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肝癌Hep G2、人食管癌EC9706、人结肠癌HCT-8和人胃癌BGC 803瘤株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BALB/c-nu裸鼠右前肢腋下接种4种人癌细胞株建立荷瘤动物模型,移植10 d后采用均衡法随机分为5组,即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高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1.25 mg/kg)、低剂量组(0.63 mg/kg)以及阳性药组(氟尿嘧啶注射液,1.25 mg/kg)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脂质微球空白注射液),每组7只裸鼠,给药体积0.2 ml.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给药,各组动物于分组后每周给药2次,连续给药6次.于给药后动态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Vt)、肿瘤相对体积(VRT)、肿瘤增殖率(T/C),末次给药后3 d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质量和抑瘤率.结果:各组裸鼠给药前肿瘤体积均无显著性差异.荷人肝癌Hep G2细胞瘤裸鼠给药7 d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末次给药后中、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74.07%.荷人食管癌EC9706瘤裸鼠末次给药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70.38%.荷人结肠癌HCT-8细胞瘤裸鼠末次给药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2.42%.荷人胃癌BGC 803细胞瘤裸鼠末次给药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47.42%.结论: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确切的抑制人肝癌Hep G2、食管癌EC9706、结肠癌HCT-8和胃癌BGC 803瘤株增殖的作用,作用效果以抑制人肝癌Hep G2和人食管癌EC9706瘤株生长作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暴露于稀土粉尘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的IL-2、IL-6和TNF-α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对接尘工作人员的肺通气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TNF-α(-308,G→A) 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基因体外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IL-2(-330, T→G)和IL-6(-174G→C)基因多态性均采用相对的两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 接尘组与非接尘组相比较,TNF-α基因多态性(χ2=4.03,P>0.05)、IL-2基因多态性(χ2=2.21,P>0.05)和IL-6基因多态性(χ2=1.0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2基因突变纯合型致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是野生型的4.29倍(95%可信限1.09~16.9)。结论 IL-2基因突变纯合型更易加重肺部炎症反应。接尘组人员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与非接尘组的相比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多霖对微波辐射的防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给药组,剂量分别为3、6、9 g/kg,另设辐射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0~21只。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安多霖20 d ,停药后,给药组和辐射模型组动物行一次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高功率微波全身辐照10min,健康对照组不辐照。动物分别于辐照后24、48 h和5 d 取睾丸组织,制作睾丸石蜡切片,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结果 微波辐射后24、48 h和5 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辐射组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数明显升高(t=-41.89、-11.29、-62.24,P<0.05),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t=8.49、4.36、4.47,P<0.05);而与辐射组相比,低、中和高剂量给药组的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F=5.25、9.79、15.35, P<0.05), 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F=20.17、11.75、11.98, P<0.05)。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射可诱导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安多霖对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安多霖抑制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上调Bcl-2及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改变了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或化合物已广泛用在工业、农业、林业、国防及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在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适量摄入氯化稀土和柠檬酸稀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笔者观察了柠檬酸镧和柠檬酸铈对受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X射线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 Gy X射线照射后48~96 h以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0、5、10、20 Gy X射线照射后72 h HUVEC中Cx4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使细胞Cx43表达沉默,或转染Cx43高表达质粒使Cx43过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x43沉默和过表达对受照HUVEC凋亡的影响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X射线照射后48~96 h HUVEC凋亡增加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0~20 Gy范围内,Cx4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高。Cx43沉默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意义序列组(t=3.674、6.375,P<0.05);Cx43过表达组HUVEC细胞早期凋亡及凋亡死亡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空载体组(t=9.399、11.190,P<0.05);Cx43沉默组较无意义序列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强,而过表达组低于空载体组。结论 Cx43通过调控cleaved caspase-3活化,抑制HUVEC细胞凋亡,从而对X射线照射的HUVEC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UVB辐射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 DNA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紫外辐照装置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建立急性紫外辐射细胞模型;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紫外辐射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核内磷酸化γH2AX焦点形成及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照射后早期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aspase-3活化水平。结果 UVB辐射可抑制HaCaT细胞的存活,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相对较大剂量的UVB辐射可观察到明显的焦点形成;UVB照射后各剂量点磷酸化γH2AX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照射的对照组;UVB辐射可通过Caspase-3活化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照射后20 h,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特别是在UVB相对较大剂量范围内更明显,并有随照射剂量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UVB辐射可通过诱导DNA双链断裂抑制人HaCaT细胞存活,并通过激活Caspase-3而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延迟,可能导致细胞更易于发生突变进而形成皮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小鼠后,胸腺淋巴细胞中Arp2、Arp3和cofil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个照射组和1个非照射组,每组8只。照射组行全身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2、0.1、1和6 Gy。于照后3 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出胸腺,用PBS冲出胸腺淋巴细胞。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Arp2、Arp3、cofil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未照射组比较,各照射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Arp2 mRNA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 Gy照射组Arp2蛋白表达上调(H=2.33,P〈0.05);1 Gy照射组Arp3 mRNA表达下调(t=-12.77,P〈0.01),6Gy照射组Arp3 mRNA表达上调(t=3.39,P〈0.05),各照射组Arp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0.02、0.1和1 Gy照射组cofilin mRNA的表达上调(t=6.38~9.41,P〈0.01),各照射组cofilin蛋白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γ射线可诱导BALB/c小鼠胸腺淋巴细胞Arp2、Arp3和cofilin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变化特点与照射剂量大小有关,该结果为研究辐射致胸腺淋巴细胞微丝骨架改变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RH22和BERP35T-1,以及用不同浓度NAC(0~2mmol/L)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DNA双链断裂产物γH2AX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不同时间(0~48 h)后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的表达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1mmol/L NAC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活性氧(active oxygen radicals,ROS)水平变化;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药物组(1 mmol/L NAC作用48 h)、照射组(2 Gyγ射线照射)和联合作用组(1 mmol/L NAC预处理48 h后+2 Gyγ射线照射)BERP35T-1细胞的存活率差异。结果: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BERP35T-1较RH22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1~2 mmol/LNAC作用BERP35T-1细胞48 h后,细胞中γH2AX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1);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24~48 h可显著下调细胞内8-OH-dG的表达(P0.05或P0.01);1 mmo1/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联合作用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增高(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可能通过提高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内ROS和DNA氧化损伤水平,促进基因组稳定性,部分逆转BERP35T-1细胞的恶性表型,并降低其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acetylated resveratrol)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和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100和50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作用72 h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10、20和5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预处理AHH-1细胞2 h后对经4 Gy ~(60)Coγ射线照射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受照后30 d内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细胞(0μmol/L)相比,10、20和5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作用AHH-1细胞72 h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受照AHH-1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受照后24 h,乙酰化白藜芦醇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受照30 d内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降低(P0.05);与照射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高(100 mg/kg)剂量组小鼠受照后30 d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均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乙酰化白藜芦醇对受照射小鼠亦具有显著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氡暴露地区居民肺癌易感基因CYP4501A1和GSTm1多态性的变化规律,探讨这2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从甘肃省庆阳地区选择原发性肺癌病例和相匹配的对照人群进行室内氡、钍射气的测量,并应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结果研究表明,携带杂合型CYP1A1(w/m)或缺失型GSTm1(-)基因与野生型基因的个体比较,肺癌发病风险分别为1.46倍(95%CI为0.72~2.95)和1.28倍(95%CI为0.67~2.41)。同时携带两种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肺癌发病风险为2.00倍(95%CI为0.72~5.58),重度吸烟者肺癌的发病风险会增至2.14倍(95%CI为0.35~13.12)。居住在室内氡、钍射气累积有效剂量50~100 mSv并携带突变型CYP1A1(w/m)或GSTm1(-)基因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分别为2.63倍(95% CI为0.21~31.34)和3.50倍(95% CI为0.31~39.12)。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肺癌发病风险是3.75倍(95% CI为1.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杂合型CYP1A1(w/m)和突变型GSTm1(-)基因是较重要的肺癌风险因子,尤其在有效剂量50~100 mSv和2种突变基因的协同作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