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病例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西京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照选择为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亲一般情况、母亲孕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和574例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父母亲基本情况及母亲围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药物(OR=4.65,95%CI:2.84~7.66)、病毒感染(OR=3.15,95%CI:1.66~6.01)、房屋装修(OR=1.87,95%CI:1.24~2.80)、染发烫发(OR=2.18,95%CI:1.37~3.49)、父母工作环境污染暴露(OR=2.88,95%CI:1.86~4.47)均是造成心血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暴露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当孕期同时受到3种或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暴露时,婴幼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单因素暴露的16.35倍。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93.
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商洛市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等进行AIDS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 流动人口作为特殊的群体,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综合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4.
汶川"5·12"大地震后受灾人群急性应激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激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disorde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相似文献   
95.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 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 培养HepG2 细胞传至6孔板中,2 4h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 细胞的实验。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实验开始后HepG2 细胞继续孵育2 4h ,而后用0 0 1mol LPBS清洗8次后加入2 %DMEM培养液。收集PBS第8次洗液,收集PBS洗后每隔12h各孔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的HBVDNA。结果 感染组在PBS洗后1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PCR检测显示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 细胞中HBVDNA呈阳性,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呈阴性。结论 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HepG2 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西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城市、城镇、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参加西安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的所有教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C)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价不同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农村、城镇中学数学教师的SCL-90评分、抑郁、焦虑、N、P分显著高于于城市;城市中学数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农村、城镇.结论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于提高,特别应该关注农村、城镇中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7.
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然是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传染病之一,但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规划以来,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率已明显下降,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降到1%以下。成人易感者乙肝疫苗接种也越来越广泛。HBV DNA的检测进入了高灵敏度时代,检测下限已低至10~20 IU/mL,因此为临床治疗决策点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和预后判断支持。新型核苷类等药物的研制和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治疗方案使人们看到了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新希望。乙肝患者通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其体内HBV DNA病毒复制,显著降低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转归风险。《中国热带医学》这期乙肝防治专栏重点刊登了5篇针对我国乙肝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母婴传播的发生机制、临床患者的治疗和转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我国消除乙肝的夙愿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基于医院门诊就诊的乙肝患者队列,开展随访研究,探讨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某三甲医院传染科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队列,通过电话随访完成相关信息问卷调查表,并采集患者乙肝相关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转归情况,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564例随访对象中,血清学标志物的主要模式为"大三阳"占47.70%和"小三阳"占41.8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可见,HBeAg 阴转的影响因素为曾住院(HR=0.54,95% CI:0.42~0.68)、HBsAg定量等级(HR=1.20,95% CI:1.04~1.38)、HBeAg定量等级(HR=0.79,95% CI:0.67~0.92)。随访期间患者住院的影响因素为年龄(HR=1.44,95% CI:1.07~1.92), HBsAg 定量等级(HR=1.23,95% CI:1.01~1.50),家族成员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R=2.97,95% CI:1.71~5.13)。结论 影响乙肝患者临床转归的因素众多,通过对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队列进行随访,可了解门诊就诊慢性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者发生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在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建立HBsAg携带者队列,并进行了基线调查,随后分别于2012年、2014年和2018年对该队列进行了3次随访,同时采集血液标本和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资料,将符合HBV再激活判定标准的119例纳入病例组,随机抽取282例HBsAg携带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HBV再激活病例的平均年龄为(50.05±12.17)岁,男性占67例(56.3%),女性52例(4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OR=2.145,95%CI:1.134~4.061)、一年内多次感冒(OR=2.020,95%CI:1.188~3.433)、经历负性生活事件(OR=2.069,95%CI:1.208~3.545)与HBV再激活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一年内多次感冒、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随访管理和宣传教育,定期评估抗病毒治疗时机,防止HBV携带者不良转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自配口腔护理液预防重型肝炎病人口腔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自配口腔护理液(碳酸氢钠联合制霉素片和维生素B族),对照组使用复方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通过观察口臭、口腔黏膜白斑、咽拭子培养加涂片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入院第1周口臭情况、口腔黏膜情况、咽拭子培养加涂片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不同口腔护理液后,两组病人出院时口臭改善情况、口腔黏膜白斑好转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试验组咽拭子培养加涂片结果均正常,无一例真菌感染;对照组咽拭子培养加涂片结果提示有8例真菌感染,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配口腔护理液对防治重型肝炎病人口腔感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