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速尿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手段是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科自1999年9月至2001年1月,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由于抑郁可使癫痫发作频率增加,癫痫的反复发作加重抑郁,二者互为因果.老年癫痫患者抑郁症发生有其特殊性,对癫痫伴发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可为老年癫痫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汪建华  刘琦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28-628
肺动静脉瘘 (Pulmonaryarteriove nousfistula)是指胚胎期肺动脉的一支或多支直接与肺静脉相通 (常呈囊状扩张 ) ,是肺部少见病 ,迄今文献报道约6 0 0余例 ,国内约 4 0余例。该病的三维增强MRI肺动脉血管造影 (3DCEMPRA)表现未见报道。我们曾用MRI及后处理技术帮助诊断 1例肺动静脉瘘 ,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0岁 ,胸部发现肿块 10d。自述胸闷气急 ,劳累后明显。体检 :精神状况良好 ,口唇紫绀 ,杵状指 (趾 ) ;右下肺语颤增强 ,深呼吸时可闻及连续性Ⅱ~Ⅲ级杂音 …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手动曝光控制(简称手控模式)与自动曝光控制(简称自控模式)哪种操作模式能够提高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图像质量,提高摄影成功率,降低辐射剂量,减少重照次数。方法:日常工作中用手控模式与自控模式各摄影婴幼胸部DR片100例,对两组的图像质量,摄影成功率,辐射剂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控模式甲级片高于自控模式,辐射剂量低,重照次数少。结论:手动曝光控制更适用于婴幼儿胸部DR摄影,婴幼儿胸部DR图像甲级片率更高,患儿整体辐射剂量降低,重照率降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6层螺旋C 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各期均采用自动管电流选择(ACS )扫描模式。将图像传至在工作站后各期均行M PR ,并应用多窗宽、窗位技术观察分析图像。结果单发40例,多发10例,病灶大部分位于甲状腺表浅部位,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楚;合并钙化26例,其中细颗粒钙化14例,粗大结节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1例,不完整蛋壳样钙化4例,桑椹状钙化1例,4例周围有晕环征,10例显示破边征;绝大部分强化幅度未超过正常甲状腺组织,岛样强化6枚,渐进性填充36枚;2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5例Ⅵ区有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6例,合并壁结节4例,5例内见细颗粒状钙化。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 ACS扫描模式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质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特点,多方位、多窗宽、多窗位观察图像能更好地发现、评价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粘连。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MRI和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子宫肌瘤的MRI与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共58个病灶,MRI检出率为89.7%,B超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3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7%,MRI为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MRI与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均具有高度敏感性,但MRI在病灶亚型诊断方面优势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影像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PPMA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及MR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例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2例实变型,共9个病灶。外围及胸膜下分布8个,另1个占据整个肺左下叶。最大径0.5~17.3cm,平均(4.9±5.0)cm。7例病变均未见出血、钙化,分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各4例,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截断征、晕征、胸膜凹陷征各3例,细小短毛刺、棘状突起、碎石路征、卫星播散病灶、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各2例;3例呈囊实性,实性成分均以边缘分布为主或内部散在斑片样分布;1例MR白肺征,实性成分弥散加权成像(DWI)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降低。6例术后病理均为浸润型肺黏液腺癌,分期为Ⅰa期1例,Ⅱa期1例,Ⅲa期4例。1例穿刺活检证实为肺黏液腺癌。结论 PPMA的影像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正确认识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其影像征象的理解和认识。对怀疑肺黏液腺癌的肺实变患者应常规行MR重T2加权像(T2WI)及DWI。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用99Tcm标记环丙沙星,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其在SPECT显像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的价值.方法 制备99Tcm-环丙沙星,测定其标记率和放化纯,并研究其在正常幼猪体内的分布规律.分正常对照组(6头健康幼猪)、非感染组(6头未继发感染的SAP模型幼猪)和感染组(16头SAP继发感染的幼猪).每头幼猪注射370~400 MBq 99Tcm环丙沙星,分别在给药后0.5,1,2,3,4和6 h行SPECT显像,观察比较不同组别放射性摄取,观察病灶放射性/本底比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99Tcm-环丙沙星显像检出SAP继发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组内各时间点变化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的病灶/本底比值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结果 99Tcm-环丙沙星在6 h内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0%.静脉注射后药物主要分布在血供丰富的器官,如肾、肝、脾中.胃肠道内无明显摄取,血液清除快,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正常对照组和非感染组胰腺区在6 h内各时段摄取99Tcm-环丙沙星均不明显.感染组在注药后1 h胰腺感染灶开始显影,3 h达高峰,此时感染灶放射性/本底比值为3.36±0.33,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经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F=99.57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病理结果对照,99Tcm-环丙沙星显像检测感染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15/17),5/6,93.8%(15/16),5/7,约登指数为0.715,Kappa值0.667.结论 99Tcm-环丙沙星放射性分布特点适合胰腺感染灶显像.给药后3 h,SAP继发感染灶摄取明显,为最佳显像时间.用其检测SAP继发感染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SAP继发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抑郁障碍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抑郁障碍诊断采用中国神经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单相抑郁发病的诊断标准.对58名癫痫患者按是否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分为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n=30)、非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n=28),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非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组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3.3%、1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6,P<0.001);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抑郁障碍呈正相关.[结论]癫痫患者并发抑郁障碍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①探讨选择性斜位钼靶单相法X线检查在临床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②分析筛查中乳腺触诊+高频B超及/或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方法:采用复合式乳腺健康调查问卷,对触诊异常者加做乳腺高频B超;对B超异常及40岁以上高危人群加做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检查;对在2006~2008年妇女乳腺癌筛查中确诊的56例乳腺癌及46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为82.14%;对临床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①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检查为87.50%;②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乳腺高频B超为92.56%;③触诊+乳腺高频B超为72.72%。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与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乳腺高频B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触诊+乳腺高频B超与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选择性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检查是提高群体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率的关键。②触诊+斜位单相法钼靶X线+乳腺高频B超对临床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触诊+乳腺高频B超,适用于临床早期乳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