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Ku80蛋白的表达及其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手术切除60例直肠癌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研究对象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Ku80蛋白表达。结果:根据Ku80蛋白表达在各病例中所占百分比平均数的分布情况,以中位数为界分为高、低表达两类。各病理反应与Ku8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u80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由Klemperer等于1931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于胸腔,发生于腹膜后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尚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盲袢综合征(blind loop syndrome)是指小肠袢的内容物淤滞、细菌繁殖过多而造成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上有腹泻、营养吸收障碍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细胞贫血等表现。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效果。狭义的盲袢综合征是指肠管(特别是小肠)的端-侧或侧-侧吻合术后造成的盲袢或盲袋,以及旷置肠管的残留肠袢所引起的吸收不良状态。广义的盲袢综合征还包括由于小肠结构或功能上的各种异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手术5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手术9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 min vs. 110 min,P=0.272;8.5d vs. 8.9 d,P=0.684),但出血量明显减少(37 mL vs. 66 mL,P<0.05),切口长度显著缩小(5.1 cm vs. 15.7 cm,P<0.05)。肿瘤大小方面,腹腔镜组瘤体均值明显小于开腹组(3.9 cm vs. 5.5 cm,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瘘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个月和36个月,腹腔镜组未出现复发转移,开腹组中有2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 对于较小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微创。  相似文献   
45.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7例伴有远处转移,1例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未行D2淋巴结清扫,根据排除标准予以剔除。其余102例行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包括近端胃大部切除+D2清扫术(PG+D2)2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D2清扫术(DG+D2)60例,全胃切除+D2清扫术(TG+D2)17例。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64例。结果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2±9.9个)与开腹组(23.4±9.4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51,P=0.514)。三种术式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开腹组比较[PG+D2:19.4±7.3(n=8)vs21.2±8.5(n=17);DG+D2:20.9±10.8(n=22)vs22.2±8.0(n=38);TG+D2:28.3±7.5(n=8)vs32.8±12.1(n=9)],差异均无显著性(t=-0.517,-0.526,-0.913;P=0.610,0.601,0.37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D2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TME切除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8例中下段直肠癌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情况。结果48例平均失血180m l(60~300m l),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保肛37例(77.1%)其中D ixon术30例,改良Bacon术7例,M iles 11例(32.9%),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尿储留及性功能丧失,无手术死亡。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使直肠癌患者更容易达到治愈局部控制,保留性功能和膀胱功能的标准且出血少,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51例单发EGC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US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基于EUS选择EGC治疗方法的策略。结果 EUS对EGC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内镜下溃疡形成及病灶位于胃中上2/3是导致分期错误的危险因素(P0.05)。75.3%(107/142)的EGC病例通过基于EUS评估获得了适合的治疗。结论小探头EUS在EGC浸润深度评估及治疗方式选择中具有良好实用性,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合并溃疡形成或位于胃中上部时,应当谨慎对待EUS结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肿瘤定位及淋巴结清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26例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2例患者在ICG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观察组),64例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评估对比术前ICG标记与术中内镜定位的效果;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与检获情况。结果:T1~2期观察组患者术中标本测量近端切缘距离(4.92±1.65)cm与对照组(4.76±1.66)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T3~4期观察组患者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09±6.19)枚,高于对照组(8.89±4.35)枚(P=0.049);观察组破损淋巴结检出数量(0.74±0.46)枚少于对照组(1.27±1.22)枚(P=0.009)。结论:T1~2期胃癌患者行术前ICG标记可精准判断肿瘤边界,其肿瘤定位效果与术中胃镜相当,全腹腔镜手术时可指导选择合适的切除线。ICG在T3~4期胃癌的淋巴导航作用可指导术中更精细、完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淋巴结的破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对未经放化疗及放化疗后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分析放化疗后TRUS在直肠癌分期中应用价值. 方法 病例分为2组:术前未经放化疗组179例,术前放化疗组14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TRUS检查,并经手术切除.按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未经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的准确性为78.2% (140/179),TRUS对pT1~pT4各期直肠癌灵敏性分别为83.3%(15/18)、50.0% (21/42)、88.0% (95/108)、81.8 (9/11).术前放化疗组直肠癌TRUS准确性为62.2% (92/148),对pT0~pT4各期灵敏性分别为0、12.5% (1/8)、42.9% (21/49)、87.3% (62/71)、88.9% (8/9).TRUS对未经放化疗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pTI期直肠癌未经放化疗组TRUS灵敏性明显高于放化疗组(P<0.01),而对pT2~T4各期直肠癌TRUS灵敏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放化疗后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尤其对放化疗后pT0期及pT1直肠癌准确判断困难.TRUS对pT3及pT4期直肠癌判断的灵敏性较高,放化疗组与未经放化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术前长程放疗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的有关术前长程放疗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文献。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文献881篇,最终10项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7829例,其中术前放疗组2581例,直接手术组524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8~1.39, P=0.09)。结论术前长程放疗并未增加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