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同一病人罹患多个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手术中发现的胃、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尚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胃、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中CEA 、CA199 水平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A199 用于判断CEA 正常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可行性。方法:筛选2004年1 月至2006年8 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314例,术前均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血清CEA 及CA199 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314 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术前 CEA 正常、CA199 升高的患者仅占 5.4%,28.3%的患者二者同时升高,21.3%的患者仅 CEA 升高。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表明,相比CEA 正常的患者,术前CEA 升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 < 0.001)和总生存期(P < 0.001)均明显缩短;与CA199 正常的患者相比,术前CA199 升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P < 0.001)和总生存期(P < 0.001)也均明显缩短;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术前CEA 正常而CA199 升高患者的5 年生存期明显低于CEA 升高而CA199 正常的患者(P = 0.012)。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 水平升高是提示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025,95%CI :1.331~3.082,P = 0.001)。 结论:血清CEA 和CA199 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CA199 水平可用于辅助判断术前血清CEA 未升高患者的预后。术前CA199 升高的患者比CEA 升高患者的5 年生存期更短。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4岁,因"大便次数增多2月"于2009年4月21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由1~2次/d增至3~4次/d,伴里急后重,未予诊治.1月前外院肠镜提示:距肛缘13 cm可见一溃疡型肿物,病理活检提示:腺癌.既往:高血压病30余年;10年前出现下壁心肌梗塞.入院检查胸片以及腹部超声未见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拖出切除及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6~10月对10例肿瘤下缘距齿线〈5 cm的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拖出切除及回肠造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3 d,无肠瘘,无梗阻发生,无肛门失禁。结论:拖出切除及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可以达到直肠癌根治和低位保肛的目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探讨125I标记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 3H11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cAb 3H11以Iodogen法标记125I(放射性比活度37kBq/μg蛋白),胃镜直视下注射于15例胃癌患者癌周粘膜下,给药剂量7.4~18.5MBq/0.2~0.5mg蛋白;给药后4~11天手术,术中使用手持式γ探测仪对肿瘤、胃周淋巴结、手术切缘等靶部位(T)进行放射性检测,以正常大网膜或远离肿瘤边缘8cm以上的正常胃壁为对照本底(NT),T/NT≥3.5为判别胃癌及浸润胃壁的标准,T/NT≥3.0为判定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探测结果与术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对探测阳性而术后常规病理检验阴性的淋巴结重新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IGS判别切缘癌浸润的总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6.5%和93.3%;注射125I-McAb 3H11后6~8天手术的患者RIGS结果较为满意(n=7例),判别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0.8%、96.8%和89.5%,免疫组化染色证实RIGS检出部分病例中常规病理检验未发现的淋巴结微小转移癌;实施RIGS对患者及术者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应用125I标记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cAb 3H11进行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可有效判别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指导胃癌根治性手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 < 65岁)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老年组术前ASA评分和合并症数目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 <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老年组患者手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2.2±2.3)d,非老年组为(1.4±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 28.5%,P > 0.05)。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4.5% vs. 70.5%,P < 0.05)。  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但仍需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术式治疗胃癌病人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10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35例、全胃切除(LATG)75例。3组间比较,LADG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而LATG组手术时间最长,清扫淋巴结数最多。各组病人在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各组病人在总体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LAD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而LAPG和LATG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均P<0.05)。与LADG组相比,LATG组术后再次手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G、LAPG和LATG组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0、0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3(1~80)个月,LADG、LAPG和LATG组病人术后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83.6%、67.9%和69.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9,P<0.05)。仅以Ⅲ期病人行分层分析显示,LADG、LAPG和LATG组术后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7.8%、57.0%和56.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3,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基本相当,LADG和LATG远期疗效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