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火箭煤油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 方法 24只健康家兔剃毛后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分别进行1次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1次未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以及多次非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实验,参考Draize评分方法观察火箭煤油染毒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并计算积分,评价刺激性. 结果 1次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中等刺激性;1次未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轻刺激性;多次未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中等刺激性.1次封闭式染毒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高于1次未封闭式染毒(完整皮肤组:F=170.67,P<0.01;破损皮肤组:F=163.11,P<0.01).1次染毒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组之间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多次未封闭染毒完整皮肤组与破损皮肤组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火箭煤油对皮肤有刺激性,1次染毒刺激性大小与皮肤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反复染毒可加重刺激性,导致严重皮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2.
大剂量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对兔MODS时TNF及LPO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剂量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对兔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对肿瘤坏死因子,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以探讨MODS时抗细胞因子,抗氧自由基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本实验首先将日本大耳兔行盲肠结扎加穿孔造成腹腔感染致MODS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地塞米松组,大剂量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组,对照组,静脉应用相应药物后,分别于3,7,24h抽血测定、观察TNF,LPO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检联用增加MODS兔微循环灌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茂兴  李成林 《急诊医学》1999,8(3):172-17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剂量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对MODS兔的微循环变化。方法:首先将日本大耳兔行盲肠结扎加穿孔(CLP)造成腹腔感染致MODS的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只,应用瑞典PERIMED公司的新型4001双通道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动态测定兔耳及大腿肌肉内在应用山莨菪及地塞以时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对照组静注大剂量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后大腿肌肉内微循环的灌注量由326.15±87.32增加到  相似文献   
104.
模拟失重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 Wistar 大鼠84只,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2、3、4、5、6和7 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模拟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分别应用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化PV-6001法进行检测.结果:在尾悬吊1-2 d期间,大鼠焦躁不安,饮食量减少,精神较差,活动减弱,2-3 d后有所适应,逐渐恢复稳定状态.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肝脏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 d悬尾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F=271.36,P<0.01),其后,NF-κB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势(F=60.68,P<0.05),5-7 d悬尾组NF-κB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阳性产物主要见于实验大鼠肝细胞内,亦见于炎细胞及Kupffer 细胞内,可分为胞质型、核型、核浆型等三个类型,单独或混合存在.结论:模模拟失重使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失重环境中肝脏NF-κB的早期高表达和逐渐恢复过程与失重应激反应及失重耐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扶芳藤益心方、益心方及扶芳藤灌胃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将80只小鼠分为扶芳藤益心方组、益心方组、扶芳藤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扶芳藤益心方组给予2.78g/mL扶芳藤益心方醇提物药液;益心方给予1.79g/mL益心方醇提物药液;扶芳藤组给予3.07g/mL扶芳藤醇提物药液;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依40mL/kg的给药量(最大给药量)灌胃给药,对小鼠进行一次性灌胃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异常或不良反应、死亡及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果:扶芳藤益心方组及扶芳藤组小鼠给药后出现静伏少动、腹式呼吸症状,给药5h后上述症状消失。余2组未见其他异常或不良反应。各组均无小鼠死亡,14d后处死解剖未见主要脏器异常病变。结论:扶芳藤益心方醇提物小鼠一次性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111.2g/kg,相当于拟临床人用药的115倍,急性毒性小,使用较安全;益心方醇提物小鼠一次性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71.6g/kg,相当于拟临床日用剂量153倍,急性毒性小,使用较安全;扶芳藤醇提物小鼠一次性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122.8g/kg,相当于拟临床人用药的246倍,急性毒性小,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未经治疗的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强迫障碍(OCD)患者脑白质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OCD患者和28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等方法比较两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得出有差异脑区,并分析患者组脑白质改变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大脑胼胝体、右侧上纵束、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丘脑后辐射(视辐射部)等部位的FA值显著降低;未发现任何脑区的FA值与临床行为学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论:多个脑白质区的结构异常可能构成不接受/禁忌思维亚型OCD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这些脑白质区的变化可能是此亚型OCD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07.
大剂量乙肝疫苗穴位注射治疗HBV携带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大剂量乙肝疫苗穴位注射治疗HBV携带者(AsC)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140例AsC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乙肝疫苗60~180μg穴位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2.0×106IU~3.0×106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90例中HBeAg和HBV DNA的转阴例数分别为51例和56例,对照组50例中有8例HBeAg和12例HBV DNA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乙肝疫苗穴位注射是通过针、药、穴和经络的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效能,抑制HBV的复制和提高免疫应答,进而清除HBV.是治疗AsC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在一氧化氮(mtric oxide,NO)作用下对食管癌T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将MnSOD重组质粒转染食管癌TE-1细胞,分别建立中、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的稳定转染细胞(TE-1Mm、TE-1Mh)及空载体细胞(TE-1Mn)。进一步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E-1细胞、空载体TE-1Mn细胞、稳定转染细胞TE-1Mm及TE-1Mh中MnSO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实验评价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放射线及二者联合对以上4组细胞的抑制;流式细胞术(FCM)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中、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的TE-1细胞株TE-1Mm和TE-1Mh;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上述2种细胞中含有不同表达水平的MnSOD。MTT法及FCM显示,TE-1Mm细胞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上调,而TE-1Mh细胞的存活率上调,细胞凋亡率下降,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2mmol/L SNP及2、4、6Gy放射线处理48 h,TE-1Mm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明显减慢,放射增敏比增加,细胞凋亡率上调;TE-1Mh细胞抑制率反而降低,细胞生长加速,放射增敏比降低,细胞凋亡率下降,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及FCM显示:0.5~2 mmol/L SNP及2、4、6 Gy放射线处理48 h,与TE-1Mm细胞相比,TE-1Mh细胞MnSOD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内ROS相对降低,相应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水平过量表达MnSOD增加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增殖,诱导凋亡,而高水平过量表达MnSOD则与之相反,为今后通过MnSOD提高放射敏感性来抑制食管癌或通过其抗拒放射来保护正常细胞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并与早期的200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比较.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78.4±26.9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16.6±42.4分钟;治疗组住院时间6.2±2.5天,对照组住院时间9.8±4.6天;差异具有显著性.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0.
临床基本技能包括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相关医疗任务。为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我院自2000年开始安排学生在进入实习前,进行为期1个月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