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41.
背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一种多克隆免疫激发剂刺激免疫细胞,来模拟免疫激发状态,观察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投射至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的儿茶酚胺神经元是否对LPS刺激起反应,为脑功能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MVZ投射至PVN的儿茶酚胺神经元是否对脂多糖刺激起反应,探讨MVZ至PVN的儿茶酚胺能通路在“免疫-脑通讯”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1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WGA—HRP注人大鼠一侧PVN内,存活48h后经腹腔注射免疫刺激剂LPS诱发免疫反应,应用WGA-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双重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三重标记方法进行染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MVZ中WGA-HRP逆标细胞、Fos蛋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以TH为标记物)的分布及表达状况。结果:在MVZ内发现7种阳性神经元,即HRP,Fos和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和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Fos/HRP双标记和Fos/HRP/TH三标记细胞分别占总HRP逆行标记细胞的12.5%和39.6%。结论:MVZ对脂多糖免疫刺激起反应,并可能将免疫信息经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上传至PVN;MVZ可能作为“免疫-脑通讯”的一个中继站,通过“MVZ→PVN”通路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背景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一种多克隆免疫激发剂刺激免疫细胞,来模拟免疫激发状态,观察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投射至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的儿茶酚胺神经元是否对LPS刺激起反应,为脑功能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MVZ投射至PVN的儿茶酚胺神经元是否对脂多糖刺激起反应,探讨MVZ至PVN的儿茶酚胺能通路在"免疫-脑通讯"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1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WGA-HRP注入大鼠一侧PVN内,存活48 h后经腹腔注射免疫刺激剂LPS诱发免疫反应,应用WGA-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双重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三重标记方法进行染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MVZ中WGA-HRP逆标细胞、Fos蛋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以TH为标记物)的分布及表达状况.结果在MVZ内发现7种阳性神经元,即HRP,Fos和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和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Fos/HRP双标记和Fos/HRP/TH三标记细胞分别占总HRP逆行标记细胞的12.5%和39.6%.结论MVZ对脂多糖免疫刺激起反应,并可能将免疫信息经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上传至PVN;MVZ可能作为"免疫-脑通讯"的一个中继站,通过"MVZ→PVN"通路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3.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癫痫是大脑不同区域内神经元出现异常兴奋引起的复杂神经行为紊乱现象。而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成年健康SD大鼠14只,体质量180-220g,清洁级,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用抗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三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癫痫发作1h后延髓内脏带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对延髓内脏带内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分布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延髓内脏带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关系密切,发现3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即抗酪氨酸羟化酶 /Fos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三标记复合体、抗酪氨酸羟化酶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Fos-和Fos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抗酪氨酸羟化酶-二标记复合体。结论:延髓内脏带内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时反应强烈,可能以神经元一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作为功能单位参与癫痫发病的调节。  相似文献   
44.
心律平是具有局麻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国内自1981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近年来其致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者渐有报道。作者新近遇见应用常规剂量的心律平治疗老年前期冠心病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导致严重的窦房结功能抑制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性,52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15年余,加重1月余”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神清,BP19.2/11.1kPa。双肺(一)。心界扩大不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高湿热环境下大鼠的耐热极限时间和下丘脑内谷氨酸(Glu)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NMDAR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大鼠置于仿真气候舱[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内,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动物出现昏迷或抽搐则立即取出动物,常规固定、取脑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Glu、NMDAR2和加压素(VP)在下丘脑的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表达.结果 动物在高湿热环境下表现躁动不安、呼吸加快、前爪抓挠面部,持续120min左右时部分动物死亡.切片观察湿热刺激组的下丘脑PVN和SON中Glu、NMDAR2以及V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 高湿热环境下大鼠的耐热极限时间约是120 min.下丘脑内的谷氨酸代谢参与机体对高湿热刺激的反应及其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6.
本实验用无血清培养进行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联合培养,观察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基底神经节和下位脑干内的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含神经生长因子的NeurobasalMedium/N2supplement(N/N2)能支持新生鼠脑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其效果与加血清的Dulbacco改良Eagle培养基(s-DMEM)相似;(2)利用星形胶质细胞作为滋养细胞,种植新生鼠基底神经节和下位脑干细胞于其上,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突起生长(生长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基底神经节神经元神经突的生长优于下位脑干神经元;(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来源于基底神经节的培养神经元有87%为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而下位脑干为84%,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形态完整,突起生长良好。本实验表明含神经生长因子的N/N2Medium或s-DMEM可作为P物质受体神经元体外培养的培养基,星形胶质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新生大鼠脑P物质受体神经元的存活与突起生长,并可保持其分化特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检测组胺在外周交感神经元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的表达,用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组胺和酪氨酸羟化酶(TH)在神经细胞中的共存。结果豚鼠颈上神经节中有较多的神经元呈.HDC阳性,HDC mRNA阳性信号在大、小细胞的细胞浆内均有分布,在细胞核内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组胺的阳性细胞和TH的阳性细胞在豚鼠颈上神经节中均有大量分布,在大型和小型神经元内均发现有双标阳性信号;6.羟多巴胺(6-OHDA)化学损毁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细胞后阳性细胞大量减少。结论 提示在颈上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有组胺的合成,组胺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外周交感神经元中共存。  相似文献   
48.
延髓内脏带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LPS免疫刺激的Fos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延髓内脏带 (MVZ)至下丘脑室旁核 (PVN)”的儿茶酚胺能通路在“免疫 脑通讯”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WGA 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TH)抗体双重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 ,即先将WGA HRP注入大鼠一侧PVN内 ,存活 4 8h后经腹腔注射免疫刺激剂脂多糖 (LPS)诱发免疫反应后 ,观察MVZ中WGA HRP逆标细胞、Fos蛋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以TH为标记物 )的分布及表达状况。 结果 在MVZ内发现 7种阳性神经元 ,即HRP、Fos、TH单标细胞、Fos HRP、Fos TH、HRP TH双标细胞和Fos HRP TH三标细胞。Fos HRP双标记和Fos HRP TH三标记细胞分别占总HRP逆行标记细胞的 12 5 %和 39 6 %。 结论 MVZ对LPS免疫刺激起反应 ,并可能将免疫信息经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上传至PVN ;MVZ可能作为“免疫 脑通讯”的一个中继站 ,通过“MVZ→PVN”通路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DARPP-32在大鼠全脑的表达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脑内DARPP-32的表达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强阳性的DARPP-32染色大部分分布于基底节区和前嗅皮质区,主要分布在伏隔核、尾壳核及杏仁核复合体的神经元胞体内,以及苍白球、腹侧苍白球、脚间核及黑质网状部的...  相似文献   
50.
结合神经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同时指出,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神经生物学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完善,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交互和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