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和中药饮片是基本药物目录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中医药特色的集中体现。然而以"安全、必需、有效、价廉"著称的基本药物,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通常认为中成药多为复方组成,药味多样,相互之间价格可以互补,加之中药价格是波动的,短期上涨也会回落,所以短缺情况不十分严重。但中药价格暴涨暴跌现象普遍,由此造成的厂家停止中成药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短期上涨对投料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探讨了通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基本药物供应预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以复方丹参片为实例进行了说明和演示。  相似文献   
2.
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文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药材商品状况;同时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新的厚朴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现行的规格等级标准中,将厚朴药材按来源划分为温朴与川朴2个品别,再按取皮部位划分为4种规格,每一种规格又按长度和质量划分若干等级;判断厚朴药材质量优劣的依据主要是性状特征(外观质量)。在新制定的厚朴商品标准中,等级的划分则是以厚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为依据,即综合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内在品质),科学评价药材质量。由于温朴与川朴的商品性状特征基本一致,外观难以区分,不再划分品别;又因蔸朴与耳朴部位重叠,规格简化为筒朴(含枝朴)、根朴、蔸朴等3种;其中,筒朴分为3个等级,根朴、蔸朴不分等(统货)。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道地药材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建议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研发适宜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小型机械、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林草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促进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材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圆圆  张元  康利平  余意  郭兰萍 《中草药》2018,49(1):239-250
党参Codonopsis Radix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其主要含有糖类、生物碱类、聚炔类、苷类及萜类等成分,具有调节血糖、促进造血机能、抗缺氧、抗应激、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胃收缩、保护胃肠道黏膜及抗溃疡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党参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党参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丝绸之路建立之初,中药资源早已融入其中,"中药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而且发展了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清代以前的"丝绸之路",带出去的是"丝绸",带回来的是"药材",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清末民国时期,从国外带回来的多是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了医药学研究方法。中国在2 000多年的发展中,其边界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外来"是相对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所指。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中药资源的引入、开发利用方式和途径各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中药资源交流、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外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的健康用药,该文梳理了我国古代及近现代不同时期引入的外来中药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外来中药资源引入的策略,即"三关、四步、一依托、一关键"。其中,"三关"是指情报收集关、实地调查关、科学研究关;"四步"是指基原鉴定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功能定位研究和中药药性研究;"一依托"是指充分依托国外具有工作基础、人脉资源的华人华侨或华资企业;"一关键"是指在政策层面解决好外来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是我国大宗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丹参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丹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威胁。其中,以根部病害为害最为严重。丹参根腐病是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其次为丹参枯萎病,叶部病害以叶斑病最为严重。目前生产上对丹参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辅助以生防制剂。该文对丹参根腐病、枯萎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叶斑病、红叶病及病毒病丹参常见7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丹参生产中病害辨识、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科学用药,正确防治各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灵芝进行判别分析,进一步构建了灵芝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来自4个产地的灵芝训练集预测准确率达到96.87%,独立测试集判别准确率达到93.33%;在多糖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采用5折交互检验优化参数,并对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最优模型的训练集相关系数R_(cal)~2=0.965 4,测试集相关系数R_(pre)~2=0.851 6;校正均方根差为0.018 5,验证均方根差为0.023 6。该文利用近红外分析方法和化学计量学算法成功判别了不同产地的灵芝样品,构建的快速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样品中多糖含量,为灵芝有效成分测定及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属于葫芦科藤本植物,可作食药两用,其主要活性成分和甜味物质同为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甜苷物质。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被认为是三萜和植物甾醇合成中共有的限速酶,催化生成共同前体2,3-环氧角鲨烯;然而在甜苷的生物合成中,前体物质为2,3,22,23-双环氧角鲨烯。该文为了挖掘罗汉果中特有的鲨烯环氧酶基因,克隆了SgSQE1和SgSQE2基因,对其进行保守域、跨膜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模式,并在原核中异源表达,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预测蛋白和底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为甜苷合成中的鲨烯环氧酶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依据。SgSQE1和SgSQE2基因均编码524个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4%,但在N末端有较高的特异性。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为无活性的包涵体,这一现象可能由于跨膜结构引起。二者在果实中均有表达,SgSQE2表达较为稳定,而SgSQE1在15 d表达丰度最高,与葫芦二烯醇合酶(cucurbitadienol synthase)具有完全一致的共表达模式。分子对接结果中SgSQE1和SgSQE2蛋白均能与配基2,3-氧化角鲨烯相互作用,作用位点为紧邻的氨基酸残基(R348,H349)。结果表明二者在罗汉果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起鲨烯环氧酶的功能,推测SgSQE1更可能参与了甜苷的生物合成,SgSQE2在其他葫芦烷型化合物或植物甾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