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起搏器自动夺获功能失活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分析自动夺获(AC)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41例患者置入具有AC功能的起搏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程控仪进行遥测和程控,测定刺激除极波(ER)振幅、极化电位(PS)等参数,观察AC功能的工作情况。结果:41例经术后随访起搏器功能正常。5例(12.2%)在术中虽经多次调整电极位置,也无法术中使用AC功能。4例ER值始终低,极化电位较高(ER/PS<1.5);1例因噪声干扰太大,术中无法测试ER振幅。5例术中未能打开AC功能者,其中4例于1个月后随访时,ER/PS≥2,将AC功能打开。1例术中起搏电极位置在右室基底部者,R波感知>10mV,ER始终小于2.4mV,多次随访均无法安全使用AC功能。术中打开AC功能的36例中,术后随访时5例需关闭AC功能,其原因:①起搏阈值超高≥4.5V(1例),②大量室性融合波导致频繁后备脉冲释放(2例),③后备脉冲(4.5V/0.5ms)工作时的不适感觉(1例,伴室性融合波导致频繁后备脉冲释放),④局部肌肉抽动引起噪声干扰无法进行ER振幅测试(2例)。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起搏器AC功能。为保障起搏器可靠安全,低耗能状态,近期的随访观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和起搏器的不断更新、完善,临床上起搏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得到迅速发展,但起搏器置入后功能发挥正常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起搏器置入后出现起搏器连接异常的相关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及处理方法,并随访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经腹腔镜下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7月因输卵管因素在本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90例不育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输卵管切除组30例;B组:输卵管近端结扎+远端造口30例;C组:输卵管远端造口30例;术前查基础内分泌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彩超测量基础窦卵泡数(Fo)、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IVF前复查基础内分泌(FSH、LH、E2),彩超测量基础窦卵泡数、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3组术前基础内分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较术前的FSH水平显著升高(P<0.05),E2、Fo、PSV显著降低(P<0.01);A组FSH支数、刺激天数均较其他两组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取卵数最多,临床妊娠率也最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3组术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均有影响,以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86例的治疗进行了分析,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围产儿病死率为零,新生儿窒息率为7.69%,母体血清甘胆酸(CG)明显下降,CG倍数与围产儿结局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ICP有效,值得推广应用,CG可作为诊断ICP,判断疗效及新生儿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氯米芬(CC)抵抗的PCOS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术(LOD)时,单侧卵巢所负荷电能对患者术后内分泌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氯米芬抵抗PCOS患者按其在LOD术中单侧卵巢上所负荷的电能分成3组,观察术后内分泌的变化及自发性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3组患者在LOD术后6个月的自发性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LOD术后,3组患者的LH、T、LH/FSH及卵巢体积均明显的下降,PRL的浓度则无明显的变化.FSH的浓度在LOD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OD是对CC抵抗的PCOS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用绝缘的针状电极于每侧卵巢上负荷800~1000 J的电能时,能够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殖预后;再增加卵巢所负荷的电能,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殖预后,反而增加了术后发生卵巢早衰及卵巢萎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  相似文献   
17.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6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9例室间隔缺损(男24例,女45例),其中膜周部(PMVSD)50例、嵴内型(IVSD)9例、干下型(SVSD)8例、肌部2例。PMVSD使用对称型封堵器、IVSD和SVSD使用偏心型封堵器、膜部瘤形成合并多孔型使用对称型封堵器或大边封堵器、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使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3mm~12mm,平均7.67mm±1.59mm。69例中62例封堵成功,其中50例膜周部缺损,47例成功,8例SVSD4例成功,9例IVSD及2例肌部室缺均成功。1例在术中发生封堵器脱落;1例出现脑栓塞;1例出现溶血;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国产封堵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远大于单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预期获益。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效应,独立于降脂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全自动体外除颤器(Powerheart)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既往研究多限定于不同病因导致的室颤和室速的患者,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其监测、识别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程度,尚无研究评价其是否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我们在32例AMI患者应用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并预设室颤和室速的识别和治疗程序,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