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SAH组、手术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组,每组6只,每组分别于手术后第3、7、14d行DSA(脑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组织学检查。结果TCD检查表明仅SAH组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加;组织学检查示SAH组动物脑血管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DSA证实SAH组动物发生了明显痉挛。结论此方法适合制作蛛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渡谱(^1H—MRS)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厦对胶质瘤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脑肿瘤患者行^1H-MRS检查,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低级别(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5例,脑膜瘤13例,转移瘤7倒;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脑肿瘤之间的^1H—MRS表现也存在着差异。脑膜瘤较转移瘤、低级别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具有更高的Cho/Cr比值和更低的NAp/Cho、NAp/Cr比值(P〈0.05)。低级别星形细胞瘤NAA/Cho及NAA/Cr比值高于转移瘤及高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可资鉴别。转移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H-MRS表现相似。Lac的存在不是肿瘤恶性的可靠标志。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提高了医学影像对肿瘤组织学分型度病理学分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外耳道解剖的CT影像毗邻关系。方法在PACS系统中调取2011~2013年来本院行中耳螺旋CT检查且耳道周围主要观测结构清晰者327例(654耳)的轴位片,在东软neusoft软件中,将图像放大后,在耳道中部断层片中测量鼓沟至面神经垂直部距离及毗邻颞颌关节的耳道前壁厚度。结果鼓沟到面神经垂直部约为4 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道前壁厚度约1.5 mm,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耳道周围主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耳道成形及耳道入路镫骨手术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94.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夹层(CAD)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对35例(7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DU、颈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DU设定CAD为4种类型:(1)壁内血肿型:低回声且边缘规则的均质物质充填导致管腔呈"火焰样"狭窄或闭塞;(2)双腔型:真腔与假腔内见双向血流信号;(3)瘤样扩张型:局部管径瘤样扩张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4)瓣膜漂浮型:管腔内见漂浮的撕裂内膜。CDU结果分别与HR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CDU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DU评估CAD 33支,HRMRI和(或)DSA证实CAD 35支。以HRMRI和(或)DSA检查为标准,CDU诊断CAD敏感性91%,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92%。Kappa检验:CDU与HRMRI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CDU与DSA一致性良好(Kappa=0.509,P=0.00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对早期发现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96名(20~30岁)未生育女性,将72名无人工流产史者纳入A组,66名人工流产1~2次者纳入B组,58名人工流产≥ 3次者入C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子宫内膜杨氏模量值。结果 3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及杨氏模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A、B组(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子宫内膜杨氏模量值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可通过杨氏模量值有效评价人工流产后患者子宫内膜弹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结核性与癌性腹腔积液的cT征象,提高两者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腹腔积液(n=19例)和癌性腹腔积液(n=21例)的CT资料。比较两组间腹水量、CT值、腹水分布范围以及其它伴发CT征象(壁腹膜增厚形式及强化方式、大网膜改变、肠系膜改变、腹腔淋巴结改变)等差异性。结果(1)结核性腹水组少量腹水占84.2%(16/19)、高密度腹水占89.5%(17/19);癌性腹水中大量腹水占71.4%(15/2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8,P=0.0004:x2=32.68,P=0.00000):(2)结核性腹水组壁腹膜光滑均匀增厚且增强后明显强化者占88.9%(16/18),癌性腹水组壁腹膜呈不规则增厚伴轻度强化者占75%(15/2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5.64,P=0.00008):(3)结核性腹水组欠网膜呈饼样改变者占31.6%(6/19),而癌性腹水组占57.1%(12/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结核性腹水组肠系膜呈“放射状”改变者占47.4%(9/19),呈小结节改变者占42.1%(8/19)。而癌性腹水组分别为28.6%(6/21)和47.6%(10/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结核性腹水组腹腔内见增大淋巴结者占36.8%(7/19),癌性腹水组为62.0%(13/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分析腹水量、CT值及腹膜增厚等表现,对结核性与癌性腹腔积液的CT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利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来验证简单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是否匹配。方法对13名本科生志愿者采用基于光学的单数乘法任务进行提问,同时运用1.5 T的Marconi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成像数据。运用SPM99软件进行t检验,以获取单数运算时的脑功能图像。结果明显激活左侧额中回、额下回、角回、视觉联合皮质区,两侧顶上小叶。结论单数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相匹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在1.5T MR上应用头线圈进行垂体大腺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并优化序列参数,探索理想的层厚和b值。方法随机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及15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测定b值分别为300、800、12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及垂体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b值时正常垂体的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垂体大腺瘤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1)正常垂体DWI图像各b值时的信号强度随b值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P〉0.05);(2)b=800s/mm2时,垂体大腺瘤的平均ADC值为(1.032±0.059)×10^-3mm^2/s,正常垂体平均ADC值为(4.025±0.38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层厚3、4mm对垂体瘤显示评分明显高于2mm(P〈0.05),层厚4mm时图像伪影比3mm和2mm明显(P〈0.05)。结论 1.5T MR行垂体大腺瘤DWI是可行的。以层厚3mmb值为800s/mm2的图像质量为佳。  相似文献   
99.
胡春洪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F0003-F0003
患者,男,44岁。左髋关节活动时偶尔不适,无明显夜间疼痛。体检:局部无红肿,无软组织包块,无特殊阳性体征。X线检查(见图1、图2)见左股骨粗隆见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大小约3.5cm×4.5cm,边缘清晰,见粗糙硬化边缘,未见明显钙化,侧位见中央密度较低,边缘相对密度较高,骨质未见膨胀吸收,邻近骨质密度均匀,无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不肿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测量100例正常成人下腔静脉(IVC)的各条径线及其位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分别测量右心房水平及第一肝门水平下腔静脉,并计算长短径的比值.在第一肝门水平的层面上,沿椎体的前缘做一水平线作为X轴,并紧贴该椎体右缘做与X轴垂直的Y轴,分别测量IVC中心距离X、Y轴的长度及IVC长轴与X轴角度.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右心房水平,IVC的短径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各性别、年龄组95%上限均<30 mm.IVC长径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P<0.05).第一肝门水平,IVC短径无年龄差异(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但两者95%上限均<22 mm;而IVC长径以及IVC长径/短径不仅存在年龄差异,还存在性别差异(P<0.05).IVC至X、Y轴距离无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P>0.05),各性别、年龄组95%上限均<2.5 cm和<1.0 cm.IVC长轴与X轴的夹角为31°±5°,无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但两者95%上限均<60°.结论:右心房水平IVC短径是判断IVC增粗与否的敏感指标.CT可确定第一肝门水平正常IVC的位置及与X轴的夹角范围,为肝肾间隙病变对IVC推移的判断提供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