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现将我院成人急性白血病生存 10 a以上的 1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5例。年龄 16~ 5 8岁 ,其中16~ 4 0岁 12例 ,>4 0岁 3例。平均年龄 2 7.3岁。类型 :按 FAB分型 ,M1 1例 ,M2 4例 ,M33例 ,M53例 ,L1 1例 ,L2 1例 ,L32例。WBC(2 .2~ 92 )× 10 9/ L,平均 11.4 4× 10 9/ L。 Hb4 5~ 90 g/ L,平均 6 9.6 g/ L。PL T2 0~ 10 0× 10 9/ L,平均 4 2 .9× 10 9/ L。脑脊液检查 ,确诊后即做脑脊液检查 ,同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10mg,氟美松 5 mg。以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ML) ,6~ 8周1次 ,做 …  相似文献   
42.
声学造影与多普勒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声学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诊断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可行性,并与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建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常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静脉间断触发超谐波声学造影(UHI)及声学定量分析TIC各参数,同时跟踪病理活检。结果:ATN发生前后对比发现:声学造影示TIC曲线峰值前移,TIC参数除PI值外,AUC、HT、MTT、PI与AUC比率均明显降低;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示:移植肾大小无明显改变,RI值在正常值范围波动。结论:声学造影结合TIC定量分析,可客观反映移植肾ATN血流灌注变化,为诊断移植肾ATN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移植肾急性排斥血流灌注与生化指标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谐波声学造影(UHCI)和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定量评价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价值;并研究各灌注参数与血肌酐(SCr)、24h内生肌酐清除值(CCr)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犬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5、7、9、11d(T1、T3、T5、T7、T9、T11)共6个时间点,采用UHCI和AD技术检查移植肾,测定肾皮质造影后峰值密度(PI)、曲线下面积(AUC)、降支减半时间(H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有关灌注参数;并同时抽血查SCr、CCr,将化验结果与肾皮质灌注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移植肾皮质造影后各灌注参数(PI、AUC、HT、MTT)与CCr均于T5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与T1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SCr于T7时间点发生明显变化(P<0.05)。从T1~T11,PI、AUC、HT、MTT与SCr成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CCr成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UHCI是评价移植肾AR反应时皮质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结合AD分析所获得的血流灌注参数可提供有关AR存在及严重性的有价值信息,对肾移植术后AR的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肾移植受者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时机.方法 肾移植术前HBsAg阳性者21例,其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阴性,HBV DNA定量<105拷贝/L,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无异常发现.供、受者HLA抗原错配数≤3,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10.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11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立即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另10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HBV DNA升高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同时减少CsA和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行护肝治疗.结果 10例经抗病毒和护肝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 DNA于术后1年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预防性口服拉米夫定者的HBV DNA均保持在106拷贝/L以下,ALT正常或稍高(未超出正常值的2倍).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者术后2年内的肾功能优于未预防性治疗者(P<0.05).结论 HBsAg阳性并非肾移植的禁忌证,术后早期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避免肝功能异常,也有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45.
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培养细胞的显微摄影方法及其常用仪器,为从事细胞培养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出现,以前常用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慎用,更不主张长期运用。临床发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单独治疗有时效果不佳,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对拟行肾移植的患者运用PRA检测、HLA组织配型,要求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PRA阳性(20%以上)给予3~5次血浆置换,共1 700例作为第一组,未采用PRA、HLA组织配型的423例患者为第二组。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HLA-A、B、DR位点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第一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用量减至5~7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2~16 d,平均5 d,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2例(14.8%),1年人/肾存活率高达98.6%/96.7%,3年人/肾存活率93.1%/87.3%,5年人/肾存活率88.1%/83.6%。第二组肾移植术后CsA用量8~12 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4~30 d,平均13 d,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6.8%),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59.3%。结论PRA阴性加良好的HLA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48.
儿童肾移植(附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手术技巧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特点,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分析26例儿童肾移植患者的手术、免疫抑制剂使用和长期存活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急性排斥反应(AR)11例,慢性排斥反应10例,1例肾移植2周后发生复发性肾炎,病理显示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治疗后肾功能尚可维持;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88%,92%/73%和88%/62%,总死亡率12%。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适宜的手术方法、AR早诊断和恰当的血药浓度是保证儿童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为高功率微波辐射致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方法:设计并制作垂直辐照天线和辐照平台。并建立测试系统。结果:微波源性能稳定,并具有垂直和水平线双向辐射及功率密度可调的功能,测试结果客观、科学和准确。结论:所改建高功率微波源可适合不同功率密度、不同动物乃至离体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