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CT灌注成像在肾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肾癌患者, 根据临床分期分成局限组和转移组;根据病理分级分成低度活性组和中高度活性组,及健康自愿者30人进行肾区CT平描,之后选择经肾门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癌组织的灌注值.结果转移组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局限组(t检验,P=0.015),中高度活性组肾癌灌注值亦显著高于低度活性组(t检验,P=0.014).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电化学治疗对大鼠种植型肝癌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荷瘤大鼠电化学治疗前后外周血IL—2、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荷瘤大鼠电化学治疗前IL—2水平呈低表达,sIL—2R、IL—6、TNF—α则高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电化学治疗后,与同期荷瘤大鼠对照组比较,IL—2表达水平升高,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肿瘤负荷可导致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紊乱,电化学治疗可改善和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增强大鼠免疫力。  相似文献   
53.
功能成像在体部病变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像医学正在从传统的单纯形态学检查向着形态学和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改变的功能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功能成像技术包括CT灌注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MR灌注成像、MR波谱分析,其在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淋巴结等病变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受到关注,并且有较大的发展前景.CT、MR功能成像与形态学检查的结合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的CT测定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单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CT资料,并与X线片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CT技术测得相应的扭转角值,X线片无法进行准确测量;26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1例达68°,提示存在扭转畸形. 结论:CT对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扭转角的测定比较方便、精确,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中各种不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探讨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模成功后第4、6、8天应用TRAP-ELISA法对18例Walker-256荷瘤大鼠的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建模后第4、6、8天18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767±0.117)、(0.768±0.118)、(0.774±0.111),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389±0.263)、(0.492±0.253)、(0.584±0.239),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231±0.022)、(0.229±0.022)、(0.233±0.021).各时间点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不同生长时间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的生长,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第4天与第8天组间比较,P<0.05).结论:荷瘤大鼠Walker-256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是灵敏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影像学表现和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诊断或怀疑为IPMN和术前影像误诊为胰腺其他疾病但是术后被确诊为IPMN患者的资料,共计130例.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生统计资料,总结IPMN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找出对策.结果 130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IPMN有105例(80.7%),确诊为胰腺其他病变25例(19.2%);IPMN与慢性胰腺炎(CP)和浆液性囊腺瘤(SCN)间相互误诊病例最多.将IPMN按照病理级别分为轻至中度组和重度、浸润癌组,2组在囊肿直径、有无壁结节、有无分隔、主胰管直径、是否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影像科医生诊断时未完整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少见类型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对于病变与胰管关系判断错误.结论 在诊断IPMN时需要结合病变临床特征,明确肿块与胰管之间的关系,全面掌握影像学表现;对于反复发作胰腺炎患者需考虑IPMN存在的可能;长期IPMN可以存在CP.  相似文献   
57.
【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的、有完整CT影像资料的2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CT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16~88岁,平均49.7岁,病灶最大径2.0~15.2cm,平均5.59cm。肿瘤形态呈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2例。病灶呈实性11例,呈囊实性16例,8例可见钙化灶。11例实性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多呈轻度或轻中度强化;16例囊实性病灶CT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分别呈结节状(岛屿状)、分隔样强化或边缘不均匀强化。3例邻近脏器受侵,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4例可见血管侵犯。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通常瘤体体积较大,钙化及病灶内出血、坏死、囊变较多见,CT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强化方式多样,与其肿瘤细胞成分、排列方式及血供有关。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 ,6 1岁。无意中发现右中上腹包块 3周就诊。查体 :右季肋部可扪及一约 10 0cm× 7 0cm× 5 0cm大小包块 ,表面光滑 ,基底固定 ,质稍软 ,无压痛。B超检查 :右肾与胰头之间见一异常回声区 ,边界欠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最大约 9 0cm× 5 4cm。诊断 :腹膜后囊实性占位。CT平扫 :腹膜后下腔静脉与右肾之间见一具有包膜的囊实性肿块 ,其内密度不均匀 ,等低密度影中似见更低密度 ,并可见散在斑点样钙化 (图 1)。十二指肠受压前移 ,右侧上段输尿管受压 ,近端扩张 ,右肾盂积水。增强扫描 :   图 1 CT平扫肿块呈囊实性 ,…  相似文献   
59.
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首先由英国病理学家Kerr等于1972年提出,用来描述一种在形态学上有别于细胞坏死的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机体为了维护自身稳定,在基因调控下细胞发生主动消亡的过程。细胞凋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细胞凋亡与肝癌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以期对肝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1 细胞凋亡的认识细胞的死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坏死(necrosis),另一种就是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程序,最终通过…  相似文献   
60.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与射频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电化学疗法与射频治疗对大鼠种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分别应用电化学疗法与射频疗法进行治疗 ,1周后影像学、病理光镜观察肿瘤大小、坏死、凋亡变化 ,与荷瘤对照组比较 ,并观察生存期的长短。结果 治疗前 ,所有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0 0±6 )mm3 ,治疗后 1周 ,电化学治疗组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2 5± 10 )mm3 ,射频治疗组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4 3± 12 )mm3 ,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190± 11)mm3 ;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两治疗组组织病理检查 ,光镜下均见肿瘤组织坏死明显 ,并可诱发细胞凋亡 ;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电化学疗法与射频治疗均可明显促进肿瘤坏死 ,诱发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生长 ,延长大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