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采用微创保胆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探讨0~4℃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胆囊黏膜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新疆军区总医院行微创保胆治疗的1 008例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囊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类型,比较0~4℃冰盐水加不同浓度(0、16、24、30 mg/L)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胆囊黏膜的止血效果(以冲洗胆囊黏膜时间反映止血效果),同时分析手术时间与胆囊息肉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1 008例胆囊息肉患者成功行保胆手术1 000例,有8例为肿瘤性息肉立即行胆囊切除术。单发息肉128例,多发息肉880例。息肉直径5~10 mm者910例,10~15 mm者98例。1 008例胆囊息肉的术后病理分析结果为胆固醇息肉912(90.5%)例、炎性息肉74(7.3%)例、腺肌增生14(1.4%)例,肿瘤性息肉8(0.8%)例[腺瘤6例,腺癌(T0N0M0)2例]。随访1~8年(平均4年),胆囊息肉复发30(3.0%)例,均为多发、胆固醇息肉。有125、230、555及98例患者分别采用0、16、24、30 mg/L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加上0~4℃冰盐水冲洗胆囊黏膜的时间分别为(44±5)min、(33±6)min、(17±5)min及(17±4)min,除24 mg/L浓度组与30 mg/L浓度组间的冲洗胆囊黏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浓度组间的冲洗胆囊黏膜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70例胆囊息肉未复发者的手术时间与30例胆囊息肉复发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9)min比(62±21)min,P0.05]。结论胆囊息肉的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息肉为主,炎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较少,以多发为主;用0~4℃冰盐水加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胆囊黏膜出血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以24 mg/L浓度冲洗胆囊黏膜止血效果较理想;未发现手术时间与胆囊息肉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为128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成功完成LC,13例中转开腹,成功率89.84%。LC组手术时间35~240m in,平均(67.7±19.4)m in;中转组73~225m in,平均(89.3±16.8)m in。LC组术中出血量5~100m l,平均(23.7±10.6)m l;中转组50~1 000m l,平均(200.6±45.9)m。lLC组术后住院3~5d,平均(3.6±0.8)d;中转组8~23d,平均(11.3±3.4)d。LC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的禁忌,但具体术式应根据术前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腔镜手术技术及开腹肝脏切除经验,并且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胆漏、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迄今开展例数尚少。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选择了8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的肝脏部分切除术,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10(75.7±33.5)min,住院时间5~11(7.8±1.7)d.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门诊随访6~12个月,获得随访64例,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息肉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解偶联蛋白及其在基础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偶联蛋白 (uncouplingprotein ,UCP)是线粒体内膜上重要的转运蛋白质 ,能引起线粒体质子漏 ,在调控及分配线粒体合成ATP与产热、调节细胞呼吸及NAD /NADH比例、抑制活性氧 (ROS)产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为1 039例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 006例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成功取净结石、息肉;33例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95例结石患者中单发176例,多发519例;结石数量1~407颗,平均(14±2.3)颗;直径0.1~3.3 cm,平均(1.1±0.12)cm。31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单发79例,直径0.5~2.2 cm,平均(0.7±0.15)cm;多发232例,直径0.4~1.0 cm,平均(0.6±0.13)cm。手术时间30~125 min,平均(50±6)min。术后平均住院4 d。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0.5~5年,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0.43%,息肉(胆固醇性)复发11例,复发率3.54%。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安全、可行,可提高结石取净率及保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胃间质瘤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对本院2001—2005年收治的6例胃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以黑便为首发症状4例(其中1例伴呕血);上腹疼痛1例;1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4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幽门成形术,2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根Ⅰ),1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随访2月~2年,其中3例失访,3例经胃镜检查无复发。结论胃间质瘤诊断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结石(息肉)取出术10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结石(息肉)取出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结石(息肉)取出术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随访5~13个月无结石(息肉)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结石(息肉)取出术简单、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并能保留胆囊功能,是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RFA治疗的100例共101个肝血管瘤结节的病例资料。对RFA治疗前后最大瘤体直径的变化及治疗后出血、血尿、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个结节中88个结节经RFA后完全毁损,完全毁损率87.1%;其中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92.1%(35/38),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84.1%(53/63)。RFA术后1个月所有瘤体平均直径由从术前的(4.2±1.8) (2~11)cm降为术后的(2.1±1.8) (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一个血管瘤治疗前直径为11 cm,经RFA治疗后缩小54.5%。术后52%(52/100)的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38.5 ℃,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可正常。未经抗生素处理,术后3~5 d后均未出现发热,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瘤体较小的血管瘤效果更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局部毗邻关系及分布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射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