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6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108例,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和试验组(108例,给予保妇康栓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康复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白带异常消失时间、下腹疼痛消失时间、宫颈表面恢复光滑时间、脱痂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强心合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强心合剂,疗程均为4周。监测比较2组的心脏彩超指标、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心衰计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左心收缩功能相关指标均改善。但在左室舒张末容量(LVVD)、左室收缩末容量(LVVS)、心脏指数(CI)方面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组BNP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合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相应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RF-Ⅱ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22例Ⅰ、Ⅱ度滑脱患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1例Ⅱ度患者滑脱复位达到90%。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X线显示23例全部骨性融合,未形成假关节,复位未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和折断。结论:RF-Ⅱ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4.
何思敏  黎静 《中国肿瘤》2011,20(10):756-759
综述了转移性鼻咽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全身化疗是转移性鼻咽癌的主要治疗策略。化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体质良好的患者,可选用以铂类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对于体质一般患者,可选用经典FP方案,或TP、GP、DP等其他二药方案。对于铂类耐药的患者,可选用EGFR单抗分子靶向治疗。远处单个转移病灶患者,可适当考虑局部姑息性放疗。远处转移合并局部复发患者,局部病灶可考虑手术或二程放疗。对于无法承受化疗、放疗等一般状况不良的患者,可采用中医中药、临床积极支持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模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的综合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前路结核病灶的清除,后路内固定加后外侧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楚、后路椎弓跟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临床症状消失。2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0.2°,随访期间无丢失,畸形矫正满意,2例马尾神经受累病人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4~6个月均融合。结论:术前、术后正规系统的抗痨治疗,术中病灶的彻底清除及有效可靠的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是保证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用RF系统整复与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17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后路腰椎管有效范围减压,RF系统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植入的手术治疗。结果17例Ⅰ,Ⅱ度滑脱患者随访5个月~2年,平均1.6年,经X线检查,14例解剖复位,3例近解剖复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cage无移位),均获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优14例82.4%,良2例11.8%,尚可1例5.9%,术后无出血,手术感染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永久性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RF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段(T11~L2)翻修手术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从基层转入,3例患者来自本院。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35.4±3.6)岁。分析患者初次手术时影像学资料,根据AO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分类,A3型4例,B1型2例,B2型5例,B3型7例,C型13例。均行单纯后路内固定。失败原因:内固定物断裂26例,椎弓根螺钉或连接棒断裂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路椎弓根螺钉误置3例;后路手术减压不彻底1例;取内固定后出现侧凸畸形1例。首次术后症状无改善者2例,内固定断裂后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26例,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髂骨或钛网重建固定融合术;后路内固定重置长节段固定并行相应节段的椎管减压;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术。结果 AO分型中A型占翻修率的12.9%,B型45.16%,C型41.93%。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未见再次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术后10~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Frankel分级上升0~2级,平均上升(1.3±0.79)级。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平均6.9分降至2.4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46.3%降至12.4%。26例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后凸角10°~58°,平均(40.5±15.3)°;术后矫正至-3°~7°,平均(2.3±3.7)°;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0°~1.3°,平均(0.6±0.2)°;最终后凸矫正率为91.8%。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基层医院未重视骨折损伤分型,B型、C型骨折单纯行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失败率最高,翻修以重建脊柱前中柱、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为关键,并对初次手术失败所引发的疼痛及畸形予以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8.6)岁;损伤节段:T11 82例,T12 227例,L1 231例,L2 93例,L3 69例,L4 40例。AO分型:A1型262例、A2型95例、A3型335例、B1型41例,B2型9例。详实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36(22.9±5.8)个月。共46例发生并发症(6.2%),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导丝断裂3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硬膜损伤3例;术后并发症39例,包括螺钉位置不良17例(共19枚钉),螺钉断裂8例,螺塞脱落2例,连接棒松动3例,复位不良4例,迟发性感染5例。7例术中并发症患者经术中及时处理,手术顺利完成;39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14例行手术翻修,其余患者给予支具等辅助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螺钉位置不良、复位欠佳、内固定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螺钉位置不良,其发生率为2.29%(17/742);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误操作,占52.2%(24/46)。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EP)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于2021年9—11月开展艾滋病PEP使用意愿的调查。以PEP使用意愿作为预测变量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算法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ROSE算法用于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通过AUC(ROC曲线下面积)和混淆矩阵对3种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 346份。67.63%调查对象知道PEP;6 794例(92.49%)表示愿意使用,552例(7.51%)表示不愿意。综合3种模型结果,PEP的使用意愿受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学校因素(学校类型、专业)、HIV相关因素(HIV知识知晓情况、检测知识、态度、接受HIV教育学段、性行为)、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logistic回归、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AUC(95%CI)分别为0.77(0.75~0.79)、0.74(0.72~0.76)和0.90(0.89~0.92)。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的各指标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结论 广州市青年学生对PEP的知晓仍有待进一步加强,PE...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广东省经同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15~24岁青年学生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为该人群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广东省新发现的传播途径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的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HIV/AIDS)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安全套行为特征、检测行为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新发现15~24岁学生MSM HIV/AIDS病例134例;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18.0±1.8)岁,34.3%确诊前检测过HIV;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数最多,占51.5%;首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者占14.2%,大学青年学生MSM HIV/AID病例确诊前有过HIV检测史比例高于其余类学校,晚发现比例低于其余类学校(均P<0.05)。91.8%通过线上交友软件认识同性性伴。确诊前性伴数2人及以上者占79.9%,2.2%有过商业性MSM。确诊前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6.4%。7例(5.2%)于确诊前使用过成瘾性物质Rush。结论 广东省青年学生MSM 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多性伴和线上“约炮”行为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