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9年4月,24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Ⅰ组)在行TURBt术前,以0.5%利多卡因经膀胱镜注射于肿瘤基底部;另外25例同期患者(Ⅱ组)仅使用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Ⅰ组仅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均无膀胱穿孔;Ⅱ组有23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6例膀胱穿孔。2组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注射于肿瘤基底部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和电切过深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冻融法结合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简便快速提取富含多糖的植物组织miRNA的方法.方法:利用乙醇/醋酸钾沉淀法、小分子RNA分离提取试剂盒标准步骤提取方法和结合反复冻融法改进的小分子RNA分离提取方法分别提取玉米胚乳组织小分子RNA,通过小分子RNA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以及内参5s rRNA扩增验证模板真实性等比较3类方法小分子RNA的提取效果.结果:乙醇/醋酸钾沉淀法易丢失大量小分子RNA;小分子RNA分离提取试剂盒标准步骤提取所获小分子RNA浓度、纯度较低,富含大量多糖杂质;反复冻融法结合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提取的小分子RNA浓度、纯度较高,有效去除多糖杂质,内参5s rRNA扩增验证真实性表明其所获miRNA的cDNA模板质量较高.结论:结合反复冻融法和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可以简便快速去除多糖内杂质,保证小分子RNA完整性,加尾及引物延伸RT-PCR、所获miRNA的cDNA模板质量较高,可用于后续miRNA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联合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对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影响.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疣体大小及病程长短配对选取单纯行液氮冷冻法治疗患者及冷冻联合ALA-PDT治疗患者各6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2组患者均在治疗后4周行HPV检测.结果 单纯行液氮冷冻治疗患者HPV检测39例患者阴性,21例阳性;液氮冷冻法联合ALA-PDT患者HPV检测52例患者阴性,8例阳性.结论 冷冻法联合ALA-PDT与单纯冷冻法相比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患者的HPV感染.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SCC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乳腺SCC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岁,肿瘤平均直径4.3cm,淋巴结转移1例;2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例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及溃疡。镜下表现:癌巢由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构成,细胞质红染,可见明显角化珠和细胞间桥。间质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肿瘤周边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R、PR、HER.2、CKl8、SMA均阴性,CK、CKl4、CK5/6、p63、S-100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乳腺SCC是一种罕见而形态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呈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预后差,是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5.
周小妹  罗波 《肿瘤》2023,(2):143-150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强侵袭性、高度转移潜能、易复发和预后不良等特征。由于TNBC患者体内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所以其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TNBC的治疗中也初显出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对ICIs疗法无反应或产生耐药,并且多个临床研究对于ICIs的疗效不能获得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对在TNBC中影响ICIs疗效的潜在生物学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影响ICIs疗效的机制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a SAH患者,根据有无DCI把患者分为DCI组和无DCI组,测定血清IMA,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清IMA。结果在7~10天时间段VMCA和血清IMA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在1~6天、7~10天、11~14天时间段,VMCA比较、血清I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I组的CVS发生率高于无DCI组,并且DCI组的血清IMA水平高于无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MA[(64. 28±5. 94) U/ml]高于预后良好组[(45. 46±5. 7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密切相关,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 SAH后脑缺血情况,对血管痉挛相关的DCI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7.
背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过程中,大隐静脉仍为最常用的桥血管材料,但采集难度较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使用间断小切口及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的优缺点。 方法:纳入258例采集大隐静脉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其中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112例,传统长切口法146例。观察采集大隐静脉时间、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间断小切口组采集大隐静脉时间长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5)。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2 d腿部切口间断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长切口组(P < 0.01),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传统长切口组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小切口组(P < 0.01)。提示,虽然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时间较长,但腿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8.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50岁.发现左侧乳腺肿块5 d于2008年9月15日入院.体检: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2.0 cm × 1.5 cm肿块,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尚可,乳头无溢液、无内陷,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倾向于鳞状细胞癌.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左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湘江衡阳段水体中总放射性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放射卫生学评价。方法 利用241Am和KCl作为总α、β放射性测量的标准物质,采用中等厚度相对测量法测量衡阳段湘江水中总放射性水平。结果 水样中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012~0.058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13~0.3742 Bq/L,经方差分析,各水样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可知湘江衡阳段水体未受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改善兰州市儿童保健工作,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对监测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结果 兰州市2010-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1 178例,死亡率为7.97‰,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9.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6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肺炎和意外死亡,其所导致的早死指数分别依次为71.73、71.73、71.42、71.60、71.64、69.47。5岁以下儿童总人均PYLL为71.44(8 4157.94/1 178)。结论 应积极防治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完善产科、儿科建设,建议推广PYLL及早死指数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