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41.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率高,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1].Auer于80年代初发表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的报告[2],证明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为HIC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微创手术方法.1999年上海华山医院在国内首先报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近年来内镜清除高血压脑内血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HICH内镜手术的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完全清除85例,残留<15mL11例;再次出血且血肿量>30mL4例,再次手术血肿均基本清除。超早期手术组(49例)痊愈或恢复良好率(42.85%)显著大于非超早期手术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早期手术组(51例)致残率(66.67%)显著大于超早期手术组(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较彻底(51例)清除血肿,且创伤较小,疗效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首选方法,超早期手术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3.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研究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对比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并筛选研究SGLT-2抑制剂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randomized trials,RCT)。结果:共纳入12项RCTs,总计8 845名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他列汀、利格列汀相比:(1)恩格列净以及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相比,未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卡格列净300 mg以及埃格列净15 mg对比格列美脲及西他列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bA1c (P<0.05);与利格列汀相比,SGLT-2抑制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仅达格列净在降低患者FPG上与其他降糖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卡格列净及恩格列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P<0.05)。(4) 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与格列美脲相比,SGLT-2抑制剂均不会增加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P<0.05),但与另外3个降糖药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埃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均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根据4种药物的等级概率排序,其中埃格列净疗效最好,但由于该药物的纳入文献较少,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此外,4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制度在基层医院执行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分级护理制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在2011年实施改革后的分级护理制度。对比2010年与2011年护理质量、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2011年实施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后,护士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护患纠纷的发生次数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分级护理制度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护理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熊去氧胆酸中4种特殊杂质及其他有关物质含量。方法:采用Luna C_(18)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0.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45∶55,用磷酸调pH至2.2±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06nm。结果:熊去氧胆酸、胆酸、胆石酸、鹅去氧胆酸、7-酮基胆石酸分别在0.1~2.0,0.04~1.2,0.5~10,0.08~1.6,0.072~0.72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RSD<2%)。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熊去氧胆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
黄毅 《药学教育》2007,23(5):42-44
多媒体课件质量、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在对这一问题探讨和分析后,寻找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合于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测定克霉唑阴道片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Luna C18色谱柱,甲醇-0.0125 mol·L-1磷酸氢二钠(78:22,磷酸调pH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克霉唑2.5~40.0 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100.2%,RSD=0.1% (n=6).有关物质咪唑为0.032%~0.037%,单一最大杂质为0.16%,有关物质总量为0.36%~0.37%.结论 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克霉唑阴道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监测大肠癌患者术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ELLSA法检测5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结果 术后2、8、18周,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151.1±125.6)pg/ml、(110.1±102.4)pg/ml、(61.8±37.3)pg/ml,较术前1周[(295.8±65.6)pg/ml]明显下降(均P<0.05),大肠癌Duke's分期D期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动态监测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浓度可预测手术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49.
黄毅 《北京中医》2008,27(2):143-143
为了充分利用北京地区中医急诊资源,发挥国家级中医急诊基地的优势,使首都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流程规范、临床科研攻关等各项工作做得更好,2008年1月12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4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关系。方法13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和5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包括营养不良COPD组18例,正常体重COPD组24例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8例),测定各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瘦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BM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重COPD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COPD组及超重及肥胖COPD组(P〈0.01),正常体重COPD组与超重及肥胖COPD组及对照组患者FEV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各组COPD患者血清瘦索水平与BMI明显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肺功能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营养不良COPD组患者FEV1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负相关(P〈0.01),超重及肥胖COPD组患者FEV1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负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营养不良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有关,超重及肥胖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