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67篇
内科学   171篇
皮肤病学   198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729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80篇
  3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2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四年12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资料。结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结论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顺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分析不良影响因素,为本地区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必要参考。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选择顺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其基本资料,分别将HbA1c≤6.5%及HbA1c<7%作为血糖控制达标标准,比较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治疗方案等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对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总达标人数为126例,占63.00%,未达标74例,占37.00%;≥70岁患者的未达标率为56.25%,显著高于<70岁患者的27.94%;病程>10年患者的未达标率为72.41%,显著高于<5年、5~10年的21.95%、39.33%;未接受教育患者的未达标率更高,占43.59%,显著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13.64%;3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未达标率为68.42%,显著高于单药及2种药物联合的43.68%、24.47%(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联合用药时间、合理饮食、运动、教育与否是影响血糖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顺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的血糖达标率有待提高,影响达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运动、饮食、受教育程度,上述因素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消胃痞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总有效率94.1%;胃镜及病理活检总有效率54.4%,与西药对照组的46.6%和23.33%比较,P<0.01和P<0.05。而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均<0.01)。揭示消胃痞方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影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206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洗手技能的考核,对调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滨州市某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206名中,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执行率较低,操作前洗手执行率为35.O。%,操作后洗手执行率为62.10%;不同职业(医生和护士)、不同性别在操作前、后洗手执行率无明显差别(P〉O.01),但在洗手合格率方面医生远低于护士(P〈O.01);而在不同季节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有统计学意义(P〈O.01),温暖季节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高于寒冷季节。结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教和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5.
正本研究以经颅多普勒技术联合颈动脉与心脏超声评估温泉水疗康复训练对特勤人员心脑血管疗效的应用,旨在初步观察对患高血压病的特勤人员,连续8周中等强度的周期性温泉水疗综合康复训练,对比其在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及心脏泵血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前后变化,并对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动脉弹性进行定量检测和评估,为特勤人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并为特勤疗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用手法整复辅助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以提高其复位成功率。方法本组102例选择气压在8~12.5kPa之间,当套头在肠管内受阻,单纯空气灌肠复位效果欠佳时,采用双手全腹按压、局部套头按摩、单手套头推压来降低脱套阻力。结果 5例于结肠脾区受阻,16例于结肠肝区受阻,6例于升结肠区受阻,75例于回盲部受阻,经由手法整复后,95例复位成功,7例开腹手术,其中3例回回结型,2例回结型均出现肠坏死,1例为美克尔憩室,1例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手法辅助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双手全腹按压、局部套头按摩、单手套头推压可明显矫正肠腔内弯曲,与手术复位原则一致,缓解套入部痉挛、水肿、粘连,降低脱套阻力以加速肠套叠复位,从而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3例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患者治疗前均经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2~68岁;合并肾动脉灌注不良8例(单侧6例),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9例,单侧下肢动脉灌注不良5例,脊髓灌注不良1例;17例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及相关辅助治疗,6例患者拒绝手术,予保守治疗。 结果: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在2周内死亡。17例接受急诊手术患者均予覆膜支架封堵主动脉第一破口,其中1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分支动脉灌注不良改善;1例第一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中段,先植入裸支架,扩张主动脉真腔后,再植入覆膜支架封堵第一破口;3例封堵第一破口后,尚需再植入单侧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裸支架。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17例均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半年死于心肌梗死,余均存活且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合并器官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恢复脏器供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肿瘤相关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EGFR-CAR)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双修饰慢病毒载体表达系统。方法:人PD-L1-Fc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亚克隆筛选高分泌PD-L1特异性抗体的稳定杂交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流式细胞术(FACS)鉴定对PD-1配受体封阻性能,Fortebio测定抗体亲和力,抗体全长测序,经保留鼠源CRD1、CRD2和CRD3人源化改造后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人EGFR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系,经5′RACE技术扩增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构建scFv,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1表达鉴定。基因合成EGFR-CAR(引入CD137协同信号胞内功能域)与PD-L1-scFv借助2A序列连接,克隆入慢病毒pLVX-EF1a-IRES-ZsGreen1表达载体,使用Lenti-X Packaging Single Shots (VSV-G)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包装病毒,感染293V细胞,FACS测定CAR膜表达,ELISA检测CAR感染293V细胞培养上清中PD-L1-scFv表达情况,转染激活人外周血T细胞,验证CAR膜表达。结果:获得PD-L1抗体11E3,具备高度配受体封阻性能,经人源化改造后,亲和力稳定(2.67×10 -10 mol/L),EGFR-scFv获得有效表达。进一步构建了EGFR-CAR和PD-L1双修饰慢病毒分泌型CAR(CTC0537-1)及膜表达型CAR(CTC0537-2),其病毒感染293V细胞阳性率为10%。CTZ0431-1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表达EGFR-scFv,检测培养上清存在PD-L1-ScFv;CTZ0431-2感染293V细胞后,细胞膜表面EGFR-scFv和PD-L1-scFv有效表达,双表达病毒感染活化T细胞的CAR表达率为39.3%。 结论:成功构建了EGFR-CAR和PD-L1-scFv双表达慢病毒载体,EGFR-CAR中度结合亲和力,此为EGFR靶向和PD-L1抗体双修饰CAR-T细胞的实体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意义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并选取同期1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FGFR1 DNA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比较各组血清FGFR1 D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血清FGFR1水平诊断肺癌的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肺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水平与CEA、Cyfra21-1及NSE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血清FGFR1 D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9.38,P<0.001);且肺癌患者血清FGFR1 D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11.41,P<0.01)、肝癌组(t=9.09,P<0.01)及健康组(t=36.96,P<0.01);不同临床特征肺癌患者血清FGFR1 DNA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鳞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其他肺癌(F=45.22,P<0.001),晚期(Ⅲ~Ⅳ)肺癌患者明显高于早期(Ⅰ~Ⅱ)肺癌患者(F=171.11,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F=125.3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904>0.5具有诊断价值,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79×10^5copies/μL,灵敏度为94.65%,特异性为82.7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鳞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与CEA、Cyfra21-1及NSE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中与Cyfra21-1的相关性最大(r=0.528);腺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与CEA呈弱相关关系(r=0.145,P=0.03),与Cyfra21-1、NSE均无明显相关性;其他类型肺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与CEA、Cyfra21-1及NSE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FGFR1表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另外FGFR1的表达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表明其在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