药物对92株隐球菌临床株的MIC值范围、MIC50、MIC90值分别如下:两性霉素B为<0.002~2 μg/mL0.19 μg/mL和0.75 μg/mL;氟胞嘧啶为0.5~>32 μg/mL、4μtg/mL和8 μg/mL;氟康唑为0.5~32 μg/mL、3 μg/mL和8 μg/mL;伊曲康唑为0.064~2 μg/mL、0.5 μg/mL和1.5 μg/mL;伏立康唑为0.004~0.19 μg/mL、0.047 μg/mL和0.094 μg/mL.其中3株(3.3%)对两性霉素B耐药,4株(4.3%)对氟胞嘧啶耐药,25株(27.2%)对伊曲康唑耐药,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格特隐球菌(1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不同时间段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的MIC值有所升高,唑类药物MIC值变化无规律.结论 四川地区隐球菌以新生隐球菌VN Ⅰ型为主,存在格特隐球菌VGⅡ型.除伊曲康唑外,隐球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仅少数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