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提出了使用沸腾水溶性造影剂经皮经肝注入疗法(PCIT)治疗肝肿瘤,并利用成犬进行基础实验.注入点的温度在注入后即刻上升到80℃以上,提示PCIT和经皮经肝沸腾生理盐水注入疗法PSIT同样可以产生高温的凝固性坏死作用。距注入点1cm处也观察到温度的上升,随注入量的增加,温度也相应呈上升趋势。距针尖2cm处未见到温度的改变。组织学检查见到以注入点为中心的局部肝组织里完全性坏死。根据PCIT组即刻或1周后的单纯X线平片,看到造影剂的分布范围,提示可以通过X线平片和CT来判断治疗范围。可以认为PCIT和PSIT同样具有使注入部位的肝组织发生坏死的作用,是可以取代PEIT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2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现报道如下,并对胃癌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20例胃血管造影的胃癌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61岁。其中9例肿瘤经手术切除,11例因广泛转移或严重粘连肿瘤未能切除。血管造影为胃左动脉或(和)腹腔动脉干常规数字减影血管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LEDVT患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单纯抗凝治疗组);23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术后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腿围,统计临床见效时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围均有缩小(P均〈0.05),溶栓治疗组患肢腿围缩小程度较单纯抗凝治疗组明显(P〈0.05);且溶栓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LEDVT患者,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能明显缩短临床见效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的:评价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内脏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开放手术后腹腔假性动脉瘤患者行DSA血管造影,并采用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分析12例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并发症。结果:12例假性动脉瘤中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和分支4例,肝左动脉分支2例,肝右动脉分支4例,脾动脉近脾门处1例,脾动脉中段1例。根据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和血流速度,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和Glubran-2胶浓度进行栓塞治疗。1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3例栓塞治疗后出现一过性胆红素增高,1例脾动脉瘤栓塞后脾脏部分梗死。结论:Glubran-2胶联合弹簧圈治疗外科术后内脏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情况配制合适的Glubran-2胶浓度,掌握注射速度,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少异位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肠系膜上动脉瘤的影像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用CTA和DS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瘤3例,包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2例.其中2例以介入技术进行治疗.分别以明胶海绵颗粒和真丝线段栓塞.结果 2例动脉瘤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A在诊断较大的肠系膜上动脉瘤方面具有无创的优势,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大咯血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行供血动脉栓塞,探讨操作技术细节,栓塞剂的选择,对病例长期随访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对50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危急生命的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法供血动脉栓塞,其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岁;支气管扩张20例,肺结核18例,慢性肺部感染6例,肺癌2例,不明原因4例。结果 所有病例都成功实施了供血动脉栓塞,术后除1例无效外均出血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年8例支扩合并感染和8例结核患者再发出血。结论 清晰的供血动脉显示,规范的导管操作,合理的栓塞剂选择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肺原发疾病的进展,侧枝血管的建立、开放是复发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介入操作中X线防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操作中X线辐射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101例介入操作中铅玻璃屏前后,铅衣前后,距球管1、2、3 m处的X线辐射剂量测量,对测量数据评价分析.结果经铅玻璃防护屏和铅防护服进行双重防护后,其屏蔽效率达到95%,可显著减少X射线的辐射量;X射线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1~2 m处的衰减量为53.8%,到3 m处的衰减量达到81%;随着透视和减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量明显增加.结论介入操作中应从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缩短照射时间进行防护,减少操作者的辐射危害保障健康.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和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患者20例,均经内镜检查证实。脾动脉置管后经皮经肝门脉分支穿刺,置管门脉分支造影,测量门静脉主干压力,透视下适量明胶海绵部分性脾栓塞和高渗葡萄糖、无水乙醇、明胶海绵颗粒、弹簧钢圈行曲张食道、胃底静脉栓塞,复查门静脉压力并同术前比较。结果18例患者曲张静脉栓塞成功,栓塞后出血停止,脾脏部分栓塞后门脉压力降低(平均5.5±0.4cmH2O)。随访18个月,12例复查内镜曲张静脉消失,6例半年内再出血,复查造影为新发曲张血管。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出血。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立体放射防护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74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增加距离等X射线辐射防护措施,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X射线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距离的增加可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X射线辐射剂量与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透视和减影造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明显增加。结论:立体防护在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