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vtometry, FCM)对腹腔冲洗液进行DNA倍体分析, 作为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F cells, , ECC)检测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62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 应用FCM进行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 同时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eytologv, PLC)检查, 比较二者的检测敏感度, 并分析FCM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6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检测阳性率为67.74%, 而PLC阳性率仅为33.8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受侵面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与腹腔冲洗液异倍体肿瘤细胞相关(P均 > 0.05)在局限性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 < 10cm2、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TNM分期方面腹腔冲洗液FCM检测阳性率优于PLC(P均 > 0.05)。  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作为胃癌患者术中检测ECC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2.
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特别是肿瘤大小与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119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相关,直径<2 cm组、2 cm≤直径<4 cm组与直径≥4 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同时比较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等因素,P值分别为0.816及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与其他预后因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其预后关系不明确,而肿瘤大小很可能是早期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因不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葛根素,两组治疗后做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酸异山梨酯联合葛根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对预防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缺血性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80例和B组8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服潘生丁25mg,3次/d,长期服用,定期随防,2个月1次,共2年。结果:对照组发生血栓栓塞6例,治疗组为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均为0例;对照组死亡1例,治疗组为0例;治疗组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头痛各1例。治疗前后两组Cr、UA和AL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潘生丁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ILK与Hsp90在胃癌组织中的相互作用,了解它们及相关因子E-cadhe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胃癌患者血清中手术前后ILK与Hsp90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免疫共沉淀,蛋白杂交的方法研究ILK与Hsp90的直接相互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LK,Hsp90,E-cadherin和MMP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表达,比较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使用Elisa方法,测定ILK与Hsp9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手术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用ILK抗体免疫沉淀下来的蛋白中检测有Hsp90蛋白存在.ILK在40例胃癌组织中有28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而Hsp90则在37例有高表达,阳性率为.92.5%.其中28例ILK阳性者中有27位Hsp90表达阳性.高分化胃癌分别有50%和75%表达,而低分化者为75%和100%.E-cadherin在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均为阳性表达,而只有40%的胃癌组织呈阳性.其中高分化者有75%阳性表达,而低分化者仅为32.1%,没有转移的为90%,有转移的仅是23.3%.MM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高分化者有50%阳性表达,而低分化者为78.6%,没有转移的为50%,有转移的是83.3%.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K,Hsp90抗体的含量.结果表明,手术前ILK、Hsp90的含量分别为171.0ng/ml和199.0ng/ml,而手术后分别下降为142.6ng/ml和161.6ng/ml.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胃癌组织Hsp90与ILK的相互作用是直接的结合.ILK,Hsp90,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因子的表达对胃癌的分化程度有重要作用,血清的检测ILK和Hsp90可能对术后状况的监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分析T1 期和T2 期胃癌的疗效,评价外科治疗对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2 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T1 、T2 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1 和T2 期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术中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术中已有淋巴结转移的T1 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术中无淋巴结转移的同期患者;而术中无转移的T2 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T1 期患者的生存率相似。结论 T1 期( 早期)胃癌,如已有淋巴结转移,亦应施行D2 手术;而属进展期的T2 N0 期胃癌,由于手术治疗预后好,在考虑是否采用术后辅助治疗时可按早期胃癌对待  相似文献   
27.
多发性结肠腺瘤或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病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对发病者不予以适时有效的治疗,几乎100%癌变,不论癌变或原发癌,发癌部位均以直肠最多见,并伴多发病灶,该病于就(诊)医前多无临床症状,但癌变时常因大便带血或大便习惯改变而就医,首次诊断直肠癌,因此掩盖了癌  相似文献   
28.
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结肠癌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23.2%(72例),其中3年内转移复发者占76.4%(55例)。肝转移28例(38.9%),多脏器转移16例(22.2%)。X^2检验显示,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tage分期与转移复发相关。本组5年生存率64.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Stage分期、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多在3年内,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是结肠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AgNoR染色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AgNoR染色,油镜观察切片,计数细胞核内AgNoR颗粒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AgNoR颗粒数目在乳腺良性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乳腺良性肿瘤组与乳腺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AgNoR的形态,数量及分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组织学观察结合AgNoR的测定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30.
胃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关键。胃癌初期症状主要包括:(1)上腹痛;(2)食欲减退及消瘦;(3)恶心呕吐;(4)上消化道出血或黑便;(5)吞咽困难;(6)上腹部肿块等,症状多隐匿,无特异性且可长期存在,易误诊、漏诊。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并运用景仰学技术及实验室技术等与其他消化系统疾患准确鉴别,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