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9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创开颅法局灶性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以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长期观察。方法37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微刨法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采用直接结扎大脑中动脉终段,同时永久结扎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通过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TTC染色、MRI成像结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术后状态良好,实验组大鼠观察4周后死亡率低为6.25%。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1分,墨汁灌注及TTC染色观察梗死范围局限于皮层,4周后MRI成像测量梗死体积稳定,平均为83.52mm^2。结论该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的位置和体积恒定,长期存活率高,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2.
颅底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分析12例颅底转移瘤的CT和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转移瘤。男性7例,女性5例。9例MR检查;2例CT,MR检查;1例CT检查。结果 单发10例;多发2例。8例转移瘤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前颅窝;2例位于后颅窝。8例有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结论 颅底转移瘤在CT和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但必须结合病史、年龄、是有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及颅骨受损情况及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原始像"点征"与有临床意义的血肿体积扩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4例,根据是否有"点征",分为"点征"阳性组(14例)和"点征"阴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线CT平扫、CT灌注成像和24h后CT平扫。应用计算机辅助容积测量软件测定血肿体积并判断血肿体积有无扩大,盲法评估CT灌注成像判定"点征"及其评分。结果 31.8%的患者被判定为"点征"阳性。"点征"阳性组患者脑实质内血肿体积的变化绝对值和百分比明显大于"点征"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原始像显示的"点征"在有临床意义的脑实质内血肿扩大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原始像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2.9%,阳性预测值为85.7%(OR=39.00,95% CI:6.256~243.126)。结论 CT灌注原始像"点征"可以用于预测自发性脑出血的急性期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24.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2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年,加重5天”入院。该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不能抬举,右下肢不能行走,伴言语不清,  相似文献   
25.
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成像技术,其可以直接显示和测量组织的弹性[1].MRE在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均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一些研究中心已成功开展了人体头部MRE的研究,并且迄今未见有与MRE检查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MR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颅内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患者,低级别29例,高级别23例,均行MRI及^1H-MRS检查。结果52例中,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将Ⅱ级列为低级别组,Ⅲ级、Ⅳ级为高级别组,脂质(Lip)[乳酸(Lac)]/肌酸(Cr)、Lip(Lac)/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Lip(Lac)/胆碱化合物(Cho),Lip(Lac)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各代谢物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14、0.16、0.09、0.32,高级别组各代谢物中位数分别为1.64、1.24、0.87、1.68。Lip(Lac)/Cr≤0.425为低级别肿瘤,Lip(1ac)/Cr>0.425为高级别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予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96.6%、95.2%、90.3%。常规MR图像诊断肿瘤级别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予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2.8%、80.0%、88.9%。结论^1H-MRS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中有一定的价值,常规MR图像结合MRS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2 7例 ,男 1 6例 ,女 1 1例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检查 ,回顾分析其MR影像表现。结果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在MR影像表现上有如下特点 :(1 )肿瘤主要表现为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影 ,偶可见短T1 或短T2 信号影 ,注药后 ,肿瘤增强明显但不均匀 ;(2 )外形呈不规则分叶状 ;(3)半数以上的肿瘤与硬膜窄基底相连 ;(4)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影而见不到钙化影 ;(5)肿瘤附近骨质可见破坏而见不到增生硬化。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MR影像特点 ,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其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8.
颅内血管性病变的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流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了3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的磁共振时间飞跃法(TOF)血流成像资料,包括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3例和血管闭塞9例。其中21例作了与DSA的对照。结果发现,TOF血流成像方法无创伤、危险小、检查时间短,对颅底动脉环和动脉瘤显示较好,可显示动静脉畸形(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大血管的闭塞诊断准确。缺点是图像欠清晰、伪迹较多。三维成像分辨力高、图像对比好,但对慢血流不敏感。笔者认为MRTOF血流成像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在MR灌注影像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时效及并发症.方法 分别对15 例发病后3 h和12例3~6 h内头颅MR PWI/DWI不匹配≥20%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内r-tPA(0.9 mg/kg)溶栓治疗,治疗前后NIHS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和随访期用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时间窗内的t-rPA溶栓静脉治疗后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分别有1例出现皮下淤斑和梗死区渗血.结论 在MR的PWI/DWI不匹配≥20%的情况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3 h内和3~6 h内两个时间窗,用r-tPA静脉溶栓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脊柱闭合不全的MR影像诊断:(一)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了62例脊柱闭合不全的MR影像资料。根据骨缺损的程度,分为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和隐性脊柱闭合不全。本组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包括后位脊膜膨出5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2例、脊髓囊状突出2例。根据突出物内MR信号强度的特点,MR可作出正确诊断。笔者认为,MR对开放性脊柱闭合不全的诊断和分类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在矢状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