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借助C_7铅垂线(C_7PL)来观察站立位脊柱矢状面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9名健康青少年的站立侧位脊柱全长X线片,由2位医师在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工作站上通过Cobb法和C_7PL法独立测量脊柱矢状面参数,前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后者包括T_6椎体与C_7PL距离(T_6PL)、L_4椎体与C_7PL距离(L_4PL)、骶骨上终板后上角与C_7PL距离(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股骨头中心与C_7PL距离(FPL),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重复性和相关性。结果以Cobb法测量,A医师测量的TK和 LL分别为24.1°±11.5°、51.0°±8.5°,B医师测量的TK和LL分别为28.1°±8.1°、49.4°±6.0°,2位医师测量的T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呈中度相关(r=0.662),测量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高度相关(r=0.873)。以C_7PL法测量,A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分别为(27.3±19.0)mm、-(43.5±19.7)mm,B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分别为(24.3±13.2)mm、-(45.5±25.9)mm,两位医师测量的T_6PL和L_4P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极高度相关(r=0.905,r=0.936)。对Cobb法和C_7PL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K与T_6PL呈高度相关(r=0.760),LL与L_4PL呈中度负相关(r=-0.592)。对C_7PL法的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_6PL与L_4PL呈中度负相关(r=-0.655),与SVA呈低度负相关(r=-0.404),与FPL呈中度负相关(r=-0.646)。结论基于C_7PL观察脊柱矢状面曲度变化是可行的,且重复性可能更好,是整体观察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各部位相互平衡性的有效方法,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正常中国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特点,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的对148例正常中青年志愿者进行全脊柱站立正、侧位X线及腰椎磁共振检查,测量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确定脊柱骨盆矢状位分型,并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值及排列类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与L4/5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r=0.188,P=0.022;r=0.165,P=0.045),骨盆倾斜角(PT)与L5/S1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r=0.187, P=0.023)。148例志愿者中Roussouly 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比例分别为5.4%、41.2%、36.5%和16.9%, 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7.5%、20.3%、12.6%和13.6%;L5/S1节段Ⅱ型的椎间盘退变率明显高于Ⅲ、Ⅳ型(χ2=6.208,P=0.018;χ2=4.468,P=0.049)。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会受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的影响,TK、LL、PT与下位腰椎间盘(L4/5、L5/S1)的退变相关。正常国人中41.2%的脊柱矢状位排列类型为Roussouly Ⅱ型,Roussouly Ⅱ型的中国成人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高,并且更易发生L5/S1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胸锁关节结核的X线和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14例胸锁关节结核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行X线检查,发现锁骨骨质破坏3例.14例CT检查,发现病变累及左侧5例、右侧6例、双侧3例,主要表现局部软组织肿胀10例,脓肿4例,其中包膜钙化1例,关节面骨质破坏、硬化伴关节间隙假性增宽9例,累及邻近的胸肋关节5例.肺部发现结核病灶6例.结论 CT检查在胸锁关节结核的诊断上较X线平片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后对颈干角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52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儿童骨盆X线平片上,进行颈干角的测量(包括患侧和健侧),并按照年龄及病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52例股骨头坏死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20例,左侧32例,按照Catterall标准:Ⅰ、Ⅱ型分别有7例和16例(A组),Ⅲ、Ⅳ型分别有21例和8例(B组)。颈干角患侧148.9°±13.3°,健侧156.1°±10.2°,健患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6.2°±2.3°,B组颈干角变小9.8°±3.7°,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病年龄<9岁患儿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7.3°±3.1°,≥9岁患儿组颈干角小9.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股骨颈的发育和塑形,使颈干角变小,且病情越严重,后遗影响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乙型脑炎患儿的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好发部位及其信号特征,数据采用构成比表示.40例(男24例,女16例)均在发病3~30 d期间行头颅常规T1WI、T2WI扫描,其中32例行轴位FLAIR扫描,31例行DWI扫描,7例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颅内病变主要在T1WI呈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在FLAIR序列以稍高信号多见,在DWI上多数呈高信号,部分呈稍高信号.40例中,37例病灶累及丘脑(92.5%),15例累及基底节(37.5%),12例累及大脑脚(30%),8例累及大脑皮层(20%),5例累及脑干(12.5%),2例累及胼胝体(5%).病灶常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小儿乙型脑炎的MRI的特征以双侧丘脑受累最多见,其次是基底节及大脑脚受累,而大脑皮层、脑干及胼胝体受累较少见.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基于MRI矢状位T2WI图像对子宫位置评价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分类。方法选择行盆腔MRI成像的正常中青年女性88例(包括经产妇52例和未产妇36例)。在仰卧位矢状位T2WI上测量阴道轴线与子宫颈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的倾斜方向和程度,测量子宫颈轴线与子宫体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弯曲方向和程度,根据倾斜和弯曲方向进行分类,并比较经产妇和未产妇子宫位置的差别。结果 88例女性子宫平均倾斜(208.8±13.7)°,弯曲(190.2±17.2)°。位置可分为9类,其中前倾位47例,包括前倾不屈6例,前倾前屈23例,前倾后屈18例;平直位31例,包括平直不屈6例,平直前屈4例,平直后屈21例;后倾位10例,包括后倾不屈2例,后倾前屈5例,后倾后屈3例。未产妇子宫平均倾斜(175.8±16.8)°;弯曲(135.8±19.4)°。经产妇平均倾斜(232.8±15.2)°;弯曲(250.2±11.8)°,与未产妇比较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借助MRI矢状位T2WI图像,可以准确的对子宫位置进行测量和分类。在仰卧位矢状面上子宫位置可分为9个类型,未产妇和经产妇的倾斜和弯曲角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7.
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的相关研究鲜见文献报道,并且其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利用CT影像定位分析的方法,研究上胸椎前方不同血管间隙所能暴露的椎体范围,为制定上胸椎前路手术的术前计划提供参考。方法:自2008年10月至12月,随机选取120例正常胸部CT片,男58例,女62例;年龄16-75岁,平均(40.3±12.3)岁。利用胸部CT片的X线定位图像,定位左头臂静脉上缘与正中矢状面交点、左右头臂静脉汇合点上缘、气管分又上缘所平对的椎体水平;在垂直视野下且不向尾侧牵拉重要解剖结构的情况下,上述各点分别代表前方入路间隙E1(气管食管鞘与两侧血管鞘之间的间隙)、E2(右头臂静脉、头臂干与左头臂静脉根部之间的间隙)、E3(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间隙)尾侧暴露的椎体水平。结果:在120例样本中,有105例T2椎体可通过E1显露(87.5%),有82例T3椎体可通过E2显露(68.3%),有89例T4椎体可通过E3显露(74.2%)。结论:3种上胸椎前方入路间隙所能暴露的椎体范围存在差异,术前可根据患者的胸部CT片选择恰当的入路间隙。  相似文献   
48.
49.
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UC)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19例UC临床表现及经静脉尿路造影(IVU)、B型超声(BUS)、逆行膀胱造影(RC)、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9例患者中单纯型10例、异位型9例且均合并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共22条输尿管出现囊肿。IVU、BUS检查全部病例,IVU确诊17例,表现为膀胱内圆形充盈缺损、“蛇头征”、“晕轮征”等征象,BUS确诊16例(误诊2例),主要表现为膀胱内呈环形薄壁包绕的液性暗区,且星周期性扩张和收缩,7例行RC,6例示膀胱内圆形充盈缺损,2例CT扫描,1例示膀胱内囊性包决。4种检查各有1例漏诊。结论:IVU和BUS对UV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IVU因有利于检查肾功能、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和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而应作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首选检查方法。BUS因其无创伤、无需造影剂而更适合初检和发现病变。RC、CT对确诊UC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中轴线距离法(简称中线法)在脊柱侧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全长片(分别包括穿戴支具治疗前、支具穿戴在身时、以及去支具后的3次检查,共90帧),由3位医师采用Cobb法和中线法在PACS工作站上对所有X线片独立测量,每种测量方法对支具穿戴时和去支具后测量结果均与治疗前的测量结果相减,以确定有效率和矫正度.结果 3位医师Cobb法测量时有效率和矫正度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中线法测量的有效率及矫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0例中,24例侧凸得到矫正,6例有加重,有效率80%;支具穿戴时的平均矫正率为(35.73±9.53)%,去支具后平均矫正率为(20.12±8.13)%.结论 中线法具有测量点明确、重复性好、测量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脊柱侧凸的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