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肠上皮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分别于休克前、休克90分钟及复苏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取小肠上皮,用Western-blot法测线粒体UCP2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UCP2对线粒体膜电位(MP)、线粒体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中UCP2含量增高 (P<0.05);(2)UCP2可降低MP并抑制线粒体内ROS产生,但UCP2对线粒体内ROS产生的调节作用受MP影响;(3)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组织中ATP含量明显下降,是对照组的20.81%,复苏后24小时,其水平仍低于正常.结论 UCP2可能参与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上皮线粒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2岁。因右大腿根部渐增性包块 1个月余入院。体查 :右大腿根部触及 4cm× 3cm大小不规则包块 ,质地中等 ,边界清楚 ,轻压痛 ,活动度可。穿刺涂片 :血细胞丰富 ,其间散在少许淋巴细胞 ,体积小 ,异型性不明显。术中见肿块位于股部浅筋膜深面 ,约 3 .5cm× 2 .5cm× 1.5cm大小 ,不规则 ,分叶状 ,边界清 ,包膜完整 ,基底可见较多白色细小管道附着于深筋膜 ,周围未见增生血管。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第 4天 ,患者切口渗出少量清亮液体 ,局部 4cm× 4cm范围肿胀、变硬 ,表皮无发红。考虑为“淋巴管瘘” ,给予局部加压包扎 ,2d后渗液消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从四孔法发展到三孔法,继而于2009年6月16日开始连续尝试行两孔法LC并取得同满成功。例1,男,50岁,因“大便次数增多2月余”于2009年5月12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入院后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行肠镜下钳除术,病理报告示乙状结肠粘膜增生性息肉。胆囊超声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不光滑,无明显增厚,底部可见9mm&#215;7m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楚,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整理2009年3月至2016年9月973例成功完成内镜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0个月。观察指标:(1)内镜取石术后每年的非累计复发率之间是否存在明显规律;(2)内镜取石术后复发与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光滑、胆囊壁胆固醇沉积、胆囊壁间结石、胆囊内分隔、结石数量、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泥沙样结石、胆绞痛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截至2016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共135例(13.87%)失访,59例(7.04%)复发。每年失访率为0.93%、1.66%、2.53%、3.46%、6.05%;排除失访后,第1、2、3、4、5年的非累计复发率为0.31%、0.84%、1.52%、1.35%、2.63%,统计分析提示术后每年间的复发无明显规律。术后随访5年:(1)胆囊壁厚度2~3 mm的患者复发率为4.69%(16/341),厚度4~5 mm时复发率为8.65%(43/497),胆囊壁不光滑复发率为8.07%(54/669),胆囊壁胆固醇沉积复发率为11.11%(6/54),胆囊壁间结石复发率为11.39%(9/79),胆囊内分隔复发率为7.02%(4/57),多发结石复发率为8.39%(47/560),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复发率为13.89%(5/36),胆囊泥沙样结石复发率为22.22%(4/18),胆绞痛复发率为17.50%(7/40);(2)单因素分析提示相关因素包括术前胆囊壁厚度、光滑、结石数量、泥沙样结石、胆绞痛(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结石数量(β=0.702,P=0.040,95%CI=1.034~3.938)。结论:内镜保胆取石术后复发无明显规律,结石数量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泥沙样结石、胆绞痛的多发结石患者保胆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40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7 d于2009年4月29日入院.无腹痛、腹胀、发热,无体重改变.查体:一般状况好,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右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检、凝血项目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和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4.3 cm×4.5 cm×6.8 cm偏低回声团,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可见1.5 cm×1.9 cm、1.0 cm×1.4 cm无回声区.CT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于肝左叶紧贴第二肝门见异常密度肿块,大小约5.6 cm×4.6 cm,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9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4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 ml,除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1年内随访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胆囊结石患者有选择性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后防复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后防复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413例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术后随访2个月~2年,结石复发2例(复发率0.92%),息肉复发4例(复发率为1.87%)。结论严格适应证、两镜联合、取净结石(息肉)、彻底止血、术后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性使用药物是防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以体检发现胰腺占位为主要就诊原因,1例因上腹部疼痛就诊。病灶多位于胰头(3/4例)部,最大直径为5.4 cm,术前无一例明确诊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术。随访17~88个月,均存活,无复发转移。结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无特异症状,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老年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手术切除13例,其中R03例、R110例,切除率为48.1%(13/27);T管外引流5例、PTBD组9例;术后并发症10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R0组平均生存期20.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3.3%;R1组平均生存期1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12.5%;T管外引流组生存期3~10个月,平均6.6个月;PTBD组生存期3—7个月,平均4.8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提高老年HCC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围术期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肝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在腹腔镜下处理的1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5例患者行腹腔镜引导下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非巨大的位于肝表面的血管瘤,腹腔镜下的肿瘤切除或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