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DR成像技术在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20年2月16日-2020年3月27日经核酸检测确诊的89例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4~95岁,中位年龄68岁,89例患者均行移动DR检查。采用主观评级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移动DR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级,并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的DR表现从病灶形态、病灶数量、病灶分布、累及肺野、肋膈角变钝、心影增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重症20例(22%),危重症69例(78%)。89例患者图像中甲级片79例(89%),乙级片7例(8%),丙级片3例(3%),无废片。DR表现:斑片影89例(100%);实变25例(28%),混合密度56例(63%),磨玻璃影8例(9%);单发2例(2%),多发36例(40%),弥漫分布51例(57%);病变位于双肺外带14例(16%),肺门区及外带75例(84%);病变累及1个肺野2例(2%),累及2~3个肺野9例(10%),累及4~6个肺野78例(88%);DR上重症与危重症患者的病变数量、分布、累及肺野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移动DR技术成像方便、快捷,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好,可及时对重症及危重症COVID-19患者病情进行较好地评估,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上前牙冠折后使用纤维桩内固定断冠再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014年上前牙创伤冠折患者23例(29颗牙),经根管治疗后,采用纤维桩内固定连接再接自体断冠.结果 经过2年的随诊复查,29颗断冠再接病例中成功26颗,成功率为89.66%;失败3颗,其中因再次创伤脱落1颗、牙根吸收1颗、牙冠变色1颗.结论 使用纤维桩断冠再接疗效肯定,快捷方便,可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臀沟旁真皮片移植联合硅胶假体植入在隆鼻术鼻尖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8例鼻梁低平、鼻尖圆钝及5例既往行硅胶假体隆鼻而术后出现鼻尖皮肤菲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将臀沟旁真皮片固定于雕刻好的假体鼻尖处,形成臀沟旁真皮片-鼻假体联合体,整体植入鼻背筋膜下进行隆鼻,以增加鼻尖皮肤厚度,形成鼻尖良好形态。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效果良好,鼻尖形态自然、柔和、美观,鼻尖部位没有出现明显吸收导致的皮肤变薄,未出现鼻尖皮肤破溃、假体外露现象。结论利用臀沟旁真皮片移植联合硅胶假体隆鼻可增加鼻尖组织厚度,塑形鼻尖,并有效预防隆鼻术后假体直接作用于鼻尖皮肤而引起的鼻尖皮肤变薄、假体下滑、假体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供区隐蔽、取材方便、鼻尖成形后外形及质感自然的优点。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超声在健康查体者136人中检出178个乳腺小病灶,对这些小病灶再进行ABVS、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做出相应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分析方法计算"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178个小病灶的病理学诊断为:恶性病变62个,良性病变116个;ABVS诊断为:恶性病变71个,良性病变107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为:恶性病变79个,良性病变99个.ABVS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8.71%、特异性86.21%、阳性预测值77.46%、阴性预测值93.45%、准确率87.0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93.55%、特异性81.90%、阳性预测值73.42%、阴性预测值95.96%、准确率85.96%;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时,至少一方提示恶性病变即判断为"恶性"的敏感度98.39%、特异性67.24%、阳性预测值61.62%、阴性预测值98.73%、准确率78.09%;两方均提示为恶性病变方判断为"恶性"的敏感度82.26%、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1.33%、准确率93.82%.结论 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武汉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护士的失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月3日至7日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患者健康调查问卷(PHQ-9)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521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回收有效率为96.74%.504名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的AIS得分为6(3,9)分,其中352名(69.84%)有睡眠障碍;PHQ-9得分为6(2,9)分,其中292名(57.94%)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职称、疫情一线工作总时长、直系亲属是否感染COVID-19、个体对COVID-19疫情的恐惧程度、抑郁水平进入回归方程(P均<0.05),解释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失眠总变异的56.2%.结论 武汉市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失眠状况较普遍,影响因素较复杂.建议护理管理者重视抗击COVID-19临床护士失眠现象并及早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干预,以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6.
中药价格暴涨暴跌,短期上涨对投料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中药的生产严格受到资源的限制,许多中成药工业生产都因资源不足或禁用而被迫停止。该研究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203种中成药,通过分析影响中药基本药物供应的因素,设计了7个中药基本药物供应保障预警指标,基于中药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服务体系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图分析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为中药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情况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评估结果简明、清晰、直观。以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为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综合评估方法简明、清晰、直观、可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
建立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一直是中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的难题。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要求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在道地药材评价体系中首先建立对照道地药材,并论述了对照道地药材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制要求,旨在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及其特征辨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8.
为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人参、三七、西洋参及其掺杂品的方法。通过分析人参属ITS,18S和matK序列,寻找特异性SNP位点设计引物,建立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法,并对不同来源的人参、三七、西洋参样品进行扩增,根据特异性条带大小进行鉴别。在退火温度为60℃,循环数为35时,人参、三七和西洋参分别出现约250,500,1000 bp的特异性条带。该方法对于人参、三七、西洋参相互掺杂的混合样品,人参中掺杂三七或西洋参以及三七中掺杂西洋参或人参的检出限均为0.5%,对西洋参中掺杂人参的检出限为0.5%,掺杂三七的检出限为1%。表明建立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可用于人参、西洋参、三七的掺杂鉴定。  相似文献   
99.
通过北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北柴胡的地形适宜性进行区划研究,为选取种植柴胡的合理区域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对河北省43个产地的柴胡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海拔、坡度、坡向对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依据柴胡皂苷类成分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Arc GIS进行了基于地形因子的河北省北柴胡生态适宜性区划。最适宜柴胡皂苷类成分积累的地形因素为海拔(600 m以上)、坡度(4.00~5.50°)、坡向(阳坡),因此,将北柴胡种植在太行山、燕山等地形条件相似的山区地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