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很多,包括梅毒的病原学诊断和梅毒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吉西他滨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吉西他滨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与c-myc间的关系,为其作为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吉西他滨及阿糖胞苷处理细胞0、24、48、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学改变;锥虫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计算细胞存活率,观察吉西他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检测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myc蛋白表达改变。结果24 h时不同质量浓度吉西他滨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存活,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存活率减小,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随作用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在48、72 h抑制作用显著强于24 h;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阻滞在G0/G1期;凋亡率为(17.4 f1±4.88)%,较空白组(4.29±3.07)%和阿糖胞苷对照组(8.16±3.43)%显著升高(Pa〈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吉西他滨组C-myc蛋白在细胞中表达阳性平均积分为42.00±8.54,较空白组(248.33±20.74)和阿糖胞苷组(102.67±12.06)显著降低(Pa〈0.01)。结论吉西他滨对HL-60细胞生长及C-myc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周期发生重新分布,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在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及抑制C-myc表达方面,吉西他滨的作用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阿糖胞苷,有望成为新药物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 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 vs 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动物经戊巴比妥钠麻醉,于立体定位仪上将内含20%HRP(注入20只大鼠)或100μci/μ1~3H-亮氨酸(注入12只大鼠)的微玻管插入巨细胞网状核(NGC),标记物注射持续45min。动物存活2 d(注入HRP)或1周(注入~3H-亮氨酸)后,动物深麻,灌注,脑干或脊髓冰冻切片,分别进行TMB呈色或D-19~b显影。结果显示:脊髓板层Ⅶ~Ⅷ内的HRP标记细胞较板层Ⅲ~Ⅴ和Ⅸ为多。在板层Ⅰ~Ⅵ,Ⅶ,Ⅷ和Ⅸ内可见散在的HRP标记终末。~H-亮氨酸注入NGC后,下行放射自显影标记终未在脊髓内出现的部位与上述HRP终未出现的部位基本一致。提示:NGC和脊髓间存在着双向投射关系,并且此种形态学方面的投射特点为NGC在疼痛方面反馈性调节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市地下水氟含量与居民相关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矿泉水,一些大型企业、开发集团,甚至小浴池和居民纷纷打井开采地下水做为矿泉水饮用。开封地处豫东黄泛区,碱性土壤,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矿物质易在浅层地下水中富集,是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的原因。为此组织专业人员对开封市市区井水中氟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为指导地下水使用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融合状态的间充质细胞,以筛选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中心完成。选择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用于实验(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4组:低糖DMEM(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组、高糖DME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MsencultTM(一种特殊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组。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消毒母侧脐带断端,60mL无菌注射针穿刺脐静脉取血,立即导入肝素抗凝的无菌采血袋内。取新鲜采集的脐带血,用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①各组间充质细胞培养24h后贴壁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比较: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多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40.5±9.7),(31.5±4.2),(14.0±1.4),(7.5±1.6)个,P<0.05],细胞存活率亦明显高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97.1±0.9),(95.3±2.6),(84.1±1.9),(81.2±1.1)%,P<0.05]。②各组间充质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生长状态的比较:培养第3,7,10,14天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的速度均快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P<0.05),且MsencultTM组细胞克隆数最多[(1±1.22),(0.83±0.75),(0.2±0.4),0个,P<0.05]。结论:采用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与单纯MesencultT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旺盛,但由于干细胞因子用量较大,价格昂贵,因此低糖DMEM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的方法并不十分适用。而MesencultTM为酸性培养基,有利于脐血细胞的生长,并可形成克隆,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成功培养创造了条件,是一种适合脐血间充质细胞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正月经性气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CTPX)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以月经期反复发生的自发性气胸为特征[1]。CTPX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因不明,治疗方法也不明确。经多次研究显示,目前对其发生机制有3种学说[1]。一为转移学说:认为经血中碎片反流引起盆腹腔内膜异位症,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期通过膈肌缺空或淋巴管道播散到胸膜腔或肺脏表面。在该处种植并不断堆积,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离纯化大鼠精原干细胞(SSCs)的方法.方法:取大鼠睾丸组织,通过①机械法+两步酶法,②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③机械法+两步酶法+Percoll分离法+差速贴壁法得到细胞悬液,进行培养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台盼蓝排斥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率与纯度.结果:①、②、③法所得细胞为SSCs,所得SSCs活率分别为(93.26±1.06)%,(93.50±0.85)%和(94.73±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②、③法所得SSCs纯度呈增高趋势(P<0.05).结论:3种方法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SSCs 活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①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SSCs,结合Percoll分离法能够使SSCs纯度提高,再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进一步富集SSCs.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视黄酸诱发胎鼠腭裂及抑制Smad2磷酸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量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胎鼠腭发育的影响及其对Smad2磷酸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孕鼠随机分为atRA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在11天(查见阴栓为孕0天),分别灌胃给予80mg/(kg·d)atRA或等体积的玉米油溶剂。常规HE组织学染色观察胎鼠上腭发育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突中嵴上皮内pSmad2的表达。结果80mg/(kg·d)atRA可导致90%胎鼠发生腭裂;在腭突融合过程中,中嵴上皮细胞内Smad2被内源性的激活,出现明显磷酸化,在80mg/(kg·d)atRA组,可检测到总Smad,但是不能检测到磷酸化pSmad2的表达。结论孕期过量atRA可导致胎鼠发生腭裂,其致畸作用机制可能与中嵴上皮细胞内Smad2磷酸化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5—HT能神经元的轴突投射研究较多,但对其树突的分支、分布报道较少。作者用神经生物学领域内较先进的研究手段——细胞内HRP注射法,对DR内单个5—HT能神经元树突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