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9 毫秒
41.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arthroplasty,PFO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膝关节三间室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PFOA处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变早期,可以局部用药治疗,但疗效不一.2.5%酮洛芬凝胶是外用非甾体消炎药,局部应用后渗人周围软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lOO倍[1].本研究观察了2.5%酮洛芬凝胶治疗PFOA的疗效、耐受性和依从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采用侧脑室内注射药物方法,观察阻断中枢钙通道后,对正常心血管活动及对几种神经肽的中枢性升压作用的影响。结果:兔侧脑室内注射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100μg)引起平均动脉血压(MAP)降低(0.93±0.03)kPa。侧脑室内分别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GT-Ⅱ,7.5μg)、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μg)和蛙皮素(BBS,5μg)引起MAP升高(1.85~2.03kPa)。预先侧脑室内注射不引起血压变化剂量的维拉帕米(75μg)可抑制AGT-Ⅱ、TRH和BBS的升压效应。结果提示,家兔动脉血压的正常调节活动以及AGT-Ⅱ、TRH和BBS的中枢升压作用均与脑内Ca(2+)的跨膜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43.
不同类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后稳定型、固定平台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和移动平台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及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的前后移动距离,探讨屈膝时股骨的前后移动对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以三种类型假体行TKA术的病例各25例,均为膝骨性关节炎;TKA术后效果优良,膝关节屈曲≥90°,术后1年以上。患者年龄63~77岁,平均68岁;男32膝,女43膝。后稳定型组、固定平台组及移动平台组术前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分别为77.8°±15.1°、80.1°±12.9°和76.4°±12.7°。术后拍摄膝伸直位和最大被动屈曲位侧位X线片,测量膝关节从伸直位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的前后移动距离及膝最大屈曲度。结果三组术前屈膝度差异无显著性。后稳定型组、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术后最大屈曲度分别为118.0°±7.1°、108.7°±7.9°和100.2°±8.3°,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32.86,P=0.0001)。三组术后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前后移动距离分别为(6.3±2.5)mm、(?1.2±4.6)mm和(?4.7±3.7)mm(向后移为正值,向前移为负值),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57.71,P=0.0001)。股骨假体相对胫骨假体前后移动距离与膝最大屈曲度间存在相关性,股骨假体前移会使膝最大屈曲度减小。结论三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对应用移动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进行随访对照研究,分析这两种假体TKA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scorpio)和移动平台型假体(Gemini MK Ⅱ)行TKA手术.记录术前及随访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及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结果]术前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患膝内翻畸形、最大屈曲度及屈曲挛缩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固定平台组和移动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108°±9.3°,99.5°±10.1°)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前术后髌骨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均随访31个月时固定平台后稳定型假体和移动平台假体TKA均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两组的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评价均无显著性差异.固定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大于移动平台组的术后最大屈曲度.  相似文献   
4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产生、转归、相关因素及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48例(264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3个月~2年的随访,119膝采用了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假体,145膝采用不保留后十字韧带的后稳定型假体.142例(150膝)患者术后两周内连续服用消炎痛,106例(114膝)患者未服用任何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前X线片测量关节间隙骨赘的大小并分为1~3度.术后3、6、12、24个月拍摄X线片,根据异位骨化形成情况分级0级,无异位骨形成;Ⅰ级,骨化物<2 cm;Ⅱ级,骨化物>2 cm;Ⅲ级,骨化物>5 cm.手术前后测量关节活动度,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共有27膝(10.23%)膝关节发生了异位骨化,Ⅰ级13膝,Ⅱ级8膝,Ⅲ级6膝.Ⅲ级异位骨化患者术后12个月KSS评分(83.1±1.5)分,对照组(0级)(94.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异位骨化患者术后12个月关节活动度88.2°±4.1°,对照组(0级)101.5°±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关节2度、3度增生患者异位骨化的发生率高于1度增生患者(P=0.014,P=0.007).术后服用消炎痛患者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未服用者(P< 0.01).使用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假体患者与使用后稳定型假体患者的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Ⅲ级异位骨化可引起临床症状和关节活动度受限.术前严重的增生会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术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异位骨化的发生与所用假体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47.
创伤后肘关节挛缩及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挛缩的治疗,推荐外侧入路松解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2001年,采用改良外侧入路松解来治疗18例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同时配合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对术前、术后肘关节的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10~56个月),肘关节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伸肘受限从术前平均(38±16)°改善到术后(8±6)°。屈肘由术前的(81±15)°改善到术后的(105±17)°。肱尺关节运动范围平均增加54°(P<0.001)。用可视化的标准来衡量,所有患者的肘关节疼痛均减轻,肘关节的功能以标准等级来衡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外侧入路松解肘关节,可以保留桡侧副韧带和伸肌腱起点,最大限度地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结合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挛缩的肘关节功能,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强化综合网和专网建设构筑结核病防治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阳县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实施加拿大结核病控制项目为载体,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把结核病防治工作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防治结核病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基于术前CT测量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深度(ADD)和胫骨平台增宽的宽度(TPW)对发生外侧半月板撕裂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31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88例,女51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41.5岁;右侧74例,左侧5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且骨折块复位内固定后立刻用关节镜评估外侧半月板损伤情况。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出现外侧半月板撕裂分为2组:半月板撕裂组(n=70)和非撕裂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受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TPW和ADD等一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PW和ADD对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本组患者外侧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为53.4%(70/131)。半月板撕裂组与非撕裂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BMI和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撕裂组患者TPW和ADD显著高于非撕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W和ADD在预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95%CI:0.562~0.750,P=0.002)和0.709(95%CI:0.619~0.800,P<0.001),其对应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4.3 mm和6.1 mm。结论TPW和ADD可以作为预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