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5 毫秒
71.
排便异常是小儿肛直肠疾病十分常见的症状,便秘、大便失禁临床上十分常见.污粪是直肠肛管术后的主要远期后遗症.为了对便秘原因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辅助于段,探讨肛门控制能力的客观评价,我院对1998年3月~1999午3月55例临床反复便秘、失禁以及接受过直肠肛管手术的患儿进行了测压.观察肛门的控制能力和直肠在失禁状态下的功能状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例 1:男 ,6岁 ,农村儿童。因发热、腹痛、腹泻 8d ,便血 2d入院。体温呈驰张热型 ,稀水样便 ,每日 10余次 ,无粘液脓血 ,入院 2d前开始解猪肝色样大便 ,每日 8次 ,面色进行性苍白。检查 :T3 9 .5℃ ,BP 90 /49mmHg( 1mmHg =0 .13 3kPa) ,重度贫血貌 ,肝剑下1.5cm ,脾未扪及 ,中上腹压痛 ,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 :Hb 3 1g/L ,WBC10 .4× 10 9/L ,中性细胞 0 .5 5 ,淋巴细胞0 .4 4。入院诊断为梅克尔憩室 ,肠出血。先后输血 65 0ml、扩容、抗感染治疗 ,病情尚稳定。入院后WBC计数进行性下降 ,3d后为 4 .5…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E2)对鼠源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EOMA细胞)生长,雌激素α、β受体亚型(ERα、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10、100 nmol/L 浓度的E2分别作用于EOMA细胞,同时设对照组(不加E2).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其对EOMA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OMA细胞的ERα、β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水平.结果 1 nmol/L E2组在36 h时高于对照组(P<0.05);10 nmol/L E2组、100 nmol/L E2组各个时间点O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6 h时OD值最高(P<0.01).E2作用下10 nmol/L E2组ERα和ERβ水平及100.0 nmol/L E2组ER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24、48 h时,各浓度E2组与对照组的VEGF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100 nmol/L E2组和10 nmol/L E2组VEGF水平均高于1 nmol/L E2组(P<0.05).结论 E2可促进EOMA细胞增殖,可能主要通过ERα、VEGF表达水平上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制备姜黄素自微乳化药物递送系统,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姜黄素的溶解性选择辅助乳化剂及油相种类;采用伪三元相图优选乳化剂种类;以纳米乳的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辅料的比例.结果 中链脂肪酸(MCT)为油相,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助乳化剂,聚氧乙烯菎麻油RH40(Cremophor RH40)为乳化剂,比例为MCT∶PEG-400∶Cremophor RH40=2∶2∶6(w/w),所得自微乳化制剂的乳化能力最大,粒径最小,且稳定性良好.结论 制备的姜黄素自微乳化药物递送系统质量、稳定性符合要求,为姜黄素用于视网膜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研究提供了制剂学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临床特点及预后,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6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159例小婴儿(0~90 d)H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159例小婴儿HD,男女比例为8.35 ∶ 1;主要以腹胀(94.3%)、呕吐(76.1%)、胎便排出延迟(71.4%)、便秘(44.0%)为起病表现。②钡剂灌肠(barium enema,BE)、肛管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直肠黏膜活检(rectal suction biopsy,RSB)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8%、93.2%、96.6%,各辅助检查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 χ2=13.872,P=0.001);各病理分组间BE( χ2=2.273,P=0.518)、ARM( χ2=1.297,P=0.730)及RSB( χ2=1.355,P=0.716)检查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③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愈出院,总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42 d;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小肠结肠炎(10.7%)、切口感染(2.5%)、切口裂开(1.3%)。结论:小婴儿HD患儿的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ARM、BE及RSB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总体疗效明确好,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6.
77.
60例新生儿抚触的观察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在2.8~3.5 kg、羊水清亮、孕母身体健康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抚触组采用新生儿抚触法,3次/d,10~15 min/次;对照组按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增长、大小便排出次数、感染疾病、胆红素值变化等情况。结果:抚触组新生儿较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增长快、大小便排出次数多、感染少、胆红素值下降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抚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护理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诊断中的意义及经肛门直肠切除斜行吻合术治疗儿童HD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81例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的3月龄以上HD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术后行CR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病例。对术后1~3年的81例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中远期手术疗效。结果 CR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HD符合率100%。8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70.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2 mL,术中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7.1d。48例获随访,随访率59.3%,随访时间1~3年,无长期便秘及大小便失禁发生,污粪发生率8.3%,大便次数增多发生率12.5%,小肠结肠炎发生率4.2%。结论 CR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HD符合率100%,故CR可广泛应用于术前诊断及术后确诊。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有微创、不分离黏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且完整切除全层病变的直肠与结肠,消除直肠肌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中远期疗效满意,适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与糖链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49例正常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肿瘤志记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结果:在乳腺癌组患者中,TAP,CEA,CA153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0.00%,8.89%,6.67%;特异度分别为100.00%,97.96%,100.00%,准确度分别为90.42%,55.32%,55.32%.结论:肿瘤TAP检测优于肿瘤标志物CEA和CA153检测,可作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8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抗鼻咽癌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厚朴中小分子化合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HO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HONE1有较显著的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能够抑制鼻咽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癌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