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结果:肺腺癌CEA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肺小细胞癌NSE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腺癌,肺鳞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及外、细胞癌。腺癌CFA的阳性率显菩高于其他娄型,鳞癌CYFRA21—1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3项肿瘤标志物以NSE对肺癌检出阳性率最高。治疗后CR、PR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显著,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结论:CEA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意义较大,NSE检测肺癌意义较大。血清3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判断肺癌病期早晚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对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1997年12月,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放疗组30例,每天2Gy,周每5次,总剂量64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30例,常规分割放疗40Gy后改为每天2次,每次1.5Gy,2次间隔6h,总剂量64Gy;结果:1,2,3年生存率及局控率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分别为83%,53%,46%及46.6%,26.6%,20%,73%,56%,53%及36.6%,30%,2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疗。  相似文献   
13.
小细胞肺癌(SCLC)病人常发生骨髓转移,文献报道为20~25%,本组为30%。作者对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期间曾作过骨髓活检的129例 SCLC 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判断骨髓转移病人的预后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对骨髓转移的预测。作者规定,病变局限于一侧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为局限性病变;有其他部位转移者为  相似文献   
14.
 从 1998年 3月到 10月我科收治立体定向放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肺癌 30例 ,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病人原发性肺癌 2 4例 ,均经病理证实 ,鳞癌 2 5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1例。转移性肺癌 6例 ,5例原发灶来源于食管 ,1例来源于喉部 ,均为多发性肺转移 (2~ 4个不等 )。在 2 4例原发性肺癌中就诊时Ⅲ期16例 ,Ⅳ期 8例。 5例以脑转移症状就诊 ,经CT检查脑转移灶 1个 2例 ,2个2例 ,3个 1例。 30例病人γ 刀治疗 6例 ,X 刀治疗 2 4例。治疗 :原发性肺癌就诊时病情较晚(Ⅲ~Ⅳ期 ) ,给予不同程度的化疗控制病灶扩散 ,一般COA .VMP .VOP等方案化疗 2~ 4个周期 ,对病变局限于肺部者先做体外放疗 40~45GY后行CT检查 ,对残留病变行X 刀或γ 刀治疗 4~ 4 5GY 次 ,3~ 4次 ,隔日 1次。对于少数阻塞或压迫症状较重者先行X 刀或γ 刀治疗 3~ 4次剂量方法同上 ,待症状缓解后再做体外放疗 40~ 45GY。和 或附以化疗巩固疗效。对颅脑转移症状为主的肺癌 ,先做颅脑放疗 40~ 45GY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的<19岁鼻咽癌患者4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基于铂类的化疗,放疗总剂量61.2~76 Gy。计算总生存(OS)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不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入组患者中位年龄14岁(6~18岁),≤14岁患者28例(65.1%),男性29例(67.4%),女性14例(32.6%),100%患者为非角化型癌。根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第7版,Ⅱ期2例(4.6%),Ⅲ期26例(60.5%),ⅣA期7例(16.3%),ⅣB期8例(18.6%)。治疗前EB病毒依壳抗原IgA抗体阳性率53.8%(7/13),Rta-IgG抗体阳性率60.0%(6/10)。IMRT中位剂量70 Gy(61.2~76 Gy),33例患者(76.7%)接受诱导化疗,20例(46.5%)采用同步放化疗,36例(83.7%)接受了辅助化疗。中位随访24个月(3~76个月),5年OS和PFS分别为75.3%和64.7%,5例(11.6%)患者治疗后2年内出现骨转移,47.4%(9/19)患者IMRT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或伴有T3、T4减低。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特点为肿瘤分化差,临床分期晚,能够耐受放化综合治疗。骨转移是最常见的治疗失败模式,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MART)并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技术实施IMRT,鼻咽肿瘤(GTVnx)和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6~72 GY,分次剂量为2.2~2.4 Gy;鼻咽亚临床病灶及中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域(CTV1)处方剂量为60 Gy,2.0 Gy/次;下颈部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域(CTV2)处方剂量为54 Gy,1.8 Gy/次.56例患者放疗同期给予2个周期顺铂单药化疗;31例放疗同期给予2个周期PF+CF方案的化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均行PF方案辅助化疗3~4个周期.结果:中位随访46个月(19~69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4.6%和91.3%.PF+CF方案同步化疗组与单药DDP组疗效相似,但前者的急性黏膜反应明显高于后者.结论:SMART技术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可提高靶区内生物等效剂量.同步放化疗提高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单药DDP作为同步放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放化疗和单纯放疗鼻咽癌所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放化疗与单纯放疗造成鼻咽癌患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差异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新确诊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与放化疗组.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化疗采用以铂类为基础方案(顺铂每天25 ms/m2,连用3 d,共4周期).治疗后1周、6个月、1年和2年分别行纯音测听检查.数据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放化疗组1、2年听力学检查示高频听力阈值明显升高.在单纯放疗组中位听阈损伤在治疗后立即发生,第1年内有所好转,但2年后又加重;而放化疗组中位听阈损伤在放疗后立即发生,1年后趋于稳定但无好转.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比单纯放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重,尤其在言语听阈的高频范围.对放化疗者的内耳耐受剂量需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HT)与患者临床特征参数、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8例接受头颈部IMRT(颈部照射剂量 ≥ 40 Gy)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资料。治疗前后及随访观察中监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原发性HT定义为血清TSH高于正常值的上限伴或不伴有FT3/FT4的降低。基于放疗计划系统DVH,记录每一位患者甲状腺体积(TV)、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MTD)、最大点剂量(Dmax)、甲状腺接受≥5~50 Gy的相对体积(表示为Vx,x=5~50,5 Gy为间隔)。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化疗、TV、MTD、Dmax及各DVH参数与HT的相关性。 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SH、FT3和FT4中位数分别为1.51 μU/ml、5.38和18.57 pmol/L。中位随访15个月(3~57月),14例(50.0%)患者出现HT,出现HT的中位时间为放疗后8个月(2~23月)。患者首次监测发现HT时间点的TSH、FT3和FT4中位数分别为7.48 μU/ml(4.67~60.11 μU/ml)、4.05 pmol/L(0.40~5.77 pmol/L)和12.32 pmol/L(4.12~21.25 pmol/L),HT患者的TSH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T患者的TV中位数为17.76 cm3,显著低于未出现HT患者的20.21 cm3Z=-2.15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V40与HT的发生风险相关(χ2=11.340、4.102,OR=30.0、9.17,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患者年龄、V40均是HT的独立影响因素(OR=34.7、6.13,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IMRT后出现HT伴随TSH的显著增高。低龄、甲状腺体积较小的患者,甲状腺V40大于80%是发生HT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胆石症很少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文献报道17岁以下住院病人该病的发生率为1~7/万。为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癌症病人胆石症的发生率及与之有关的临床上有意义的危险因素,作者回顾分析了1963年6月~1989年6月在St.Jude儿童研究院治疗的6050例儿童癌症病人。作者发现,6050例病人中16例发生了胆石症。肿瘤诊断后10年及18年胆石症的累积危险率分别为0.4295和1.03%,癌症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12岁5个月,从肿瘤确诊到胆石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