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有关研究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14篇研究吸烟的文献中,吸烟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改变(P53蛋白高表达 p53基因突变)的合并OR值分别为1.99(95%CI:1.30~3.06)、1.64(95%CI:1.13~2.37)(P<0.05),吸烟与p53基因突变的合并OR值为1.11(95%CI:0.47~2.76)(P>0.05)。11篇研究饮酒的文献中,饮酒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突变和p53基因改变的合并OR值分别为1.30(95%CI:0.83~2.04)、1.13(95%CI:0.67~1.90)和1.22(95%CI:0.87~1.72),合并O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与p53基因改变有显著联系,饮酒与p53基因改变未见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32.
背景:军校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心理应激,若采取不良的应付方式,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可能还与社会支持和人格有关。 目的:探讨军医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设计:整群抽样,问卷调查。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和预防医学系及西安运动创伤医院。 对象:于2004/10整群抽取某校一年级军医大学生352人作为观察对象。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受试者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以及社会支持总分项目。应付方式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6个因子。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主要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所得资料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军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②不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人格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相关性。③不同社会支持情况下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 结果:发放问卷352份,全部收回并合格,有效率100%。①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5%抽出,分别作为高症状组和低症状组,两组相比,低症状组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分值都高于高症状组学生,客观支持无差异;高症状组学生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分值高于低症状组,求助的选择分值低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内外向评分低于低症状组,而情绪稳定性分则高于低症状组。②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求助、内外向和掩饰性具有负相关(r=-0.131~-0.306,P〈0.05或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情绪稳定性具有正相关(r=0.141~0.450,P〈0.05或P〈0.01)。③以支持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27%分别作为高支持组和低支持组,两组比较,高支持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低支持组;高支持组学生多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低支持组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付方式;高支持组内外向评分高于低支持组,而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分显著低于低支持组(P〈0.05)。 结论: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3.
汶川地震后青川县乔庄镇卫生防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获得汶川地震后青川县乔庄镇的卫生防疫状况。方法设计针对震后灾民临时居住区卫生防疫状况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的调查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乔庄镇的居民临时居住点的卫生防疫状况,随着不同的临时居住区有所不同。震后至调查结束这段时间内该地区传染病的发生(除风疹外)较往年同期无显著增加。结论乔庄镇的卫生防疫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可控制或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但是在卫生防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勇  徐晖  王安辉  王云杰 《医学争鸣》2005,26(2):146-149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与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对西安地区1999-10/2001-12肺癌病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具有COPD病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OR值为2.25,同时,肺功能的损伤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OR值为2.28.结论: 具有COPD病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肺功能的损伤增加了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5.
军队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军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某军队院校某年级中整群抽样取一年级本科生 (A组 ,1 4 1人 ) ,专科生 (B组 ,2 73人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来评价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学生集中填写独立完成。结果  4 0 .7%~ 4 6 .1 %的一年级学员有突出的心理症状。A组学员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B组学员的评分。结论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等是军校一年级学员主要心理症状。军校一年级专科生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36.
五灵脂水提取物体外实验能显著抑制由胶元、ADP所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其抑制效应与剂量相关,IC50分别为56,225μg/mL;腹腔注射剂量200,300mg/kg对大鼠体内(exvivo)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聚集抑制率分别为16.8%和51.4%;静脉注时剂量100,200mg/kg对大鼠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实验性血检形成有显著防治作用,血栓抑制率分别为60.0%和67.3%;按蛋白激酶结合法测定,本品100μg/mL能使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62.8%,增加血小板内cAMP水平可能是其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7.
38.
军校医学硕士生289例SCL-90自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汪洋  赛晓勇  王安辉 《医学争鸣》2003,24(21):2000-2002
目的 :了解我军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某军校 2 0 0 0级全体医学硕士生进行调查 ,并将结果与国内几项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结果 :34例 (1 1 .8% )被评为异常 ,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因子依次为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阳性应答率居前的项目依次为感到要很快把事情做完、忘性大、担心自己衣饰整齐及仪态端正 .各因子分除强迫、抑郁、精神病性低于正常成人值无显著性差异外 (P >0 .0 5 ) ,余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各项均低于中国军人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躯体化因子 31~35岁组与 2 6~ 30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6~ 4 0岁组偏执因子显著高于 2 5岁以下组 (P <0 .0 5 ) .结论 :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国成人和军人 ,有 34例 (1 1 .8% )的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主要的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研究的现状进行选评;并对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未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40.
大学不同层次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大学理工科不同专业层次新生的焦虑、抑郁及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某大学353名新生(中专、大专、本科及士官)进行现况调查.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独立完成. 结果 SCL-90的多项指标、焦虑指数、抑郁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 全体新生中有21.6%~44.6%的学生具有阳性心理症状,有13.7%~35.7% 的学生肯定有抑郁症状. 中专学生较其他专业层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阳性症状和抑郁状态. 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抑郁状态的因素为焦虑评分(OR=2.1, 95.0%CI 1.4~3.3); SCL-90第四因子的(抑郁)评分(OR=3.7,95.0%CI 1.7~8.6),母亲的文化程度(OR=0.61, 95.0%CI 0.39~0.95). 结论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是影响不同层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不同层次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入学后对学校的适应情况不同所造成的,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新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