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留置鼻胃管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常规的固定方法是应用鼻胃管胶布固定法。但由于胃管粗、硬,鼻翼两侧分泌油性物质较多、面颊部出汗、天冷胶布黏性差、男性病人胡须等原因,用胶布固定易松脱,常需反复粘贴,增加护理工作量,且胶布对局部皮肤有刺激,胶布  相似文献   
92.
我们对近年来所诊治的14 2例病毒性心肌炎(VMC) [1 ,2 ] 6 1例病毒感染(VI)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和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CBV- Ig)进行动态测定,以探讨其对VMC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VMC诊断参考标准[3] 诊断,其中男75例,女6 7例,年龄5~4 6岁,≤14岁72例。VI6 1例有急性病毒感染史,但未达到VM诊断标准,其中男2 6例、女35例、年龄10~4 9岁,另取本院健康供血者5 2例作为对照(NS) ,男2 3例,女2 9例,年龄5~4 2岁,<14岁者16例。1.2 方法 1患者出现心脏症状就诊时进行心电图[4 ]…  相似文献   
93.
随着静脉输液针的更新 ,导管材料的发展以及穿刺部位的增多 ,使静脉输液治疗有了新的发展。[1,2 ] 但在一些医院临床实际工作中 ,通过连接管连接 2个或多个挂瓶进行静脉输液 ,仍是经常采用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 ,但忽略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实际输入静脉中的药物浓度的变化。本文通过体外试验 ,观察液体浓度在滴流过程中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输液器材使用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规格为 0 6BD ,连接管规格为HANA -5 0 6。分光光度计为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的UV - 7…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校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3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就诊48 h内误诊16例,误诊率51.6%.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误诊率较高,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及时作急诊胃镜、腹部B超等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5.
INTRODUCTION Allergic granulomatous vaseulitis is a rare kind of systemic vascular disease which belongs to rheumatic vasculitis and invade small artery and vein. This disease was first reported by Racherann and Greene in 1939 and Churg and Strauss clarifi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athology of this disease and clinic in 1951.8 cases were reported by Ma Jiliang in 1994 among which, 6 cases conformed to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and 2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biopsy.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析全面护理干预对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位,研究组40位,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的病人,情绪更为平和且在治疗上效果凸显的更为优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了患者遵医率,加快了健康时间,能大范围的在医院护理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胸痛患者,按照急诊护理转运过程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转运流程,观察组采用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猝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的猝死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急性胸痛患者转运成功率,降低猝死发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与DSA对比,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查体主要见下肢肌力减退及感觉障碍。6例均行CTA和DSA检查。结果6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分别为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髓周动静脉瘘(2例)、Cobb综合征(2例)。6例患者各部位畸形血管团、瘘口位置、供血动脉、增粗纡曲的引流静脉于CTA均可显示,与DSA所见基本一致。CTA在平均扫描时间15秒内即可完成检查,经各种重建方法可全面立体观察畸形血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A可以快速、无创、全面显示各种脊髓血管畸形的病变,缩短DSA诊疗时间,在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和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46岁。9个月前诊断为“恶性淋巴细胞瘤”,予手术及放射治疗。患者1个月前出现持续低热,并出现颌下肿块,来我院检查。超声所见:颌下肿物处探查见3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回声,囊肿大小分别是1·5 cm×1·3 cm、1·1 cm×0·9 cm、0·65 cm×0·5 cm。壁光滑,其内清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肝静脉清晰。胆囊大小6·7 cm×2·5 cm,胆囊颈部见一个0·9 cm×1·1 cm囊状回声突入胆囊腔内,壁厚约0·2 cm,较光滑,其内为无回声(图1)。疑诊胆囊壁囊肿,不排除十二指肠憩室突入胆囊腔。行钡餐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憩室突入胆囊腔,大小形态与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全血于22℃保存24 h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招募的6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相关规定.将6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献血者均分别采用五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各400mL,共计60袋全血.研究组献血者全血置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24 h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对照组献血者全血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8h内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两组献血者全血均采用白膜法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悬浮红细胞4℃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3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以及K+、Na+、C1-浓度.浓缩血小板22℃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储存期末pH值、黏附率、聚集率及K+、Na+、C1浓度.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均无细菌生长;两组浓缩血小板储存5d后,均无细菌生长;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其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的相关规定;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HCT、Hb水平、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及K+、Na+、Cl-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0.51、1.18、0.48、0.72、2.86、2.07、2.40,P>0.05);③两组浓缩血小板储存5d后,其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储存期末pH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的相关规定;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储存期末pH值,以及K+、Na+、Cl-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0.16、0.56、2.43、0.36、2.50、1.85、1.75、0.32,P>0.05).结论 22℃保存24 h制备的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全血22℃保存过夜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