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将66例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上更具优势,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逊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18个月OS及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上逊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珂诚  曹博  卫勃  陈凛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1):546-550
  目的  旨在探究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复杂部位区域内淋巴结的效果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61例,腹腔镜组235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指标、病理和相关肿瘤数据,并根据手术程度分析各站切除淋巴结的数量。  结果  机器人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增加(P=0.046),在N2区域也能较腹腔镜组清扫更多的淋巴结(P=0.038)。对于远端胃切除术,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可分别切除脾动脉区域的(2.8±1.7)和(2.2±1.2)个淋巴结(P=0.036)。对于全胃切除术,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可分别切除脾动脉区域的(2.8±1.2)和(2.1±1.0)枚淋巴结(P=0.049)。脾门周围淋巴结的切除数为(1.8±0.8)和(1.3±0.7)枚(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术中输血率(P=0.617)、术后住院天数(P=0.071)、近端切缘(P=0.064)和远端切缘(P=0.667)无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854),但是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机器人组的术后并发症程度显著下降(P=0.039)。  结论  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在复杂部位的区域淋巴结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并且可能有助于降低根治性D2淋巴结清扫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真实世界中改良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 年 8 月至 2020 年 11 月就诊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并行根治术后HIPEC的48 例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HIPEC组;将同期80例根治术后仅接受静脉化疗的ⅡB~ⅢC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无病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HIPEC组3年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7.5% vs. 72.5%,P<0.05 );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低于HIPEC组( 17.2 vs. 25.4,P<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PEC是预防进展期胃癌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 HR=0.465,95%CI:0.269~0.803;P<0.01 );在热灌注治疗中选择白蛋白紫杉醇可显著减少肿瘤复发率(HR=0.385 ,95%CI:0.178~0.831;P=0.015),HIPE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 (HR=0.305,95%CI:0.136 ~ 0.682;P<0.05)。HIPEC主要的急性期不良反应为无菌性腹膜炎,部分患者远期出现肝功能异常,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治术后行改良HIPEC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其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更低,且该置管方法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控,能满足治疗需要。而使用白蛋白紫杉醇作为HIPEC的药物似乎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杜鑫隆  韩斌  高飞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4):739-74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96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使用抗凝药、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以及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的关系。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96例患者中17例(5.7%)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中切口感染11例,脂肪液化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愈合良好组与切口愈合不良组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史、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434,95%CI:1.035~11.394;P=0.044),BMI(OR=0.629,95%CI:1.365~2.579;P<0.001),血清白蛋白≤35 g/L(OR=1.368,95%CI:1.166~13.232;P=0.027)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肥胖、低蛋白血症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I评分在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70岁)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术前SII及PNI值。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N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结果  术前SII-PNI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p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与神经受侵发生率以及Ki-67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23)、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6)、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和术前SII-PNI评分(P=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评分越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且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 < 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 > 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施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otal endoscopy Mckeown esophagectomy,TEME),42例施行胸腔镜联合上腹、左颈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tomy Mckeown esophagectomy,TLME)。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ASA分级、术前TNM分期及术前合并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TEME组的腹部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级均较TLME组患者低(P < 0.05),住院总费用稍高于TLME组(P < 0.05)。两组患者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术后TNM分期、腹部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的枚数及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TEME组术后总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TEME组的微小并发症中肺炎、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较TLME组低(P < 0.05),重大并发症中肺炎的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  结论  TE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韩涛  夏文彬  吕扬  梁寒  王东浩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200-1204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分期、软组织转移情况等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48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6.0%和31.0%。各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临床特点方面,各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P < 0.001)、Borrmann分型(P < 0.001)、病理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 < 0.001)、T分期(P < 0.001)、N分期(P < 0.001)、临床分期(P < 0.001)、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P < 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260)、M分期(P=0.18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标本中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727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手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分拣方式分为精细淋巴结分拣组和区域淋巴结分拣组,分析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淋巴结送检数目明显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在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相同的情况下,精细淋巴结分拣组送检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也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此外,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淋巴结分拣组r=0.181,P=0.023;区域淋巴结分拣组r= 0.227,P < 0.001),且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的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之间相关性弱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患者。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精细淋巴结分拣可以提高送检淋巴结数目,提供精确的术后淋巴结分期,减少分期迁移,可以在临床上规范性推广。   相似文献   

10.
Ⅰ-ⅢA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无病生存益处及耐受性。方法:收集老年组113例、非老年组192例经过肺癌根治术的Ⅰ-ⅢA期NSCLC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分化程度、疾病分期、放化疗顺序、辅助化疗与否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无病生存(DF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后具有相似的无病生存期(P〉0.05)。老年组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比不化疗具有延长无病生存期的趋势,其中ⅢA期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可较好耐受。结论:老年NSCL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有延长无病生存的趋势,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冯东升 《现代肿瘤医学》2019,(11):1953-19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18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8例、传统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腹腔镜组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5.17%与传统组的11.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与辅助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45例)和辅助腹腔镜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在术中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全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少于)辅助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对机体损伤轻、愈合的瘢痕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疗效更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龄及合并症对口腔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口腔癌手术患者,根据年龄划分为老年组(62例)和非老年组(38例),老年组中术前52例有合并症,而非老年组中术前14例有合并症,比较和分析2组术前合并症、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年龄及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比,术前≥2种合并症的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P<0.05;与老年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比,术前≥2种合并症的非老年组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术前合并症患者相比,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术前合并症的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术前合并症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时,联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右美托咪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右美组按规定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TEAS组在麻醉完成后按右美组相同泵注方案给予右美静脉泵注,并在摆好手术体位后连接电针仪,持续电刺激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至手术结束。三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相同。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测定血清MDA、SOD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肺功能、血清IL-6、TNF-α、MDA和SOD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组和TEAS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肺功能各指标升高,血清IL-6、TNF-α下降,且TEAS组优于右美组(P<0.05);与对照组和右美组相比,TEAS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血清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右美组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5.
60例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行D2 根治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两组术后4 周均予以FOLFOX 4 方案静脉全身化疗12个疗程。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EA 和CA19-9 含量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60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CA19-9 均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55.89± 22.25μ g/L vs 0~5 μ g/L;125.35± 61.78U/mL vs0~39U/mL,P<0.01);且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EA 、CA19-9 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67± 22.95μ g/L vs 56.09± 22.15μ g/L;126.16± 62.45U/mL vs123.35± 60.88U/mL,P>0.05)。 术后第7 天,治疗组患者血清CEA 、CA19-9 下降显著(7.58± 3.21μ g/L,31.35± 13.47U/mL,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CEA 和CA19-9 下降缓慢(37.68± 20.59μ g/L,98.23± 36.28U/mL,P>0.05)。 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血清CEA 、CA19-9 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 年生存率分别为83.3% 和80.0%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年生存率分别为63.3% 和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 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9% 和12.1%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年复发率分别为21.6% 和43.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联合 CHPP能够显著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外周血CEA 和CA19-9 的含量,术中 CHPP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和非老年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04年3月~2007年8月77例老年和非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年龄≥60岁者为老年组(n=31),<60岁者为非老年组(n=46)。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肿瘤完全清除率87.1%vs 82.6%(P=0.832),1~3年复发率分别为44.4%、59.8%、71.3%vs 56.4%、70.7%、78.1%(P=0.464)。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3.8%、35.9%vs 78.9%、46.6%、20.1%(P=0.114)。并发症的发生比率分别为29.0%vs 26.1%(P=0.776)。肿瘤个数、初治时是否复发及治疗后是否再复发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年龄、肿瘤直径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肝癌患者PRFA治疗可以获得与非老年患者相当的长期生存率,而其微创、重复性好的优势更适合老年肝癌患者,尤其是复发癌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IL-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IgA、IgM、IgG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均<0.05),术后两组补体C3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腹术式,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可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老年ALL患者不良预后因子.方法 将收治的279例ALL患者分为老年组(60~79岁)及非老年组(14~ 59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基因IKZF1、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非老年组[42.9 %(21/49)比61.7%(142/230),P=0.015).老年组B-ALL发生率、费城染色体阳性(Ph+)率及髓系标记CD3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87.8 %(43/49)比70.4%(162/230),P=0.009;47.8%(22/49)比27.4%(58/230),P=0.007;56.8%(21/49)比39.0 %(64/230),P=0.049].老年组ALL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总完全缓解(CR)率低于非老年组[20.0 %(9/49)比38.9 %(81/230),P=0.016;68.3 %(28/41)比91.3 %(178/195),P< 0.001].老年组ALL患者3、6、12、24个月总生存(OS)率均低于非老年组(64.6%比84.4%,P=0.001;50.0%比73.8%,P=0.001;29.2%比52.4%,P=0.003;6.2%比26.2%,P=0.003).两组患者的PAX5、NOTCH1、PHF6、SH2B3、LEF1、JAK1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A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同非老年成年ALL患者存在差异,老年组预后更差,需要个体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个月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44.3±6.9)枚/例,淋巴结转移度为10.9%,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38.3±5.4)枚/例,淋巴结转移度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P<0.05);且观察组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4%)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33.9%),但与对照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LDH、NOS、CE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P<0.05);观察组术后1年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较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除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有利于提高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和术后分期,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