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6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电影对大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基本情况,把握大学生对电影的认知以及电影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为科学开展大学生电影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共发放1 000份问卷,大一至大四年级各250份,回收有效问卷913份,有效回收率达91.3%。结果大学生回答喜欢观看电影的人数达到78.5%;认为在看电影过程中会获得一些学习或工作灵感的人数达到80.8%;另外,电影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各题中,回答观看电影后,经常以电影中某个角色为榜样等问题上均不超过50%。结论电影对大学生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观看电影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问题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的电影教育还需要引导,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以来,自主教育已在国外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运用;但在国内,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中,很少有自主教育运用其中。从自主教育的概念、特点和理念入手,分析了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更有效地将自主教育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与预防工作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Cortellis等数据库对国内外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上市情况、研发进展、已上市药物专利情况进行了检索与分析,重点对已上市的5个BTK抑制剂药物的专利如化合物、晶型、盐型、制备工艺、制剂、药物组合物或联合给药、新用途、药物中间体、衍生物等多个技术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专利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医药企业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四倍体盾叶薯蓣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并考察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倍体盾叶薯蓣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倍体盾叶薯蓣的胚性愈伤作为人工种子的包埋繁殖体,研究人工胚乳组成、种皮基质、贮藏环境、萌发基质等因素对人工种子萌发与成苗的影响。结果:种皮基质为4%海藻酸钠+2%Ca Cl2+2%壳聚糖,胚乳成分为1/2 MS液体培养基+0.2 mg/L BA+0.5 mg/L NAA+0.1 mg/L青霉素+0.3%多菌灵粉剂+0.2%苯甲酸钠+1.0%蔗糖+0.5%活性炭+1.0%木薯淀粉时,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4℃条件下贮藏20 d后其萌发率及成苗率分别为76.7%、71.7%。结论:以胚性愈伤作为包埋繁殖体的四倍体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是一种主要用于基因分型和突变扫描的分子诊断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定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文章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应用于鹿茸真伪鉴别,利用COⅠ序列,在退火温度为60℃,45个循环数的条件下,建立正品鹿茸药材熔解曲线模型,并筛选确定其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鹿茸药材在模板DNA质量浓度为10~100 mg·L-1、引物浓度0.2μmol·L-1,Mg2+浓度2.0 mmol·L-1的条件下,梅花鹿熔解曲线为双峰,其Tm分别为(81.96±0.07),(84.51±0.03)℃;马鹿熔解曲线为双峰,其Tm为(82.58±0.13),(85.95±0.05)℃。该方法可以实现简单、快速、高通量、可视化的鹿茸药材真伪鉴定。  相似文献   
66.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药材商品状况;同时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新的厚朴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现行的规格等级标准中,将厚朴药材按来源划分为温朴与川朴2个品别,再按取皮部位划分为4种规格,每一种规格又按长度和质量划分若干等级;判断厚朴药材质量优劣的依据主要是性状特征(外观质量)。在新制定的厚朴商品标准中,等级的划分则是以厚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为依据,即综合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内在品质),科学评价药材质量。由于温朴与川朴的商品性状特征基本一致,外观难以区分,不再划分品别;又因蔸朴与耳朴部位重叠,规格简化为筒朴(含枝朴)、根朴、蔸朴等3种;其中,筒朴分为3个等级,根朴、蔸朴不分等(统货)。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系)为研究载体,以细胞抑制率为检测指标,优化建立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 ,评价不同产地雷公藤及其地方习用品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结果以对乙酰氨基酚(毒价定义为400 U/g)为阳性对照品,50%乙醇超声提取雷公藤后真空干燥为干膏,用培养基配制生药量3 mg/m L的供试液,稀释比1∶0.65,量反应平行线法检测,18份雷公藤样品肝细胞毒价17.78~4 131.4 U/g(相差超过200倍),5份昆明山海棠样品肝细胞毒价209.42~7 422.2 U/g(相差超过30倍),不同产地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肝细胞毒价差异显著;并且所检测样品鲜品较市售干品毒性大。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质量评价方法 ,直接关联其临床肝脏毒副反应,对从质量控制角度提高雷公藤临床用药安全具有参考价值,也为雷公藤肝毒性成分筛选提供准确定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C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对机体免疫状态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技术检测HBVDNABCP变异;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2、IFN-γ、IL-4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水平。结果HBVDNABCP变异病人和非变异病人血清IL-2水平分别为61.4±24.7ng/L和65.1±25.3ng/L,IFN-γ为82.0±50.1ng/L和71.8±67.0ng/L,IL-4为62.3±46.0ng/L和59.4±51.0ng/L.IL-10为74.0±88.2ng/L和81.4±67.0ng/L(P均〉0.1);HBVDNABCP变异病人的HBVDNA水平为1×10^5.82±2.01 copies/ml,明显高于非变异病人的1×10^4.71±1.78 copies/ml(P〈0.01)。结论HBVDNABCP变异对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HBV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二联和三联抗凝治疗对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房颤并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对象均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治疗,二联治疗组(50例)予以二联抗凝方案,三联治疗组(50例)予以三联抗凝方案; 1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治疗期间出血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二联治疗组比较,三联治疗组血CRP[(16.81±4.49) mg/L比(7.86±1.64) mg/L]、PLT[(298.47±54.33)×10~9/L比(148.89±23.11)×10~9/L]、Fg[(5.59±1.41) g/L比(2.14±0.56) g/L]和D-D[(0.37±0.08) mg/L比(0.21±0.06) mg/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三联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二联治疗组(6.00%比22.00%,P=0.021);两组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P=0.182)。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实行三联抗凝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中关于FUO的病例报道类文献,按病因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该病患者的发热特点。方法:登陆中国知网,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华系列医学期刊上对2000~2012年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进行检索,以美国Petersdorf和Beeson医生[1]在1961年提出的相关标准作为纳入标准,对病例资料完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病因分类(剔除其他疾病),共筛选出病例报告162篇(涉及16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对168例患者的体温峰值、热型、热程(从开始发热至病情得到确诊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本组中病因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的FUO患者处于不同热程(从开始发热至病情得到确诊的时间)的病例数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3类不同病因患者的热程分布情况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χ2=0.835,P =0.934),其体温峰值的分布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在本组患者中,发热度数在38℃~40℃之间的患者占绝大多数,其中有156例患者发生不规则热(92.9%)。结论各类疾病导致的FUO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识别FUO患者病因的依据之一。是否应用抗生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的个体反应性、居住环境、诊疗习惯及其主治医生诊疗水平的不同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FUO患者的病情。将来,我们尚需增加样本量对FUO患者的发热特点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